经济学是否可以运用于日常行为决策?

如题所述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


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活动规律的学科,其研究成果当然可以指导人的日常行为决策了。

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研究、把握、运用经济规律,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最大限度创造、转化、实现其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产生一些经济行为,作为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科学,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些经济学原理来指导行动,是会产生一些不错的结果的。

举一个经济学原理用在吃自助餐的例子吧,是在一本经济学通识书里读来的,现在回忆起来还觉得很有意思。其中涉及的概念主要是沉没成本和边际成本。

作为一个常常被吃货好友拉去吃自助餐的我,常常没进餐厅门就听到他们的嘱咐:你可不要又掉链子哦,今天一定要给我吃回本......

于是兴奋的给收银员付了每人60元(即沉没成本)的就餐费便冲入了自助餐厅内,横扫战场。吃了8块炸鸡、4块甜点、6个水果、2块牛排后的我实在已经吃不动了......这时正在大快朵颐的小明拨开眼前的垒着的一堆盘子看着我:又吃饱了?简直不该带你来吃自助,连本都吃不回来。
作为一个深谙经济学原理的大学生的我默默的想起了在《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中开篇的十大经济学原理中的一条:“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其实生活中的很多决定不是“是不是应该吃饭?”这种非黑即白的决定,而是“要不要再多吃一口?”的决定。

此时已经付过每人60元的自助餐费已经成为了沉没成本,之所以很形象的称其为沉没成本是因为沉没成本已经付出而且无法收回。此时我们俩人是否再多吃一块炸鸡的成本都是零(吃自助餐没人会因为我们要多吃一块炸鸡来跟我们再另收钱嘛),当边际成本(再多吃一口要付出的成本)和边际收益(再多吃一口得到的收益)相等时我们的效用最大。我们去吃自助餐的目的就是吃饱,其实吃饱后再多吃一口不仅不会给我带来边际收益,反而会让我撑得难受(边际收益为负)。

因此在吃自助餐时最理性的做法就是吃饱即可,而不是像跟自助餐厅老板有仇似的小明同学一样扶墙进扶墙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