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如题所述

一、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形成的。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其探索的欲望,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增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讲授“三角形内角和”的一课教学中,首先简洁明了地引入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拼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的三内角的和,并作出猜想,并对学生的猜想给予鼓励,保护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学生猜想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这种意识的过程。接着进一步要学生思考:如何证明猜想是否成立为此,先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两直线L1∥L2被第三条直线AB所截,观察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为出现三角形,再过A点作一直线AC与L2相交于C点。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①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是什么这三个的内角和是多少②你能根据这个图形和前面已学知识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吗在学生自我思考、相互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为深化本课题的学习,引导学生分小组着重进行证明方法及思路的再讨论,重点是研究辅助线的作法,学生可得出可通过三角形的任一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再进一步让学生动手画三角形,看看一个三角形中钝角或直角最多能画几个为什么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或钝角呢在此基础上,教师又提出大家已知三角形可以按边的不同进行分类,三角形能否按角进行适当分类,为什么至此,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本节课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相互沟通,主动论证、求知、自主创新,这样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又使学生学得活,理解深,记得牢。
二、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解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解题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例题的探究过程中去,又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解题后的回顾过程中去,舍得给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使他们在思考、讨论中获得新知识,产生新思维,达到培养创新思维品质。
例,已知:如图1 ∠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F,过点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求证:BD+CE=DE。
首先将原题加以调整,隐去结论,变换已知,如图2,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 ∠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F作DE∥BC分别交AB、AC于D、E两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写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学生通过思考,得出①有四个等腰三角形△ADE、△BFD、△EFC、△BFC,再引导学生观察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探索,得出②F到△ABC三边的距离相等,并由此可知AF是△ABC的平分线。③BD=DF、CE=EF,则DE=BD+CE 且△ADE周长=AB+AC。④∠BFC=∠BAC+12∠ABC+12 ∠ACB=90°+12∠BAC。现将原题中条件“AB=AC”去掉,请同学们研究上述发现的结论还成立吗学生通过探索研究得出①中等腰三角形少了两个,只剩下△BFD、△EFC ②仍然成立,③仍然成立,④仍然成立。然后再引导学生以上F点是∠ABC、∠ACB的内角平分线,还可以进一步想到什么有的学生似有所悟。由内角平分线想到外角平分线其又有什么样的结论,通过这样变式训练,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思考、讨论探索中,学生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三、鼓励质疑,诱发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有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缺少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精心设疑,而且还要懂得,鼓励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在肯定其大胆提问的同时,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善于变革和发现新问题和新关系的能力。
四、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开放题旨在开放学生的思路,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设计开放题,要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水平,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想象、创新的空间,促使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