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赫山实验学校的学校介绍

如题所述

益阳市赫山实验学校,是2006年9月经益阳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全市第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公助学校。目前,直属赫山区教育局管辖。学校董事长为益阳市著名民营企业家李南枋同志,现任校长为民办教育先进个人贺永宏同志。学校2011年8月加入并成为“中国教师报名校共同体理事校”,同年挂牌“湖南省民办教育特色实验学校”。
学校坐落于素有“鱼米之乡”、“黑茶之乡”美誉的古城益阳,处在交通便利的桃花仑东路石神路口,占地面积70多亩,总建筑面积33000多平方米。拥有教学楼、科教楼、师生公寓楼、生活服务楼等硬件设施和语音室、电脑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科学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体验式德育室、塑胶田径场、硅PU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运动场、室外训练场等教学基础设施,以及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系统等现代教学条件。校园整体规划科学,乔木、灌木和花草植物配置合理、层次分明,绿化面积占校园面积的35%,绿化覆盖率45%左右,春花秋实,夏荫冬青,是益阳市花园式学校。
学校设小学部和初中部,现有教学班63个,在校学生4000余人。自2008年起,学校4年中考成绩年年雄踞全区第一,每年有超过50%的毕业生考入省示范高中。2011年更是8门单科成绩全市领先,总评市区第一,一次性合格率高达88.1%,60%以上学生升入省示范高中。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30多人,专任教师 170余人,其中市区级名师4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12人,中学高级教师 11人,中级教师121人,硕士研究生3人,具备大学本科学历者170人。教师平均年龄仅31 岁。
学校自创办以来,树立了“自主,自治,自由,自信”的核心价值理念,尊重主体,面向全体,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全面、自由与富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全力培养学历宽厚、善于合作与创新、勇于挑战与担当、可持续发展自己和改善环境的开拓者、创造者。 尊重规律,回归本质,培养人格健全,学力宽厚,善于合作和创新,勇于挑战和担当,可持续改善自身和环境的高品质现代人。
“二”是指两案,即导学案和助教案,“两案”的核心是“学”。其中“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以及体验、探究知识的平台。“助教案”是教师基于学情对学生实施导学而进行的一种前期预想,是有针对性地关于方法、策略以及组织形式等的预设。“五”即“目标导学——自学自研——交流展示——巩固提升——学后反思”五大环节。
目标导学——遵循生活化、趣味化、情境化的原则,多形式、多角度地设置情境,导入课堂,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形成高效学习的动力与动机,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自学自研——即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学生独立思考,整体感知文本,掌握基础知识,标注疑难问题并反复探究,自我突破,形成见解,并有所发现和创新。
交流展示——发生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一种高效学习形式。交流分对学、群学,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手段共同交流独学成果,解决独学中存在的问题。展示分组内小展示与班级内大展示,通过学生讲析、演析(析演与表演)、评析、补充、纠错、质疑,结合老师的归纳、点拨及游艺冲关、积分评价,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之课堂。
巩固提升——分层设计同步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巩固题、拓展延伸题三个层次,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由易到难、由文本到生活、由课堂到课外、由识记到运用的原则,灵活运用“点将答题”、“小试牛刀”、“快乐冲关”等游艺形式,实现练习的高节奏、大容量,达成检测与反馈、巩固与提升的目的。
学后反思——学生从知识的掌握、方法的形成、情感的体验等方面总结成功的经验,反思不足的内容与原因,评价自我与他人的表现以及课堂的效果,实现进一步的交流与沟通,促进自我与他人的共同成长。
“游艺”则是受网络游戏中冲关、加分、晋级等手段的启示,开发出来的具有创新性的课堂组织形式。“二·五”游艺课堂是对传统的灌输式课堂的颠覆,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它成功实现了师生角色和地位的大转变,学生主体性得到凸显。同时成功地实现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辨证统一和学生知识增长与生命成长的有机统一。 “三·三”是指三个三,即德育的三个内容,三种形式,三个维度。学校德育三个内容是指生命教育、灵魂教育、公民教育。其中生命教育是基点,灵魂教育是核心,公民教育是落脚点。生命教育,包括身体教育、安全教育、生存技能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唤醒珍爱生命意识。灵魂教育,包含善的教育和美的教育。其中善的教育包括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和内在德性养成的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善”的向往和遵从。美的教育内含审美情感教育、价值观和信仰的教育及创造性的教育,核心在于引导学生确定并坚守人的精神信念,追求诗意人生和审美化人生。公民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以及民主法治意识和民主参与、守法维法能力。
学校德育的三种形式是体验式德育、人文经典诵读、常规德育。体验式德育是我校首创的一种德育形式,学校将其纳入课表,在4~9年级常态实施。其具体做法是,将生命教育、灵魂教育、公民教育的有关内容整合成十二个主题,通过生活场景的模拟和精心设计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亲自体验人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正面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治能力。
人文经典诵读,则由学校自主开发人文经典教材九册(每年级一册),每周开设1~2节经典课,每天中午安排20分钟诵读经典,并编排了经典操,组织开展各种课余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常规德育范围广泛,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学生一日常规”来统一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各方面的基本要求,如衣着礼仪、环境卫生、课堂纪律、集会、就餐、就寝秩序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注重德育的三方面内容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强调每个教学内容都应与人的生命、灵魂相连,教师应拥有丰富的生命趣味和健全的人格精神,以及由此而来的对“课本知识”所承载的情感、意念、思想、文化的深刻洞察,对学生具有爱心、智慧的生动引领;三是抓班级自治、学校自治;四是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德育活动,如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每月主题德育活动,以及各种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德育的三个维度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学校全体教职工及所有学生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负有育人的责任,特别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全程育人,学校的各项工作都体现育人的功能,显性课程与隐性课堂同时从多方面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助力。全方位育人,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四位一体的育人网络,沟通联动形成合力。
“三·三”德育模式的创立与实践,解决了当前学校德育普遍存在的泛化、狭化、空洞化及说教式的弊端和误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是德育内容的本真化与基础化。从儿童真实的生活出发,遵循儿童生命成长规律,培养学生基本的做人品质,为将来成为合格公民奠基。摒弃成人教育的内容,摒弃口号化、空洞化的东西;其次是德育形式与方法的人本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实践中、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得丰富的认知,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使教育内容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气质与信仰,生成健全的人格。不再是无力无效的“说教、强制、灌输”;最后是德育环境的融通化。德育渗透到整个学校环境、各项活动和各科教学中,学校成为德育大课堂,育人成为学校全体人员、家庭、社区、社会的共同事业。德育不再仅仅是德育工作部门和班主任的工作。 教师队伍是立校之本,是强校之魂。学校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知名度、美誉度的日益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中青年教师是我校的教学骨干力量。为大幅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又快又好成长,学校主要采取了三个举措,即外请培训、外派培训和校本教研。
1.专家引领转观念。2010年11月至2012年3月,学校共邀请18名校外专家来学校作专题讲座,其中包括北师大肖川教授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中国教师报李炳亭主任的《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等。专家的引领大大转变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为有效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做了比较充分的思想观念准备。
2.外派培训长见识。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3月,学校外派培训共35次,105名教师分别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安徽铜都铜陵双语学校、河北天卉中学以及北京、上海等地学校考察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教师们开阔了眼界,增强了教改课改信心,激发了改革创新的勇气。
3.校本教研强本领。具体做法有二:一是校本教研制度化。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制订了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培训制度、教研组(备课组)工作制度及其相应的考核制度,对校本培训及校本教研的原则、目标、内容、形式、具体要求及考核办法作了明确规定。二是校本教研形式多样化。首先是小组教学沙龙,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每周一次教育教学问题的集体讨论,平等对话,解决疑难。其次是全校专题培训,如课改操作层面若干专题培训、外派培训骨干教师谈观后感受与体会等等。再次是实施“五个一”工程,即要求所有教师每天记一次教后反思,每周参加一次组内集体备课,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每年至少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最后是课题研究,围绕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各科组以课题形式开展行动研究,现有大小课题38个,其中,益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培养小学生经典诵读兴趣的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得市级一等奖,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流行音乐进课堂》圆满结题,省级课题《“二·五”游艺课堂研究》、市级课题《青少年体验式素质教育研究》与《“三·三”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均已立项开题并且进展顺利。校本教研对于解决教师在教改课改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与困难,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硕果累累。学校自主开发了体验式德育课程,并编写了两套《体验式德育》教材;人文经典课程的开发日趋完善,编写了九册《人文经典读本》;第二课堂的开发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二·五”游艺课堂的“导学案”是对教材的第一次自主开发,正在尝试的大单元教学是对教材大幅度的再造和第二次生成。 学校文化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是学校共有的哲学观、信仰、期望和态度。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规范办学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的价值核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源泉。
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自主、自治、自由、自信”。这一核心价值观辐射渗透到了学校各个角落细胞,渗透到了学校环境、制度、礼仪、活动、社团、传媒、课程、态度、行为中,形成了独特的课堂文化、班级文化与校园文化。
1.自主的课堂文化
学校构建的“二·五”游艺课堂与“体验式德育课堂”是对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课堂的颠覆。在游艺课堂,真正把知识还原到过程中,强调知识的体验性与生成性,使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积极合作、乐于探究的意识与能力;在体验式德育课堂,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模拟和精心设计的主题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我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人生,在感悟中升华生命,逐步积淀成健全的人格。两种课堂都是自主课堂,教师只是主导者和引路人,学生才是知识学习与精神成长的真正主人。
2.自治的班级文化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还是班级、学校的主体。学校从班级管理的改革入手,逐步落实“学生自治”。
班级文化建设的两大抓手是自主的文化建设和自治的班级管理。
班集体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等,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分成六个小组,组内设置互助学习对子。小组成员共同确定组名和组号,设计制作组徽。在小组建设的基础上,全班同学一道定班名、班训、班徽、班歌等。随着小组及班集体建设的不断完善,逐步提炼出班级文化的思想内核,谓之“班魂”。学校定期组织班级文化巡展。
班级自治委员会负责班级日常管理。自治委员会采用小组和个人推荐、班内竞选的方式产生,负责召集全班同学讨论并制订班规,负责日常检查与评比,负责有关活动的组织、安排等。最能体现班级自治的是,在“自治委员会”之外,推行“值周(日)班长制”,学生轮流当班长。在班级,每个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
在班级管理中,没有“惩罚”一词,取而代之的是“反思台”,鼓励违规的学生自省,自省而自知,自知而自励,自励而自强。
班级管理自治,班级文化自主,使得每个班级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学校变得丰富多彩。
3.开放的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理念文化、课堂文化与班级管理文化,还包括校园的视觉文化、学校层面的制度与行为文化、社团文化等等。
学校在不同位置布置了相应的文化主题和内容。科教楼以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为主,教学楼以教师实践智慧与学生生命成长为主,公寓楼安排礼仪、就寝制度等内容,食堂以健康饮食、文明就餐为主题,地表绿地是净化校园、保护环境方面的内容,宣传窗主要展示师生成长与学校发展的成果,围墙布置了经典文化。校园文化布置充分体现儿童特点和意志,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由学生设计和创作的。学校文化满园、书香浓郁,既显静态之美,又实现对话与沟通,呈现流动、开放之美。
学校初步建立了学生民主管理学校的制度。首先是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学生代表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负责收集学生意见并以提案形式提交大会,由学校作出解答和落实。学代会选举产生的学生会是学代会的常设机构,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如“学生一日常规”制度的制订和落实(检查、督促、评比)。其次,学校团委和少先队负责学生社团(小组)建设,把怀有各种天赋、个性、特长、爱好的学生集合起来,成立兴趣小组或社团,如华茂文学社、萨克斯乐队、合唱团、舞蹈队、机器人兴趣小组、剪纸兴趣小组、篮球队、田径队、雷锋爱心基金会、义工社团、文明岗、广播站、校报、网站等。学生社团(小组)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中国名校共同体理事校
2.全国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实验学校
3.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验学校
4.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学校
5.全国中小学生新课标英语考级达标培训基地
6.全国中小学百佳网站
7.湖南省民办教育特色实验学校
8.湖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9.湖南省三星级优秀少先队集体
10湖南省民办建设骨干校
11.湖南省教师培训基地校
12.湖南省益阳市教育学会理事单位
13.益阳市学生体育协会会员单位
14.益阳市优秀团支部
15.益阳市创先争优示范单位
16.益阳市花园式学校
17.益阳市课改示范学校
18.益阳市赫山区民办学校优秀单位
19.湖南省民办建设骨干校
20.湖南省教师培训基地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