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塔国家高尔夫球俱乐部的建筑特色

如题所述

各自一“芳名”
奥古斯塔国家高尔夫球俱乐部的每一个洞都是以生长在球场的树、花和灌木命名的。沿着第15洞的球道和果岭盛开的木兰花正是第15洞的名字。球场上最为苛刻的第12洞,被命名为金钟花。那些美丽的开花树木和灌木丛以及细心呵护的球场边缘,与精心修剪的球道和果岭相映成趣。球道看起来非常吸引人,果岭宽阔而且生机勃勃,而沙坑只是零星可见。
它近年来又有了很多改进,但是球场的总体规划设计风格在70多年间的变化都遵循了琼斯的基本设计观念——尽可能多地利用这里的天然条件而不必依赖于人工设置的障碍,来使比赛变得生动有趣。
经典刁钻的“阿门角”
奥古斯塔国际高尔夫俱乐部矗立在小山顶上,在琼斯和罗伯茨第一次来到这块土地上以后,这里就马上成为琼斯梦寐以求的高尔夫球场。奥古斯塔的球道无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在日本,有很多高尔夫俱乐部都在效仿奥古斯塔的球道设计。正因为这个球场是战略性设计的典范,以至于每一个来此的高尔夫球员都要认真考虑怎样打好每一杆。俱乐部在建成以后,先后按照佩里·麦克斯维尔、罗伯特·琼斯和杰克·尼克劳斯等著名高尔夫球大师的指点进行了改建,使得该赛道更为经典。
该俱乐部共有一个18洞标准场地和一个9洞场地,在山脚下,穿越一片松树林后,在球场的拐角处坐落着11、12、13洞,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球洞,也被称为“阿门角”。它源于著名的美国高尔夫作家荷伯·瓦伦文德,因为他认为球打到这里,惟有通过向上帝祈祷才能使球平安打过。在“阿门角”,击球的难度以及球在果岭滚动的迅猛速度,构成了奥古斯塔球场的最大特点,也使之成为考验高尔夫球员水平的重要手段。众多高尔夫大师胜也在此,败也在此。
11洞是455码长的4杆洞,在果岭的前面和左面有水塘环绕,尼克·费度(Nick Faldo)在1989、1990年名人赛的加时赛中在此蝉联两届冠军。还有一些出类拔萃的选手,包括杰克·尼克劳斯,都认为155码长的3杆12洞难度极高,在开球时需要特别小心谨慎,以免惹出麻烦。13洞是个狗腿洞,长465码5杆入洞,与12洞一样对球员是个极大的挑战。许多球员都试图将球从远处打上果岭,但是球都落在球洞前的小溪中。
三座桥梁
霍根桥(Hogan Bridge)是连接第12洞球道和果岭的小石桥,桥上铺着草皮 。这个小桥建于1958年,用以纪念本·霍根(Ben Hogan)在1953年打出了总杆数274杆的当时最好成绩。
内森桥(Nelson Bridge)在霍根桥的上游,是连接第13洞球道和果岭的小石桥。小桥同样建于1958年,用以纪念拜龙·内森(Byron Nelson)于1937年反败为胜以6杆优势获得大师赛冠军。
萨拉岑桥(Sarazen Bridge)位于第15洞果岭前的池塘上。于霍根桥和内森桥一样,萨拉岑桥也是一座石桥,但与前两座拱桥不同,萨拉岑桥是一座平桥。本桥建于1955年,用以纪念吉恩·萨拉岑(Gene Sarazen)1935年在第15洞打出了令人惊异的双鹰球(Double Eagle)。
天然球场
在奥古斯塔球场的原址上就有许多树木和灌木丛,琼斯的基本设计观念是尽可能多地利用这里的天然条件,而不必依赖人工设置的障碍来使比赛变得生动有趣。多达350种的植物,让奥古斯塔成为全球最有情调、最富色彩的球场。这里的每一洞都以生长在球场的树、花和灌木命名。美丽的开花树木和灌木丛,与精心修剪的球道和宽阔的果岭相映成趣,而沙坑只是零星可见。
奥古斯塔球场有一个18洞标准场地和一个9洞场地,都以花朵命名。标准场地的11洞、12洞(金钟花)、13洞(杜鹃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球洞,被美国高尔夫作家荷伯·瓦伦文德戏称为“阿门角”,因为他认为球打到这里,唯有祈祷主的帮助才能使球平安打过。这里击球的难度及球在果岭滚动的迅猛速度,也正是奥古斯塔球场考验高尔夫球员水平的重要标尺。11洞是455码长的4杆洞,在果岭的前面和左面有水塘环绕,这里是加洞赛终止的地方,最有名的典故发生在1987年,拉里·麦兹在140码外将球直接切入洞中,击败了倒霉的诺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