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家镇的经济发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纺织、食品加工、铸造、制鞋、巢丝等十大产业。阚家镇已有恒源纺织、兴隆毛巾、安泰玛钢、伟丽纺织等四家企业纳税进入全市前50强。山东望乡食品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过亿元,是高密市最大的食品加工、挂面生产企业,为潍坊市农业龙头企业。镇区东侧的阚家水厂,是潍坊市第一个利用世行贷款项目。此外,还有瑞丰食品、海洋兄弟纺织、赛远巢丝、浩宇鞋业、新奥轮胎等投资过2000万元的大型企业正在建设中。建有2.4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形成了辣椒、药材、洋葱、酿酒葡萄等规模化种植。现有企业共有35家进行了增资扩产,增加投入2.6亿元,阚家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2家,有4家企业跃入全市纳税“50名”行列。
阚家镇工业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巨大。纺织、铸造、面粉、橡胶、化工、皮革、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发展迅猛。其中,船用索具产品达40多个系列,600多个规格,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望乡面粉及系列产品,以质优价廉畅销东北三省及沿海部分大中城市。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阚家镇从事木工、食品加工、精化饲料加工、刺绣等项目的个体私营业户达1310多家。2007年,阚家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亿元,利税2.3亿元,分别增长34.6%和35.8%;完成财政收入2808.1万元,镇级财力实现141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9.7%和52.9%。
该镇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纺织、食品加工、铸造、制鞋、巢丝等十大产业。截至2005年,全镇已有恒源纺织、兴隆毛巾、安泰玛钢、伟丽纺织等四家企业纳税进入全市前50强。山东望乡食品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过亿元,是高密市最大的食品加工、挂面生产企业,为潍坊市农业龙头企业。镇区东侧的阚家水厂,是潍坊市第一个利用世行贷款项目。此外,截至2005年,还有瑞丰食品、海洋兄弟纺织、赛远巢丝、浩宇鞋业、新奥轮胎等投资过2000万元的大型企业正在建设中。建有2.4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形成了辣椒、药材、洋葱、酿酒葡萄等规模化种植。
阚家镇1996年在保证实行区域化种植的基础上,狠抓了小麦良种的繁育和推广工作, 引进鲁麦21和8494小麦高产品种。在唐家街、王柳官庄村建起了面积880亩的良种繁育基地, 繁育良种40万公斤。全镇实现了统一供种,保证了全镇2.8万亩小麦的种植良种化。玉米生产重点抓了玉米套种,在小麦灌浆期抓紧引峡山水库水浇地, 在小麦收割前20天,墒情好的时机,全镇上下、干群齐努力,突击5天, 全面完成2.2万亩玉米的套种任务。在粮食生产上还认真抓了粮食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通过印发“明白纸”举办科技讲座等形式,向全镇干部群众传授小麦、玉米等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知识,提高了群众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水平,增强了防治效果, 杜绝了农作物病虫害的蔓延发生。1996年,全镇小麦单产400公斤,总产实现了1120万公斤,比1986年分别提高36%和27.8%。玉米单产实现了420公斤,总产9236万公斤,总产比1986年提高25%。1996年,全镇粮食总产2357万公斤比1986年增产414.4万公斤。 连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粮食生产先进乡镇”称号。棉花生产始终紧紧抓在手上。1996年春,阚家镇积极采取措施,狠抓了棉花生产政策的宣传、兑现,利用签订棉花种植合同,落实棉花交售任务等形式,着力抓了播种面积的落实,并狠抓了麦棉间作,效果很好。同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阚家镇关于抓好棉花生产的意见》,把棉花定购任务分解落实到村、户。为确保种足、种好棉花,镇政府从外地购进了中棉12优质棉种2万公斤, 统一发放到村、户,并聘请市农业科技部门专家在棉花生长的不同季节,先后举办了四期科技植棉培训班,受训群众达2000多人次。由于棉花种植面积足、管理措施得力,1996年,棉花单产达50公斤以上,总产达71.9万公斤,棉花交售进度居全市先进行列。
阚家镇养殖业基地建设迅速。1986年,全镇蛋鸡养殖户仅2户,存养量不过500只。1996年通过典型引路,政策调动等措施,规模养殖有了新发展。当年新建、扩建养殖场6处,50头以上养猪场4处。大家畜存栏量6809头,生猪存栏5500头,出栏1.22万头,是1986年的两倍还多;肉蛋鸡存养26.5万只,出售40.3万只。同时,特种家禽、珍禽养殖生产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96年11月,鹦鹉存养1300只,乌骨鸡存养4000只,出栏1万只。 文教卫生等事业全面推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整体规划加大投入,成绩显著。 1986年~1996年,初中升高中、初中升中专学生达992人,初级中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年巩固率98%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小学学生按时毕业率达100%, 初中学生按时毕业率达98%。镇第一初级中学1996年被潍坊市教委命名为市级“规范化学校” , 镇中心小学被高密市教委命名为“规范化学校”,全镇两处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于家营小学、谭家营小学被高密市教委授予“美化、绿化先进单位”称号。1994年潍坊市教委授予阚家镇“实施燎原计划、振兴农村经济示范乡镇”称号,镇教委被高密市教委授予“先进单位”称号。1995年被潍坊市人民政府授予“成人教育先进乡镇”称号。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计划生育率、晚婚率、晚育率均为100%,计划生育办公室连年被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卫生事业也有新的进展,全镇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6%,计划免疫保偿率达100%,妇幼保健率达到了95%。1993年,镇敬老院被省民政厅授予“先进敬老院”称号。1989年~1996年,连续八年被潍坊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文化乡镇”称号;1995年和1996年被高密市委、市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先进乡镇”称号。1995年镇党校被潍坊市委宣传部授予“先进基层党校”,1996年又被省委宣传部授予“先进基层党校”称号。
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全镇现有邮电支局1处,邮政所2处,年进口、转口、出口函件达25万件。同时开办平函、特快、汇兑、集邮、报刊订阅、邮政储蓄、快件、特快专递等各种业务。全镇电话装机总数达到了446部,百人均达2部。镇村电话全部实行程控化,通讯条件进一步优越。 镇办企业稳步发展,效益提高。1996年,全镇始终坚持强化措施,集中力量,确保现有企业上档次、上水平这一发展思路,狠抓了企业的改革、经营和管理,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运行质量,增添了生机和活力。镇办工业全年完成销售收入22043万元,实现利税1244万元,完成出口交货值4180万元,创汇275万美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30%、25%、36.6%、23.6%。1986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在具体工作中,着力抓好四点:(1) 抓管理、上水平。首先,切实把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督促企业按时、按质、足量完成预定的生产经营指标,增强压力感和责任心,真正形成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其次,在各企业中普遍开展了增产节约、挖潜改造活动,通过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堵塞了各种跑、冒、漏现象,提高了经济效益。粮油公司通过狠抓经营,强化内部管理,面粉加工生产能力和加工质量都有了进一步提高。粮油公司加工生产的面粉畅销东北三省,以其质优价廉、信誉高而备受省内外客户的青睐。(2) 抓技改、上档次。全镇的骨干企业玛钢厂1996年大搞技术改造,取得了明显效益。投资6万元,把芯子工艺由原来的黄沙芯子改为覆膜芯子,沙芯成品率提高了40%,人力减少了50%, 铸造成品率提高了10%,效益提高了1.5倍。同时,还大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年可节约材料费2.5万元。(3)大力开发新产品,不断增强企业活力,重点开发市场容量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具有国际国内市场的常规性产品。玛钢厂先后投资30万元, 开发了手闸、垫片、半环连环扣等4个系列20个规格的出口创汇产品,仅此一项,净增产值400万元。(4)骨干带动,外向型经济有了新突破。1996年,全镇把创汇骨干企业玛钢厂当作重点抓在手上,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 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9月份与德国海开吉有限公司达成意向,正式建立外贸自营出口业务,到年底可完成自营出口额25万美元。
食用菌生产是阚家镇的特色产业。1986年以来,全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走出了一条“以菇兴镇”的新路子,形成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格局。为做好食用菌产业化这篇大文章,进一步向高层次、多品种、深加工发展,全镇在充分发挥食用菌协会作用的同时,组织食用菌科研生产人员成立了新兴食用菌研究所,积极探讨新的食用菌生产技术和种植方式,为菇农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建起了以倪家村、胡家村为龙头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建立健全了镇、片、村、户四级科技推广网络,下设了52个科技推广带头户,67个试验示范棚,全镇涌现出蘑菇种植专业户1100多个, 占全镇总户数的1/5。1996年,镇党委、政府派专人多方联系,在反复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全镇食用菌生产的实际,以搞好深加工、拓宽销售渠道为重点,投资15万元,建成了新兴食用菌开发公司,进行食用菌盐渍加工,使产品销往国内外大中城市,有效地解决了食用菌生产旺季的滞销问题,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全镇食用菌生产大发展,以逐步实现食用菌产业的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1996年,全镇29个行政村,村村建起了食用菌种植小区,建食用菌大棚达1200多个。投料500万公斤,年出菇750万公斤,总收入可?达1800?万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均纯收入达780?元。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