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的高考作文

如题所述

首先,你肚子里有多少诗句?考场上的临场反应最做不得假,除非你事先知道考题。炎炎夏日,大开门窗,凉风袭来,有人说:好大的风;有人说:真是有情风万里卷潮来。上了考场,谁会比较厉害一眼就知道了。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是可以通过高三一年里解决的。课内的所有古文全部要背得滚瓜烂熟,倒过来都应该可以背。然后,在课内的基础上,看一些延伸的名作。
举个例子:课内有辛弃疾的一首词,你去找一找辛弃疾的10首代表作,反复诵读(这个时候先不要背),把自己看得最顺眼的3—5首找出来。可能大家都说另外几首你没有选的才是最好的,但是,你选出来的都是你最有感觉理解得最好的,写作文的时候最容易用上去的,这些是【你的诗词】,个性、创新和理解很重要的,老师也会耳目一新,另眼相待。
高考课内的古诗词作家一共没几个,全部筛选完了之后也就50首左右,这个时候,你每天抄一首,贴在一抬头就要看到的地方,背熟它、理解它、思考它。循环两三次,你可以扩大范围,再筛选一批。这样,加上课内的,你肚子里的古诗词高三一年里就会有100来首,这个时候,我告诉你,是可以随意引用而不觉得牵强附会、捉襟见肘的时候了。
当然,以上是基于你高中三年的2/3什么都没有做的情况下。我喜欢的方式是一边大量阅读,一边把自己看到的喜欢的都抄下来,再加上自己的见解,写成厚厚的一本东西。这样的话,我不仅可以引用诗句还可以引用名人文章的一些句子、章节和观点。现代诗的巧妙融入字里行间也是考场上的必杀技。

第二,讲一讲引用的方式。楼主提出这个问题,想必是老师说的,多多引用可以加分。这是真理,但是很多人把真理用得很恶心。其实,就是一句诗:润物细无声。
在文章当中打上引号的是最差的。第二差的是整段整句一摸一样的用。这两种方式都是在鄙视阅卷老师的智商,难道你知道的诗词老师不知道吗?他们要你背吗?不是的,就算是炫耀自己知道的多,知道得冷僻,也不要整句一摸一样的来挑衅老师。其实翻开一些高考作文选就知道了,这两种实在是很低级的。
巧妙两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很奥妙的。有一个人的文章就是妙用诗句的典范:余光中。我们举个例子: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听听那冷雨》)这一句话里面用了多少诗句数的过来吗?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都在这句句子里了,你翻开李清照的这首词对照一下,疏雨、梧桐、点滴、愁绪是不是都在?更不用说什么豪情侠气、什么雨打风吹去。多读读他的文章有一天突然能学他化用了,也是意外的收获。对,我刚才说了,这叫化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