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判断输变电设备缺陷的典型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比如国能蓝电等专业的红外检测电气设备的公司都按国标的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664 2008)的检测方法,执行检测,将电力设备的发热缺陷等级分为四大类,
危急缺陷(Ⅰ类):严重程度已使设备不能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或危及人身安全。
热点温升超过40℃,或者最高温度已超过国际所规定的该材料最高允许值。热像图非常清晰,外观检查可看到严重的烧伤痕迹。该种缺陷随时可能造成突发性事故,应立即退出运行,进行彻底检修。

重大缺陷(Ⅱ类):缺陷比较重大,但设备仍可在短期内继续安全运行。应在短期内消除,消除前应加强监视。
发热点温升范围在20~40℃之间,或实际温度在60~80℃之间,或设备相间温差范围在1.5~2.0倍之间,热像特征明显,缺陷处已造成严重热损伤,对设备运行构成严重的威胁,此种缺陷应严加监视,条件允许时应尽快安排停运处理。

一般缺陷(Ⅲ类):对近期安全运行影响不大,可列入年、季度检修计划中消除。
其温升范围在10~20℃之间,与相同运行条件下的设备相比,该接头有一定的温升,用红外成像仪测量仅有轻微的热像特征,此种情况应引注意,检查是否系负荷电流超标引起,并加强跟踪,防止缺陷程度的加深。

运行正常(Ⅳ类):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实际 操作的 红外热像检测电气隐患的判定方法
3.2.1 温度判断法
根据红外测温仪测得的电气装置发热部位的表面温度,同时考虑负载率和连接部分接触电阻的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电气隐患。
此法是为排除负荷及环境温度不同时对红外判断结果的影响而提出的。当环境温度低,尤其是负荷电流小的情况下,设备的温度值并没有超过规范标准,但大量事实证明此时的温度值并不能说明该设备没有缺陷或故障存在,往往在负荷增长之后,或环境温度上升后,就会引发设备事故,形成电气隐患。故对电流型设备还 可采用“相对温差”法来判别隐患存在与否。
“相对温差”是指设备状况相同或基本相同(指设备型号、安装地点、环境温度、表面状况和负荷电流等)的两个对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热测点温升的比值,其数学表达式为
Δτ(%)=(τ1-τ2)/τ1×100(%)(3)
其中:
τ1——温度较高测点的温升,(℃);
τ2——温度较低测点的温升,(℃)。
通常,当Δτ≥35%时,就可以诊断该设备存在缺陷,应予以跟踪监测,必要时要安排计划检修。
3.2.3 同类比较法
同类比较法是指在同类设备之间进行比较,所谓“同类”设备的含义是指同一回路的同型设备和同一设备的三相,即它们的工况、环境温度相同可比时的同型设备,通常也称做“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具体作法就是对同类设备的对应部位温度值进行比较,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出设备是否正常。在进行同类比较时,要 注意不能排除有三相设备同时产生热故障的可能性,虽然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相当低。同类比较法适用范围广,包括电流型和电压型设备,也包括对内、外部故障的诊断。
输变电设备缺陷检测过程一般为四个步骤:
(1)使用红外热电视或热像仪对一般的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全面扫描普遍检查,发现其异常发热部位。对重点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发热部位摄取热像图;
(2)用红外热温仪对异常发热部位进行测温。测温时,应首先正确选择被测物体的表面发射率,选择适当的参照物确定环境温度,键入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测量距离等补偿参数并选取适当的温度范围;
对同一测量对象应从不同的方位进行测量找出最高发热点的温度值,对不同的测量对象进行测温时应保持距离一致和方位一致;
(3)记录异常发热电气设备的实际负载电流、发热部位的表面温度以及环境温度;
(4)利用计算机对热像图的温度场进行分析处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13
通过观测和拍摄设备的温度照片,发现温度异常点,来判断设备存在的故障隐患,比如某电缆压线位置温度异常高,可以判断接头老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1-30
直接从温度判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