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用“程门立雪”形容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5-29
程门立雪是一个和北宋著名哲学家程颐有关的故事。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8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很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这个故事发生在元丰四年(1081年),时年程颐50岁,杨时48岁。一个48岁、在学业上已经有了不少建树,而且在社会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声誉的人,竟然如此谦虚恭谨地向只比自己大两三岁的人拜师求道,也确实令人感动。“程门立雪”的故事能够流传下来,并且成为一个著名的典故,实在是有道理的。

有人认为,程颐在游、杨二人求教时打盹,其实不是睡觉,而是在“静养”,在“闭目修道”。他是在做“功课”,同时也用这种方式在暗暗地启发游、杨二人,也就是所谓“身教胜于言传”。这也许是一种猜测,但也有一些道理。因为,二程思想受佛教,特别是禅宗的影响很明显。而禅宗里一些高僧传道,常常不用语言文字,而用动作、形体或道具来启发求道者,像打哑谜似的让人去猜,去“悟”。慧可和尚向达摩请教的时候,达摩“面墙”而不予“诲励”,用的也是这种“禅”而又“玄”的办法。

从这个感人的故事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浅显但意义非常的道理:尊重师长,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只有由衷地尊敬你的师长,才能得到他的衣钵,继承他的衣钵,并将之发扬光大。同样,对待他人也是这样,要懂得真正地尊重他人,他人才会尊重你,你才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