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三省,三顾,三到,三思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三味
古人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其三,寿镜吾先生的祖训: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后成为三味书屋的馆训。
三省
《论语》原文是这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成白话是这样:“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这才是曾子所说的“三省”。
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僵化。

三顾
指 汉 末 刘备 三次往 隆中 访聘 诸葛亮 。 宋 陈亮 《酌古论·诸葛孔明下》:“雍容草庐,三顾后起。” 清 魏源 《定军山武侯祠》诗:“三顾起 南阳 ,六出来 渭 岸。”
三到
南宋朱熹倡导三到读书法,即“心到”、“眼到”、“口到”。在中国画术语中,“三到”即为“理到,气到,趣到”。
三思
少思长,老思死,有思穷。
《荀子·法行》:“ 孔子 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

译文:
《荀子·法行》:“ 孔子说:‘一个君子有三种事情不能不去思考: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就会无所作为;年纪大了而不去教育下一代,死也不能瞑目;有钱但是不去施舍穷苦人,那么和穷人就没什么区别.所以君子要从小展望将来,就要学习;老的时候不想死不瞑目,就要去教育下一代人;有钱但是不想有等于没有,就应该去施舍别的穷苦人.’”
思危,思退,思变
《论语·公冶长》:“ 季文子 三思而后行。 子 闻之,曰:‘再,斯可矣。’”

中国人喜欢用“三”。
《道德经》记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道德经里老子的思想精华,认为世界万物是从一个混沌的状态开始,经过一个时期后变成阴阳二气的世界,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之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由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产生出第三种物质,即世上的万物.。
  而古语中有“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土;人有三宝,精气神;会用三宝,天地通。” 现在常说的有“事不过三,三头六臂,三心二意“等等。
  在中国国学理论中,“三”具有包容万物和表示极至的特性,因此,国人说话中常常会用到”三“,以表示话的重要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