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爱国人物有哪些,还要大约20字的简介

如题所述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代相州汤阴人,南宋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抗金英雄。他精通韬略,也精于骑射,并善诗词、书法。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韩世忠(1089~1151年),陕西省绥德县人,字良臣,两宋之际的名将,汉族,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死后被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谥号忠武,配飨高宗庙廷。是南宋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天祥,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汉族江右民系。宋理宗宝佑四年举进士第一,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受俘期间,元世祖忽必烈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梁红玉(1102年—1135年10月6日),宋朝抗金女英雄,韩世忠之妾。梁红玉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韩世忠与梁红玉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后的庆功宴上,两人日久生情,终成眷属。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名讳郑森,表字明俨、大木,幼名福松,为东宁王朝的开国君王。郑成功原为中国南明政权的大将军,因蒙南明绍宗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郑赐姓”、“郑国姓”、“朱成功”,又因蒙南明昭宗封延平王,称“郑延平”。尊称“延平郡王”、“开台尊王”、“开台圣王”等。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乃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但不久即病死。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
邓世昌(1849-1894),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禺,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邓世昌及其将士壮烈殉国后,举国上下一片悲愤,威海百姓自发出海打捞英雄们的尸体,当地流传着“通商卖国李鸿章,战死沙场邓世昌”的歌谣。追问

多一点,要8个以上,介绍字数不要太多

追答

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今成都市新都区),著名抗日将领。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追问

七个了,还差一个,谢谢

追答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原为西北军系将领,中原大战后接受中央政府改编,任第29军第38师师长,曾参与喜峰口战斗。1935年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后,曾先后任察哈尔省省主席与天津市市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曾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与北平市市长。后升任第59军军长,后升第卅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曾参与临沂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牺牲殉国,2010年5月16日重庆市举行仪式纪念张自忠将军殉国7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
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安徽省无为县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著名抗日将领,以远征缅甸闻名。1904年出生,1924年加入北伐军,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翌年参加北伐。1939年12月在广西昆仑关与日军第5师团激烈鏖战,戴安澜指挥有方,重伤不下火线,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赢得著名的昆仑关大捷。1942年3月戴安澜率200师西出云南,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5月16日戴安澜于指挥所部撤退途中,不慎中弹负伤,至5月26日逝世,享年38岁。

追问

好的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09
(1)张自忠,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多次于日军血战,曾取得过喜封口,临沂,随枣的战役的胜利.后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2)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大部队撤退阻击树倍与己的日军,最后弹尽粮绝,全部跳下山崖.
(3)林则徐,禁烟运动,壮我中华.
(4)李宗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抗战时期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组织徐州会战,冬季攻势,枣宜会战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取得过台儿庄大捷.有效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杜甫 著有许多反映人民生活疾苦的诗句,从这些诗句中,你能体会到他对国家民族的期望
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还望采纳。追问

多一点,要8个以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