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烧不出大缸,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又是如何流传至今的?

宋朝的技术是烧不出大缸的,为何会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至今,可是那时候司马光砸的不是缸,而是另一种器皿,叫瓮。因为后人对缸比较熟悉与了解,并且瓮和缸形状类似,所以司马光砸瓮的故事,也就流传为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其实“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受到很多人的质疑,但是这个故事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无论是否正确,都很难验证。著名文物收藏家马未都先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质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原因是宋朝的技术不能烧制出可能淹死孩子的大缸,烧制大缸的技术到了元代才出现,而且迄今为止没有出土过宋朝的大缸。

我们也来试图质疑这个故事,因为司马光当时只有七岁,当时他的工具是一块被随意捡起来的石头,由此可以推断,司马光不仅在学习上很有才华,而且还是一位天生大力士,真是自幼文武双全,羡煞旁人。据正常的理解,一个七岁的孩子能做什么,估计他们在玩泥巴,而司马光在砸缸,缸有多厚大家都见过,没那么容易被砸破,按照正常理解,一个七岁的孩子是缺乏砸缸的力气的。

敞口为缸,缩口为瓮,缸的口大于瓮的口,瓮比缸要高,瓮的制造过程比缸简单,并且瓮壁比缸壁薄得多,因此瓮更有可能被砸碎。有人会质疑宋代是否有瓮,在西汉初期,吕雉嫉妒戚夫人,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放入瓮中,可以看出瓮出现在西汉时期。在唐代,也有一个“请君入瓮”的典故,因此宋朝一定有瓮。司马光砸缸是假的,因为他砸的不是缸,而且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0
宋朝烧不出大缸这个我不太清楚,但司马光砸缸流传下来是因为他救的那个小孩子非常感恩司马光的救命之恩,长大后也一直忘不了当年司马光的故事,他还把这个故事传给了他的后人,让他的后人世世代代的记住当年救他命的人。他这种知恩图报的精神触动了许多后人,后人还特意建了一个感恩亭,所以一直流传下来了。
第2个回答  2019-10-20
司马光砸“缸”是一个已经传讹的故事,准确的叫法是“司马光砸瓮”!如果“瓮”老兄有灵性的话,它肯定会出离愤怒,世人拿我当空气呀,无视我的存在。
不过宋史也不可尽信嘛,那么那时候的瓮淹死人到底有没有可实现性呢。
缸和瓮两者都是土烧制而成的,外型和用途上稍有不同。
1、外型:缸一般是体型较大,缸壁呈坡形,底部到缸口逐渐张开。而瓮一般是大肚,口比底略大,瓮壁呈一定弧度。
2、用途:缸一般是家庭盛水、装面的,口大舀水、挖面方便。瓮一般是腌咸菜、做酱的,肚大装的多,口小容易密封不易漏进雨水。
3、观赏性:缸一般做工好一些,用来养鱼中莲,口大可以目了然。瓮用来养动物,比如蛇和乌龟等,口小蔽日,动物在里面比较安静,不以逃脱。
第3个回答  2019-10-18

瓦缸和瓷器是两码事,用泥烧瓦缸在4000年前就出现了,所以不存在什么宋朝没有大缸这种事,司马光砸缸也本身只是民间故事,真实性也有待考证。

第4个回答  2019-10-18
宋朝烧不出大缸,但是历史确实是这样传出去的,可能加入了艺术成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