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所有的皇帝列表与简介

晋朝所有的皇帝列表与简介必须详细

1、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修水利等经济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2、司马师(208-255年),字子元,河内温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官至大将军。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太祖司马昭的兄长,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伯父。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

他继承父亲的权力,废魏帝曹芳,平定淮南三叛,击灭东吴诸葛恪的大军。基本控制了曹魏政权。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师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3、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

司马昭继承父兄的权力,弑魏帝曹髦,彻底控制了曹魏政权。掌权期间派钟会、邓艾灭蜀。其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昭为文皇帝。有著名的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司马炎(236-290年),字安世,河内温人,晋朝开国君主,265-290年在位。司马懿孙,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4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晋,改年号泰始。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

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并废屯田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

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刻,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

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贾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荒淫无度。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5、司马衷(259-307),字正度,河内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公元290-307年在位。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

八王之乱中,惠帝的叔祖赵王司马伦篡夺了惠帝的帝位,并以惠帝为太上皇,囚禁于金墉城。齐王司马冏与成都王司马颖起兵反司马伦,群臣共谋杀司马伦党羽,迎晋惠帝复位,诛司马伦及其子。又由诸王辗转挟持,形同傀儡,受尽凌辱。306年,东海王司马越将其迎归洛阳。

307年,惠帝去世,相传被司马越毒死。

6、司马炽(284-313年),字丰度,西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公元307-311年在位。为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

在此期间,五胡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四月王衍与石勒战于宁平城,晋军全军覆没。

六月,匈奴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313年,晋怀帝被刘聪用毒酒毒杀,享年30岁。

7、司马邺,(300~318.2.7),晋愍帝,字彦旗,河内温县人,司马炎之孙,吴王司马晏之子。312.10.19被立为皇太子,监国执政,313.6.7正式即皇帝位,实际在位时间应该从立为太子的312.10.19到出降汉国的316.12.11。

在皇位4年,投降汉国后,318.2.7为汉主刘聪所杀,终年18岁,葬处不明。

8、司马睿(276-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323年在位。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司马睿于290年袭封琅邪王,曾经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役;

但是由于作战失利,司马睿便离开洛阳,回到封国;晋怀帝即位后,司马睿被封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后来在王导的建议之下前往建康,并且极力结交江东大族。311年晋愍帝封司马睿为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

晋愍帝被俘后,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于317年称晋王,318年即帝位,为晋元帝。323年去世,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牛继马后”之说称其是牛金之子。

9、司马绍(298年—325年),字道畿,晋元帝之子,庙号肃宗。母亲为代郡出身。生来像鲜卑人,为人豪爽,在位期间曾经曾平定王敦叛乱,有中兴之气,可惜在位仅四年早死。

10、司马衍(公元321~342年),字世根,汉族。明帝长子。明帝死后继位。在位17年,病死,终年21岁。葬于兴平陵。

11、司马岳(公元322~344年),字世同。明帝子,成帝弟。成帝死后继位。在位2年,病死,终年23岁,葬于崇平陵。其妻褚蒜子生晋穆帝司马聃,死后谥为康献皇后。

12、司马聃,字彭子,东晋第五代皇帝,庙号孝宗。晋穆帝是晋康帝之子,母褚蒜子。344年由于晋康帝驾崩,晋穆帝即位;由于年幼而由褚太后掌政,并由何充辅政。何充过世后改由蔡谟与司马昱辅政。

晋穆帝在位期间东晋虽然北伐失败,但是由于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且于356年夺回洛阳,虽然不久就因为粮运不继而撤退,东晋的版图仍然有所扩大。361年晋穆帝过世,享年十九岁。

13、司马丕(341年—365年),字千龄,为东晋的第六代皇帝,晋成帝之子,晋穆帝之堂兄弟。晋哀帝本应继晋成帝之位即位,但是由于权臣庾冰的意见而无法即位;司马丕于361年在晋穆帝死后即位,改元隆和,但是大将桓温当国,晋哀帝形同傀儡。

晋哀帝即位不久就迷上了长生术,按照道士传授的长生法,断榖、服丹药,结果晋哀帝服药后药性大发而不能听政,遂由褚太后再次临朝。365年晋哀帝便因药物中毒死于太极殿。

14、司马奕(342—386年),字延龄。东晋的第七位皇帝,晋成帝之子,晋哀帝司马丕同母之弟,又称海西公。司马丕死后,司马奕于兴宁三年(365年)2月23日即帝位,在位6年,为桓温所废。

被废后心灰意冷,又怕再遭祸端,便枉塞聪明以苟且偷生。之后司马奕便沉迷于酒色,于386年过世,享年四十五岁。

15、司马昱(320年―372年9月12日),字道万。晋元帝少子,庙号晋太宗,谥号简文帝。被崇德太后和桓温立为皇帝,在位2年,病死,终年53岁。葬于高平陵。

16、司马曜(361—396),字昌明,晋简文帝第三子,李陵容所生,372年至396年在位,东晋的第九任皇帝。他是晋安帝和晋恭帝的父亲。383年,晋军先后于寿阳、淝水击败前秦“百万”大军。

17、司马德宗(382年出生,419年1月28日逝世),字安德,是东晋的第十位皇帝,他的统治时间是从397年继位到419年逝世,谥号为安帝。

18、司马德文(386年-421年),东晋的末代皇帝。为晋孝武帝之子,晋安帝之胞弟,母亲是淑媛陈归女。司马德文最早封琅邪王,之后被封为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职。

晋安帝被桓玄所废时,司马德文与晋安帝都居于浔阳;桓玄败死后被迁至江陵。418年刘裕改立司马德文为皇帝,次年改年号为元熙。420年六月,司马德文禅位与刘裕,东晋自此灭亡;司马德文被废为零陵王,421年九月,刘裕便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得年三十六岁,死后葬于冲平陵。

扩展资料:

晋朝(265—420年),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其中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

266年司马炎登基,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匈奴建立的汉赵政权攻灭西晋,之后内迁的各族胡人先后在北方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

403年,大将桓玄废晋安帝自立,国号“楚”,史称“桓楚”,次年被刘裕击败,晋朝复辟。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晋朝君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6

什么司马炎灭吴统一中国可是他把江山留给了他的啥儿子可以去网上查查西晋第二个皇帝…清朝的皇帝个人觉得都是夸大其词,突出个人成就…像康乾盛世只不过是粉饰太平而已。要是有作为的雍正皇帝还可以其他的都是徒有虚名。乾隆皇帝更是夸大自己的成就,什么十全老人,出口成章一生作了十万首诗可是没有流传下来的像样的诗,乾隆死后四十五年鸦片战争爆发……

晋朝就是一个奇葩的朝代,连开国之君司马炎都是一个昏君,何谈作为,完全就是吃老本,一手好牌自己打炸胡。

司马炎继位晋王的时候,蜀汉已灭,曹魏实亡,东吴衰败,天下大势已经明朗,就是一个资质平庸的人上台,统一天下也是正常的,然后凭借曹家几代人和司马懿父子三代打好的基础,必然如历史中正常朝代一样,开创一个盛世之时。

然而司马炎建立晋朝后,于280年实现全国统一,接着开始佛系治国,逆时代分封天下,自己贪图享乐,宗亲嚣张跋扈,官僚浮夸腐败,士族嗑药斗富,无聊到“羊车巡行”“洛阳斗富”,后世还美名为“魏晋风骨”,接着还传位给一个二愣子,仅仅统一了11年,八王之乱,五胡入华,再次开启近300年的天下大乱,真是“人才”。

清朝有作为的皇帝,莫过于康熙,雍正和乾隆,康雍乾盛世,中国封建王朝发展达到顶峰,政治上稳定,经济上发展,文化上繁荣。至于晋朝,我想应该有晋武帝司马炎,他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是晋朝的开国皇帝。

总得说来,东晋一直是由皇族和世家大族共制天下的局面,每一任皇帝都在努力平衡皇权和各大家族的力量,使各方保持一个微妙的平衡,又不能让任何一方坐大,皇权的不集中也早就为东晋最终灭亡埋下了伏笔。

公元420年,大将刘裕废晋安帝,建立刘宋政权,东晋灭亡,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第2个回答  2018-05-02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265年称帝,265年—290年在位26年。
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昭的长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君主。265年他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公元279年他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武帝生活十分荒淫,晋宫内宫女万人以上,并造成社会风气荒淫奢侈,有“王恺,石崇斗富”。公元290年病逝,时年55岁,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晋惠帝司马衷(259年——307年)290年—307年在位18年。
司马衷,字正度,河内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公元。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在八王之乱中,惠帝的叔祖赵王司马伦篡夺了惠帝的帝位,并以惠帝为太上皇,囚禁于金墉城。齐王司马冏与成都王司马颖起兵反司马伦,群臣共谋杀司马伦党羽,迎晋惠帝复位,诛司马伦及其子。又由诸王辗转挟持,形同傀儡,受尽凌辱。306年,东海王司马越将其迎归洛阳。307年,被司马越毒死,终年48岁。
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307年—313年在位7年。
西晋孝怀皇帝司马炽,字丰度,西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为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立他为帝,改年号为“永嘉”。匈奴军进攻洛阳,晋怀帝被匈奴贵族政权刘汉军俘虏,次年后被刘汉主刘聪用毒酒毒杀,时年30岁。
西晋孝愍帝司马邺(300年——317年)313年—317年在位5年。
司马邺,又名司马业,字彦旗,西晋王朝第四位皇帝,晋武帝孙,吴孝王司马晏的儿子。初为秦王,驻守长安。311年,怀帝被刘汉军掳走后,群臣拥立他为太子。313年,怀帝被毒死的消息传来,尚书、左仆射鞠允,卫将军索琳、梁芬等人于四月在长安扶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建兴”。司马邺即位时才13岁,由琅邪王司马睿,南阳王司马保辅政。匈奴刘曜进攻长安,愍帝投降,受尽侮辱,317年被杀,时年18岁。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2年)318年—322年在位6年。
司马睿,字景文,东晋王朝的开国皇帝,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怀帝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南军事,西晋灭亡后公元317年,时为西晋丞相的司马睿在建康称王,改元建武,次年称帝,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元帝即位后,矛盾四伏,忧愤而死,时年47岁。
晋明帝司马绍(298年——325年)322年—325年在位4年。
司马绍,字道畿,东晋的第二代皇帝,晋元帝长子,庙号肃宗。母亲为代郡出身。他从小就聪明伶俐,为人豪爽,即位后,平定王敦叛乱,巩固了东晋的统治,在位期间曾经中兴。病死,终年27岁。
晋成帝司马衍(321年——342年)325年—342年在位18年。
司马衍,字世根,汉族,明帝长子。明帝死后,司马衍于325年10月19日继位,由母亲庾太后辅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晋成帝在位期间,由于苏峻与祖约的叛乱,宫城迁移至石头城,直到西元329年陶侃平定苏峻之乱后才迁回建康。晋成帝在位期间曾经命令庾亮北伐,但是败于石虎。西元336年晋成帝颁布壬辰诏书,禁止豪族将领将山川大泽私有化;341年又以土断方式将自江北迁来的世族编入户籍。342年晋成帝病死,终年21岁。葬于兴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
晋康帝司马岳(322年——344年)342年—344年在位2年。
司马岳,字世同。东晋的第四代皇帝,明帝的儿子,母庾文君,是晋成帝的同母弟弟,326年被封为吴王,后封琅琊王,342年晋成帝死后,由于权臣庾冰与庾翼力主之故,晋康帝才得以用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帝位。344年患病身故,终年23岁,葬于崇平陵(今 江苏省江宁县蒋山)。其妻褚蒜子(崇德太后) 生晋穆帝司马聃,死后谥为康献皇后。
第3个回答  2018-05-02

西晋

追尊:

    晋宣帝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晋景帝司马师:(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早年与夏侯玄、何晏齐名。高平陵之变后,以功封长平乡侯,旋加卫将军。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次年升为大将军。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于新城之战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大军。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人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郭太后废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次年,亲自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回师途中病死,年四十八,谥号“忠武”。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于崇阳陵。

实际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晋朝开国皇帝。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建国后,他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葬峻阳陵。

    司马衷(259年-307年),即晋惠帝(290年-307年在位)。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次子, 母武元皇后杨艳,于泰始三年(267年)被立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在八王之乱中,惠帝的叔祖赵王司马伦篡夺了惠帝的帝位,并以惠帝为太上皇,囚禁于金墉城。齐王司马冏与成都王司马颖起兵反司马伦,群臣共谋杀司马伦党羽,迎晋惠帝复位,诛司马伦及其子。又由诸王辗转挟持,形同傀儡,受尽凌辱。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将其迎归洛阳。光熙元年十一月十七日(307年1月8日),惠帝去世,时年48岁。

    司马炽(284年-313年3月14日),即晋怀帝(307年-311年在位),字丰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王媛姬,西晋第三位皇帝。司马炽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惠帝崩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在此期间,五胡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永嘉五年(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四月王衍与石勒战于宁平城,晋军全军覆没。六月,匈奴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建兴元年(313年),晋怀帝被刘聪用毒酒毒杀,享年30岁。

    司马邺(300年―318年2月7日),即晋愍帝(313年―317年在位),一作司马业,字彦旗,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吴敬王司马晏之子,晋惠帝司马衷和晋怀帝司马炽之侄,西晋最后一位皇帝。司马邺最初过继给伯父秦献王司马柬,袭封秦王。永嘉七年(313年),晋怀帝于平阳遇害之后,司马邺于长安即帝位,改元建兴。司马邺即位时,西晋已经没有可以作战的战力;而且长安也没有可用的物资可以与前赵作战。建兴四年(316年)八月,刘曜发兵攻打长安,并且切断长安的粮运;晋愍帝在食断粮绝的情况下于十一月十一日(12月11日)投降汉赵。之后晋愍帝被送往平阳,封为怀平侯,并且承受身为狩猎队伍的前导以及宴会洗杯子的杂役的屈辱。建兴五年十二月二十日(318年2月7日),被刘聪杀害,终年十八岁,葬处不明。

东晋

1.元帝司马睿(276-322)317年称帝,在位6年。琅邪王司马觐的儿子。晋怀帝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南军事,西晋灭亡后,司马睿称帝,建都建康(南京),史称东晋。元帝即位后,矛盾四伏。在位6年死,时年47岁。

2.明帝司马绍(298-325)322年即位,在位4年。元帝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即位后,巩固了东晋的统治。死于325年,时年27岁

3.成帝司马衍(321-342)325年即位,在位18年,明帝长子。即位时5岁。死时22岁。

4.康帝司马岳(322-344)342年即位,在位3年、明帝的儿子,成帝的弟弟,在位3年死,时年23岁。

5.穆帝司马聃(343-361)344年即位,在位17年康帝子,即位时才2岁,死于361年,时年19岁。

6.哀帝司马丕(341-365)361年即位,在位5年成帝长子,迷信黄老之术,常服长生不老之药,服食过量而死,时年25岁。

7.废帝司马奕(342-386)(365-371)年在位,在位5年成帝子,哀帝同母弟。在位5年被大将军桓温所废,死于386年,时年45岁。

8.简文帝司马昱(321-372)371年即位,在位1年.元帝的幼子,初封会稽王,371年,被桓温拥立为帝。在位1年死,时年53岁。

9.孝武帝司马曜(352-396)372年即位,在位25年.简文帝第三子。383年,与前秦有“淝水之战”,在谢安领导下,大败前秦军。谢安死后,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加上,孝武帝“溺于酒色”,时政治腐败。孝武帝死于396年,时年45岁。

10.安帝司马德宗(382-418)396年即位,在位23年,孝武帝长子,即位后,发生内乱,国势日衰,安帝没有什么政治才能,418年,被刘裕所杀。时年37岁。

11.恭帝司马德文(386-421)418-420年在位,在位2年,安帝同母弟,在位2年,被废,421年被杀,时年36岁。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6-11

晋朝是我国三国时期结束之后的一个朝代,由司马氏建立,又分西晋和东晋两大时期。从开国皇帝司马炎开始,分别有司马衷、司马炽、司马邺、司马睿、司马绍等15位皇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