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如题所述

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主要是提高幼儿的入学适应性,而不是提前教给幼儿小学的知识,那么,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教师工作方面:
1、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幼儿主动性的核心是自信心和对自己周围人的活动以及生活有积极参与的欲望与兴趣,对事物有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学习兴趣、主动性和良好学习习惯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没有这些非智力因素的促进和保证作用,即使开始时取得很好的成绩,也难以持久。幼儿园的保教人员要尊重孩子,鼓励孩子大胆提问,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要努力了解和关注每一位孩子,做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和研究者,为孩子创设民主宽松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2、养成良好习惯。包括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如早睡早起、上学不迟到,用完物品放回原处。在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我们重点培养有利于孩子学习的一些行为习惯。如会一页一页地翻书,认真倾听成人和同伴讲话,不插话,听话要听完整、有不懂的问题敢提问,会从不同角度寻找问题答案等。
3、有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了解生活环境中的有关规则,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如教学活动中要认真倾听同伴讲话;活动结束要把材料、物品放回原处;上下楼梯不跑跳等。注意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如作好值日生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事情,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或去玩,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
4、具备相应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物品、用具,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当然,要求孩子做的事情是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5、培养一定的交往能力。如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关心和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学会主动接近老师,有问题敢向老师说或请求帮助,能接受批评等。
家长工作方面
1、物质上的准备
家长要给孩子买好必要的学习用具,如:书包、铅笔、铅笔盒、橡皮等,向孩子介绍各种学习用具的用途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2、心理上的准备
心理准备相当重要,让孩子在心理上有充分的准备有利于孩子顺利的适应小学生活。入学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观所要上的学校,给孩子讲家长自己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还可以讲孩子所认识的小学生认真学习的事例,激发他们当小学生的光荣感和责任心。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孩子在家衣、食、住、行,几乎都有家长细心照顾,在家长的照料下生活,孩子能独立支配的事情和活动很少,自理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较差,为此,家长要提前从以下方面做好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及早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1)、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小学生,在生活、学习上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要自己尽量想办法解决。同时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2)、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自己起床、睡觉、刷牙、洗脸等,学会摆放、洗刷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等。
(3)、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课本和文具,学会整理书包、会削铅笔和使用其他工具。
(4)、培养孩子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在活动、游戏前后拿出或放回玩具、图书和餐具等。
4、学习方面的准备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按时上学、上课、不逃学、不旷课、不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纪律。不随便说话,做小动作,而是应该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按时做作业,认真复习,考试不作弊等
孩子对周围不明白的事物或现象总爱问为什么,都想知道和懂得。家长应经常找些图画书给幼儿看或经常念些内容有趣的书给孩子听这是很有益处的。可以告诉孩子:"你看,书里的内容可以让人懂得很多道理,上学后自己识字多,自己就可以看书,能懂得很多道理那多好。"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热爱课本的兴趣,促进他们上小学的愿望。同时家长还要配合老师在家指导幼儿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看书、读书的习惯等
5、身体方面的准备
(1)、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和休息,防止疾病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2)、要求孩子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鉴于小学生大部分时间是上课、课间休息和游戏的时间短,课后又有作业,上下课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课堂学习也有严格的纪律约束等情况,就增加了孩子紧张的生活节奏,为了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小学紧张的生活节奏,家长要适当地减少睡眠和游戏时间,延长学习时间,使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与学校的作息制度保持一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05

    作息习惯:幼儿园作息和小学作息有所不同。现在就试着调整孩子的作息,慢慢减少午睡时间,逐步让孩子适应早睡早起的生活,保证孩子有充沛的精力学习,让孩子有生活规律。为孩子准备一个闹钟,提醒孩子按时起床、休息,避免孩子入学后出现做事磨蹭、缺乏时间观念的问题。2.专注习惯:家长可以从帮助孩子控制外部行为做起,要求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比如不要边吃饭边玩;看书、绘画时要保持正确姿势,不乱动、不乱摸;还可以让孩子通过练琴、书法、绘画等专项训练来培养自制力。训练最好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这样,有利于孩子条件反射集中精神。3.倾听习惯:教给孩子倾听别人讲话的方法。比如,家长说完话后,可以询问孩子刚才讲到谁,说了什么事。从简单的一句话再到一段话,让孩子的听、说能力得到提高,这对于孩子开学后的课堂听讲会有帮助。4.阅读习惯:尽可能每日定时亲子阅读,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可以准备一些适合孩子入学阅读的书籍,如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长期的阅读积累,必将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5.自理习惯: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吃点心、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因此,建议家长,要训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免费领入学礼包有礼

现在入学礼包等你来领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就业保障热门专业入学指南在线课堂领取礼包
第2个回答  2019-05-04
渐渐地改变孩子的作息,调整孩子的心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