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考试网

如题所述

一、明确目标,有指向的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明确的活动目标,能促进幼儿的注意力的培养。发展幼儿注意,是发展幼儿注意能力的中心问题,就是把幼儿的注意逐渐地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幼儿在注意什么时,就会去观察什么,思考什么。所以,注意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目标,幼儿便能集中注意力。在进行活动时,向他们提出较具体的注意目标,他们就会把注意集中在具体的目标上,并怀着兴趣去寻找答案。相反,如果没有具体的目标,幼儿在活动中就会漫无目的地进行。幼儿的注意力就会不集中。所以平时多让孩子做些目的与要求明确的事,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在注意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一种最有效的注意。要培养这一注意,必须首先使幼儿明确任务,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使行为服从于活动的目的与要求注意的事,使孩子能不断积极、主动、自觉地保持注意。如,老师和孩子种一颗豆放在窗台上。最初几天,孩子可能出于好奇而经常来看一看。时间久了,兴趣趋于淡化,自然就不会来光顾了。如果老师能在种豆之前对孩子说:这颗豆不久会长出绿色的长长的叶子,你要是看到它发芽了,就赶紧来告诉老师。这样就交给孩子一个任务,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他就必须经常来看它。
  二、合理安排,有规律的培养幼儿注意力
  合理的安排时间,才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孩子一日生活的节奏以及各种活动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因此,老师应当注意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让孩子的生活有张有弛、动静交替。不同性质活动之间的转换要平和,给孩子一个过度准备。如:孩子户外跑来跑去,心跳加速,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进到教室后,孩子很难立刻进入到绘画或读书等安静的活动中。有一些老师却要求孩子立刻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是违背孩子的身体器官的运作规律的。
  三、培养兴趣,有效激发幼儿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培养幼儿的兴趣,要采取诱导的方法去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注意力越容易形成,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老师应该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培养注意力结合起来,激发幼儿的注意力。
  四、运用游戏,保持幼儿持久的注意力
  游戏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好方式。游戏是最合适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心情愉快,心情浓厚,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往往是目的、任务明确的,所以游戏时幼儿的注意很容易集中,因此应让幼儿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教导幼儿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
  五、运用教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制作新颖、生动、具体、直观的教具能够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具,能够减轻幼儿的智力疲劳,有助于注意的稳定。如我在《食物的旅行》中,用借来的消化器官的模型,孩子们个个聚精会神,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没有一个孩子东张西望,交头接耳,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模型上,而且很容易接受了知识点。
  六、运用语言,诱导幼儿的注意力
  语言是教师和幼儿沟通的桥梁。教师生动形象、语气亲切、富有感应力的语言是稳定幼儿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为此,教师的语言应具有针对性、直观性和启发性。语言的针对性是要求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语言要适合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教师说话的口吻、语气在大、中、小班应有所区别。一般说来,小班教师亲切、缓慢,角色意识强;中班教师说话生动、有趣,游戏情趣浓;大班教师的语言应更富启发、诱导、激励和知识性。生动、形象的直观语言是幼儿教师应具有的语言素质。讲故事时,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使幼儿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七、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孩子放在幼儿园,我们教师就有义务和责任把孩子教育好,但要通过与家长沟通,使家长明白教育是一个连续的、漫长的过程,并不能因一时看到效果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当然,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还应当注意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创新,探索总结、不断修改完善,使其日臻成熟,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全面发展,成为明天建设祖国的栋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