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的主人到底是不是秦始皇?

如题所述

●秦始皇陵地宫里埋葬的真是秦始皇吗?●吕不韦戈是如何出现在俑坑的?●兵马俑的真正主人是谁?

  2009年6月13日,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开始第三次大规模发掘,再次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讨论。近日,古建筑学家陈景元新书《兵马俑真相》出版。书中系统论证并得出结论:兵马俑根本不是秦始皇的!

  如果这个论断成立,那么就直接否定了三十多年来的兵马俑考古研究。作者陈景元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与兵马俑考古专家袁仲一针锋相对,提出63个确凿的理由,论证秦兵马俑的主人是秦宣太后。
  兵马俑主人 宣太后是秦始皇的爷爷的祖母

  秦惠文王(妻子是宣太后,即陈景元认为的兵马俑真正主人)
 
  ↓

  秦武王、秦昭襄王(武王异母弟)

  ↓

  秦孝文王

  ↓

  秦庄襄王

  ↓

  秦始皇

  “兵马俑定性太草率”

  陈景元告诉记者,关于兵马俑属于秦始皇陪葬坑的考古定性一直未向外界公布,直到1981年,在外界不断追问下,才有人发表文章介绍秦俑“定性”的来由。文章宣称,有一位叫袁仲一的考古学家凭着广博的历史知识,猛然地想到:一本古书上记载着,秦始皇来到工地进行视察,当场下令宰相李斯将陵墓范围向外扩展“三百丈”。经过他们钻探测量,发现西杨村出土陶俑的地点,正好在这“三百丈”内。

  陈表示,“我找到那‘古书’的各种版本里根本没有‘三百丈’的字样;退一步说,即便有‘三百丈’的记载,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秦汉的一尺,只有现在的23厘米,‘三百丈’折合成现在的尺寸,只有690米,西杨村距秦始皇陵中心接近两公里,怎么可能在‘三百丈’范围内?”

  “秦俑正式‘定性’多年后,俑坑里发现了5件刻有吕不韦名字的铜戈,袁先生等人就毫不迟疑地说:吕不韦是秦始皇的宰相,戈的出现,当然代表着俑坑的建造年代。”

  “按照袁先生说法,俑坑由宰相李斯负责修建,为什么坑内没有发现‘李斯戈’?秦始皇是个孝子,吕不韦是他生父,岂有以生父的名号去为儿子陪葬的道理?另外,淤泥层犹如年轮,从对淤泥层计算的结果看,俑坑自建成到焚毁前存续的时间至少为40年~50年。《一号坑发掘报告》第258页上写着‘三年吕不韦戈’就出土在淤泥层的表面之上!”

  “阿房宫不是秦始皇所建”

  72岁的陈景元告诉记者,“我研究阿房殿数十年,已写出几十万字的论证专注,阿房宫并不是秦始皇新建的。” 陈认为,阿房宫“三百里”让人惊讶,如果包括后花园,其面积有现在上海市那么大。首先,《史记》等史料记载的以“两年或者10年时间”,要去建造周围“三百里”的阿房宫,使之成为一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帝王宫殿,只要稍有一点理性或者建筑常识的人就知道不可能。

  其次,伐木是宫殿建设的最大难题。《汉书·贾山传》记载“阿房宫之殿,高数十仞”,秦汉时期,五尺六寸为仞,一尺为0.23米,可见阿房宫内的木柱既粗又高。正如王仲言《慈宁殿斌》中说的那样,它是“千年之产、万年之材”。生木建造宫殿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根据建筑材料推断,阿房宫并不属于秦始皇那个年代。

  阿房宫考古队队长李毓芳在对阿房宫遗址进行5年的考古挖掘之后,除找到一个高大的夯土台基外,没有发现一点有如瓦当之类的秦代建筑痕迹,也没有发现任何一点被烧毁后留下来的炭迹、灰烬、红土和结土块等。为此李先生认为:所谓阿房宫工程,在两年的时间中,台基上的木结构宫殿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施工建设,因此阿房宫充其量只是一处“半拉子”的工地而已。

  对话陈景元:

  出土青铜兵器不属于秦朝

  广州日报:在俑坑里面出土了很多的青铜兵器,有的光泽如新,而你有什么理由认为,这些青铜兵器只是一种过时的武器呢?

  陈景元:铁剑长度可达150厘米以上,钢铁兵器能够削铁如泥,谁先进、谁落后,难道秦始皇都分辨不出来吗?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铜御手俑,剑长为60.24厘米,以二分之一比例制作,它的原型尺寸,应该是120.48厘米,既然俑坑91厘米铜剑长度是极限尺寸,那么御手所佩之剑,毫无疑问肯定就是一把钢铁之剑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收缴全国所有铜制兵器,铸造成十二个各重34万斤的铜人,这是全国数百万军队原来使用过的兵器。所以在秦王朝,谁继续拥有青铜制造的兵器,谁就是一种严重违抗君命的犯上行为。从《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有关史料记载中,可以发现:秦国朝宫正殿的擎天大柱,都是采用青铜材料浇铸而成的,这就充分地说明了,秦王朝的众多冶铜作坊,早就已经转产为非军事的各种用途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30
学术界尚有争论
第2个回答  2013-11-30
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