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监管单位如何阳光执法

如题所述

提高整体素质
打造一流执法团队
如何保障各项执法监督任务顺利实施?该大队负责人介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关键。近两年来,该大队在积极探索综合执法管理机制工作中,按照“运转协调、责任落实”的原则,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执法服务理念,强化内部管理,切实提高执法监督质量,在制定、修订、完善40余种制度的同时,建立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责任落实的良性管理机制,使队伍建设、日常管理规范化,专项工作时段化,常规工作经常化。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综合执法工作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大队行政和支部班子充分认识到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此,他们加强理论学习,保证政治上的坚定、寻求工作上的创新。
在政治思想学习中,班子成员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知识进行全面系统性的学习和了解,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增强了全局意识和重点意识。为了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大队采取业务培训、参观交流、人人上专业指导课等活动,使全体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行政执法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在党务管理工作中,严格把握理论学习、思想转变、实践应用三个环节,在学以致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有了制度保障;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规范队务公开,增设工作人员去向牌,以公示栏、报纸、网络等形式,向职工和社会公开信息;在业务管理工作中,制定了受理、现场审查、日常监督、监测检验、行政处罚等日常业务制度,做到了环环相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在行政许可工作中,本着行政许可就是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创新行政许可工作机制。一是优化许可流程,推行许可审批条件一次性告知制,公开办事指南、收费标准、免费提供许可申请材料范本等,方便群众办事;二是严格许可程序和审查标准,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坚决不予受理和许可,并以书面形式告知。通过大队行政、支部的带领、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一支运转有序、行为规范、纪律严明的执法队伍展现在社会各界面前。
坚持城乡联动
推进网格监管模式
如何有效推动卫生执法监督工作落实?大队以推行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制定了《卫生监督工作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成立了“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按照城乡联动、以城促乡、责任到人的监管模式,积极推进卫生监督网格向农村延伸。
在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中,派驻中队对所划片的“网格”负责,协调配合、统一行动、统一标准、互通信息,按照“问题能发现、事态能控制、突发问题能解决”的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同时,在各乡镇卫生院聘请29名卫生监督协管员,制定《仪陇县卫生监督协管员管理办法》,签订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综合目标责任书》。坚持“谁监督、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体系。
卫生监督员和卫生监督协管员都有自己的工作责任片,各自对自己辖区的日常监督工作负责,专项整治又集中行动,既节约了人力,又落实了责任。
网格监管促进了宣传工作的全覆盖。通过开展《食品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印发宣传资料3万份,使全县群众对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进行了了解,对卫生监督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网格监管保证了日常监管频次,执法人员对监管对象了如指掌。大队对全县医疗、食品、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及学校食堂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基础档案4800余户。网格监管保证了执法人员对突发事件及时有效的处理,两年来共成功处理突发事件18起,没有引起一起上访事件。
促进和谐共识
营造良好执法环境
监督与被监督是一对矛盾,如何有效化解矛盾,提高违法者的法制意识?该大队本着监督就是服务的思想,通过约谈的方式与被处罚对象沟通,增进理解,达成处罚就是爱护的共识,让处罚对象自觉接受监督、实事求是对待监督、认真接受处罚。该大队每一件行政处罚案件都要在处罚之前与被处罚对象约谈,通过约谈宣传法律法规,让处罚对象明白违法事实,心悦诚服接受处罚。通过约谈,还可以了解相对人的经营状况,帮助出主意给建议,形成监管活力。
两年来,大队走访被监督处罚经营单位150余次,召开座谈会3次,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帮助监管对象解决具体困难148个。
大队领导班子从维护稳定的高度出发,把及时办理群众信访作为转变作风、落实工作的重要举措,坚持常抓不懈。公布了执法人员违纪举报电话和从业人员违法举报电话。执法人员在信访接待中规范使用文明用语,认真接待、办理群众来电、来信、举报投诉事项,对上级转办的案件、事项及时办理答复,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两年间,共处理举报投诉、来信来访案37件(次),充分展示了队伍的良好形象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
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该大队以提高卫生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为出发点,扎实开展卫生稽查工作。一是成立了稽查股,由大队长亲自抓,配备了专职稽查员,确定了“以点带面、抓好重点”的稽查工作原则;二是对大队目标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实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为开展卫生稽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创新载体,注重实效,积极落实《仪陇县卫生稽查工作办法》的规定,基本形成了以量化的形式对单位内部以及外部进行卫生监督稽查的考核评价体系;四是理清思路,狠抓落实。通过对内部、外部和业务工作稽查的举措,全体卫生监督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进一步发挥,责任心进一步增强。良好的对外对内执法环境已经形成。
注重监督质量
规范服务市场秩序
该大队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在服务中监督”的执法理念,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推行岗位责任制和岗位承诺制。在坚持创新工作机制基础上,努力提高全队的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将经常性卫生监督与专项整治相结合,以实施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职业病防治、食品卫生安全等工作为重点,全队上下积极履行职责,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8年10月28日,仪陇县创省级卫生县城工作取得圆满成功,省级专家评审组高度评价了该大队的卫生执法工作,充分肯定了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和“五小”行业监管的成效。
为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保证卫生安全,该大队按照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要求,制定了《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方案》,成立了“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领导小组”和“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评议小组”。
对照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评分标准,对重点场镇(新政)、重点场所(车站)的53家住宿单位实施量化评分,评出B级5家、C级18家,量化分级管理率达40%,88家美容、美发业单位实施量化评分,评出B级2家,C级16家,量化分级管理率达20%,并对结果进行了公示。对量化评分低于60分的经营单位出具了卫生监督意见书,督促其限期整改。通过量化分级管理,大大提高了住宿业、美容美发等公共场所的卫生水平,使公共场所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为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2008年11月,该大队对页岩砖厂、纺织业、制鞋厂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职业病危害摸底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治理,督促企业落实法律责任,改善劳动生产条件,建立用人单位基本档案110家,督促用人单位逐步建立起用工健康档案。
2009年7月,该大队联合县劳动局、县安监局、县总工会对全县103家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开展了以“保护农民工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主题的《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暨培训会,要求各相关职业病危害场所要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工作,切实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在落实四川省“卫监一号”文件精神上,该大队多次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鲜榨饮料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消费环节食品安全集中专项整治行动,有效规范了该县餐饮行业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
抓住监督重点
确保民生卫生安全
该大队一直把学校卫生安全列为日常监管的第一要务。对学校食堂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建立定期与教育部门通报信息制度,要求学校一把手为学校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员,明确职责,有力促进了学校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得以保障。近年来,未发生集体用餐食物中毒事件。
为规范全县医疗卫生秩序,该大队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管理情况、医疗废物处理情况、消毒情况及人员资质和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导,对“黑诊所”、药店坐堂行医、无证牙科诊所等非法行为进行了专项整治。共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683户次,监督覆盖率达到了100%,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写出了指令性和指导性的监督意见书,对存在不规范行为的医疗机构给予了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对存在违法行为较严重的医疗机构,根据情节分别给予了行政处罚。取缔非法“黑诊所”、牙科摊、药店坐堂行医48处,严厉查处“两非”案件25例。
通过集中打击,从严整治,加强日常监管,各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明显增强,超范围诊疗及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行为大大减少,非法行医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该县医疗服务市场的秩序明显改观。
在接待活动卫生监督上,该大队根据《重大活动卫生监督规范》要求,下大力气保障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期间食品、饮水、住宿安全。在朱德元帅诞辰120周年庆典、千人“游朱德故里、品客家美食”活动、全国女篮联赛、人大政协会、高考等重大活动以及法定节假日期间,该大队采用提前介入、先行指导,事中跟踪、确保质量,事后总结、提升水平的工作方法开展监督工作。确保了各项活动的卫生安全。两年来,共出动车辆410余台次,发放资料10000余份,集中培训从业人员4600余人,派出卫生监督员628人次进驻现场开展全程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为广大市民和游客营造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