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府首阳县是什么时代名称

如题所述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亲征北汉,宋将潘美“进筑长连城围太原”。北汉割据势力降宋。赵氏对太原人民的多次反抗深恶痛绝,“诏毁太原旧城”,诏废并州太原府,废太原、晋阳二县。晋阳被火烧水灌夷为废墟。新置平晋县于汾水之东。新置并州军事,移治于榆次(太原市榆次区)。同时依托唐明镇建太原新城。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以(榆次)地非要会”,移并州军事治所于太原新城(今太原市)。下辖9县:阳曲(太原新城,即今太原市)、平晋、文水、祁县、太谷、榆次、清源、寿阳、盂县。
金天会四年(1127年),女真族建立的金国,破宋都汴梁,掳去徽、钦二帝,废北宋太原大都督府,新置“太原河东军总管府”,府治阳曲,隶属河东北路。金初太原府下辖10县与北宋太原府辖区属县无异。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析平晋、榆次、清源三县地,置徐沟县”属太原府。兴定年间,升置盂县为盂州,仍属太原府辖。是时太原府辖10县1州:阳曲、平晋、榆次、清源、徐沟、文水、祁县、交城、太谷、寿阳、盂州。
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三年(1216年)伐金,攻取太原。元王朝建立后,废太原府置太原路,直归中书省。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诏颁改太原路为冀宁路。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攻克大都逐元顺帝,定鼎南京,废除宋、金、元以来的路制,废除元代冀宁路,复置太原府,隶属山西行中书省、府治阳曲县。洪武九年(1376年),扩建太原府城池,改山西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隶属其下,辖6州、22县。其中府直辖13县:阳曲、榆次、太谷、祁县、徐沟、清源、交城、文水、寿阳、太原、盂县、静乐、河曲。6个州中,辖县州5个:平定州领乐平,忻州领定襄,代州领五台、繁峙、崞县,岢岚州领岚县、兴县,永宁州领宁乡、临县,保德州不辖县。明万历朝调整地方建置,把太原府所属的汾州、永宁州划出,新建汾州府,太原府所辖州为5,所辖县降为20县,其中府辖县仍为13,州辖县降至7。
清代太原府,隶属山西行省,府治阳曲县,依旧辖5州20县。一仍明代旧置。雍正二年(1724年)把太原府所辖平定、代、保德、忻4个州划出,升置为直属山西省辖的直隶州。同时还划出太原府直隶县盂县、寿阳、静乐3县和州辖县乐平、定襄、五台、崞县、繁峙、河曲、兴县7县,分属上述4个直隶州。太原府所辖州县大为缩减,降至1州10县:阳曲、太原、榆次、太谷、清源、徐沟、祁县、交城、文水。岢岚州,州下辖岚县。雍正八年(1730年)又划出保德直隶州所属兴县,归属岢岚州。太原府又辖1州、11县。乾隆二十年(1763年)将清源县并入徐沟县。此后太原府下辖1州10县,府治阳曲,终至清亡。
1913年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