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敦煌飞天的资料

如题所述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代表作品,被誉为敦煌艺术的标志。飞天在莫高窟的492个洞窟中几乎都有描绘,总计超过4500身。其数量之庞大,使其成为全球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以下是对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和时代特点的概述:
一、名称由来
在佛教中,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被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等。而在道教中,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被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等,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被称为飞仙。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并与道教交流融合,佛教初传时期的魏晋南北朝时,壁画中的飞天也曾被称为飞仙。然而,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佛教的飞天和道教的飞仙在艺术形象上虽然互相融合,但在名称上,只将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空中飞神称为飞天。因此,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二、时代特点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自十六国时期开始出现,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消逝而结束。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
1. 兴起时期: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大约17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飞天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
2. 创新时期:从西魏到隋代,大约8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飞仙相交流,相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壁的飞天。
3. 鼎盛时期:从初唐到晚唐贯穿整个唐代,大约300年。敦煌飞天在本民族传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印度飞天的成分,融合西域、中原飞天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唐代是莫高窟大型经变画最多的朝代,窟内的四壁几乎都被大型经变画占领。飞天亦主要画在大型经变画之中。
4. 衰落时期:从五代至元代,包括五代、宋代、西夏、元代四个朝代大约460余年,这一时期的敦煌飞天继承唐代余绪,徒刑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步走向公式化。已无隋代时创新多变,唐代时的进取奋发精神。飞天的艺术水平和风格特点虽有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渐推动了原有的艺术生命。
总的来说,敦煌飞天历经千余年的演变,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许多优美的形象,欢乐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