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会有水稻细条病么?

如题所述

低温会有水稻细条病么?

低温一般不会有水稻细条病的。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其发生流行主要决定于寄主、病原和环境条件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任何一个因素均不可能构成水稻细条病的发生和流行。
种子带菌带菌种子既是细条病的初次侵染源,又是该病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种植感病品种当一个地区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在菌源大量存在和传播有效及发病条件适宜时,若寄主正处于易感病的生育期,就会造成细条病流行,可以说种植感病品种是水稻细条病扩展蔓延的内部条件。   环境条件水稻细条病病菌喜高温高湿。一般水稻分蘖盛期至始穗期,是植株抗病能力最弱的阶段。双季晚稻在该生育期恰逢高温天气,如遇到相对湿度在80%以上,连续降雨和日照不足等气候条件,就有利于细条病的发生和流行,其中台风、暴雨是造成细条病大面积流行的最主要因素。   肥水管理不当在发病田块,往往进水口附近发病重,非进水口处发病轻,究其原因是流水传播。病菌溢出的菌脓落入田间的水中,随着灌溉水而传播到其它田块。因此,低洼积水,大雨淹没以及串灌、漫灌等往往容易引起水稻细条病连片发生。在细条病发病前期,如不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偏施、迟施氮肥,易造成水稻植株徒长,叶片嫩绿,抗病力下降,从而使发病更加严重。
防治方法   种子要进行消毒处理用种时要选择来源明确的无病种子,播种前用强氯精等农药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在水稻生长期间及种子收获前严格按《水稻种子产地检疫操作规程》进行产地检疫,一旦发现病情,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病源,防止扩散,禁止病田种子留作种用。   取消夏季制种,全面推行早夏制我省水稻细条病一般在7月中下旬发生,而夏季制种期间经常会受到台风影响,很难保证制种基地的安全。因此,要取消夏制,推广早夏制,在时间和空间上避开细条病的感染时机。   推迟单晚成熟期,错开感病期单季晚稻发病率重于连作晚稻,一个主要原因是细条病发生时单季晚稻正好处于分蘖至孕穗的感病期。因此适当推迟单季晚稻的成熟期,使之与连作晚稻成熟期相接近,可减轻水稻细条病的发病程度。   提倡配方施肥,开展综合防治细条病发生地区,要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在做好种子消毒处理的同时,加强栽培管理,培育无病壮秧。提倡配方施肥,避免偏施、迟施氮肥;灌溉用水做到浅水勤灌,避免串灌、漫灌;秧田3叶期及移栽前用新植霉素或叶青双等药剂进行预防,做到带药下田;大田发病后,立即用杀菌王、的确灵、新植霉素、叶青双或消菌灵等药剂连续防治2-3次,在台风、暴雨过后应及时进行补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9
通过实验表明,水稻在低温的时候会出现这种协调性的,但是情况不同所产生的轻重也不同。H359与Acc8558是两个籼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简称水稻细条病)分别表现高感和高抗。本课题组利用H359/Acc8558组合的一个RI群体(131个株系)及其相应的RFLP-AFLP标记连锁图,已检测到11个与细菌性条斑病抗性有关的QTL;其中3个效应较大的QTL在F_2群体中通过分离体分组混合分析法(BSA法)也检测到,它们分别位于1号染色体的标记Xpsrl16—C49间、2号染色体的标记C235A—Xpsr371间及5号染色体的标记R1553—C624间。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三个QTL的真实性,并且寻找与以上三个区域连锁的PCR标记,本研究以H359为轮回亲本构建了一个该组合的回交二代群体,采用BSA法对三个QTL所在区域附近的57个SSR标记进行了分析,发现了6个与抗性QTL有关的SSR标记:RM246、RM128、RM208、RM573、RM161、RM459。利用该组合的RI群体,这6个标记被整合到原有RFLP+AFLP标记连锁图中,发现它们与原已定位的QTL所在区间表现较紧密的连锁关系,其中RM128距离Xpsrl16 7.3cM;RM246距离C49 2.3 cM;RM208距离C235 22.4cM;RM573距离C1419 10.7cM;RM161距离C624 6.9 cM;RM459距离R1553 2.7cM。本实验结果表明:效应较大的QTL可以在不同的实验群体中被检测出来,这为QTL存在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的间接证据。筛选到的6个SSR标记将可以应用于对这3个水稻细条病抗性QTL的标记辅助选择。 SSR标记被整合到该组合的RFLP+AFLP标记连锁图上以后,1号、2号和5号染色体连锁图的长度分别增了43.1cM、18.2cM和28.6cM。本文还讨论了SSR标记在H359/Acc8558组合中偏分离的现象。
第2个回答  2020-10-09
水稻常见病虫害图谱及防治办法,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多种植于南方地区,属于直接经济作物。种植水稻头疼的问题就是病虫害,这也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今天正道化肥网小编就试图总结一下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图片,以便让大家能够了解水稻习性,预防防治水稻病虫害。

水稻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其它重要病害有稻曲病、恶苗病、霜霉病等。主要的害虫有灰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下面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水稻容易发生的病虫害。水稻常见的病虫害根据水稻生长时期可以做如下区分:

种子期:主要有恶苗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白叶枯病;

秧田期:有绵腐、立枯病、白叶枯、细条病、灰飞虱、稻蓟马、稻瘿蚊;

分蘖期: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胡麻斑病;

抽穗期: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曲病、白叶枯、细条病、穗枯病、稻秆腐病:稻瘟灵、恶霜嘧铜菌酯、咪鲜胺。

【附录】水稻常见病虫害及防治办法

水稻病虫害种类较多,目前,在成都地区水稻整个生长期常见主要病虫害有立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二化螟、稻苞虫、稻飞虱等。现对水稻常见病虫害发病规律、发病条件、传播途径及防治办法介绍如下:

一、水稻立枯病

(一)水稻立枯病发病规律

水稻立枯病是由于受多种不利的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秧苗的抗病能力降低,从而被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和稻蠕孢菌等乘虚侵入所至的苗期病害。在成都地区水稻播种近年来一般采取旱育秧方式,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播种,气温偏低,而且常遇寒流、袭击。在幼苗出土前后幼芽或胚根变褐、腐烂,形成烂种或芽腐。出苗至1片叶时,病苗心叶枯黄、基部变褐并易断,常成片状发生,形成针腐。到4月下旬的2片叶前后进入发病盛期,首先表现为根色不鲜,逐渐变黄褐色,潮湿时茎基软腐,心叶卷曲萎蔫,全株青枯或变黄褐色枯死。严重时全田死亡。

(二)水稻立枯病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

1、 低温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原因

5℃为临界致死冷害温度指标。资料表明:在4℃左右的低温下部分土壤病菌生长正常,并可侵害受伤的根系,而处于1~2片叶的稻苗遇4℃的低温几小时,则会因生理异常而枯死;2~3片叶时遇5℃的低温5~7小时,叶片就会停止伸长,植株开始凋萎或死亡;10℃为1~2片叶秧苗生长的障碍性低温指标;10℃以下光合作用就不能进行;15℃为水稻生育受阻的延缓性低温指标;在秧苗生长后期18℃以下温度对发病也有一定影响;如果在20℃以上的适温条件下育苗则一般不易发病。

2、病原菌是发病条件

水稻立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水稻立枯病病菌普遍存在于土壤、粪肥、种子和病残体上,在温度湿度条件适宜时,病菌侵染种子胚根而发病。

3、土壤水分状况和空气相对湿度影响着立枯病的发生

由于秧苗对水分亏缺的忍耐力在2~3片叶时最弱,所以,苗床相对湿度越低发病越重。在旱育秧的通风、揭膜期,出现相对湿度低于40%的短期极端干燥天气,因蒸发量过大,又不能及时进行水分管理时,秧苗地上部迅速失水,植株体内水分入不敷出,从而导致枯萎。旱育秧母田适于镰刀菌等好气性病菌繁殖,土壤水分过低易引起病菌的大量增殖侵入,使秧苗根系受害,吸水功能减弱或丧失,极易形成青枯死苗。苗床土壤水分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90%为好。

4、弱苗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水稻育秧时播种量过大,秧苗长势细弱,在通风练苗时又恰逢离乳期,对外界环境最敏感,因而发病重。减少播种量病情明显降低。播催芽后的种子230~300克/平方米时,百株鲜重较高,发病较低。育秧时密闭期过长,高温引起的徒长苗,氮肥用量过多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等均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