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再出佳作:罪犯被当庭释放,观众感动哭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文:点点

1954年,美国电视电影《十二怒汉》诞生。整整65年时间过去,豆瓣评分仍旧稳定在9.4,被誉为上世纪50年代「最牛掰」的犯罪悬疑片,没有之一。

《十二怒汉》的故事实在是现实精彩,以至于各个国家都在翻拍,且每个翻拍版的评分都很高,完全不输于原作。

1957年美国电影版评分9.4,一跃成为豆瓣电影top250的第36名。

就连一向热衷于创新新题材的韩国也对这个故事青睐,借鉴了这个故事。

在把美版《十二怒汉》中对于正义和司法的审视搬进电影的同时加入韩国独有的「笑中带泪叙事风格」,让观众一边感受现实深刻的内核,一边获取世界的善意和感动。

韩国,某法庭。

法官、嫌疑犯、陪审员聚集在一块,预备开启韩国 历史 上第一场「有国民参与」的审判。

三者之中,陪审员是没有任何专业法律知识的人群,但他们有权通过自己的意见改变案件结果,也就是理论上的「用感性 情感 判案」。

电影中,陪审员们要参与的是一起震惊公众的「弑母案」。目击者证人表示:自己亲眼目睹嫌疑犯姜斗植将母亲抛下楼。面对指责,姜斗植供认不讳,没有任何想要反驳的意愿。

观众由此看见爆笑的法庭杀人实验——

入殓师陪审员指出血迹和伤口对不上,气得法医和警察接连翻了好几个白眼。

为证明嫌疑犯姜斗植确实有杀人的能力(他是残疾人士),陪审员要求姜斗植现场用锤子还原杀人过程,差点用锤头把法官砸晕。

媒体的重视的态度、法官紧张的心态、陪审员宁愿一天一夜不睡觉也要弄清楚案件真相的执着…

故事最后的结局大家也都能猜到了:嫌疑犯姜斗植当庭释放,陪审员欢呼雀跃,观众感动落泪。

影片真正呈现出陪审制度存在的意义,有科普意味在里头,却又不会给观众说教的感觉。

在这个感人的故事中,观众看见真正正义的法律:是为了让坏人得到惩罚,更是为了拯救无故被冤枉的人。

有尺度更有深度,值得一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