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称自己感觉「越来越多大学生成利己主义者」,你认同么?

10月31日,俞敏洪表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变成了利己主义者,说难听一点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于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关注度远远不够,更加关注虚拟空间和同学之间的事情,说大一点就是家国情怀的能力不够。

我记得当时俞敏宏是为年轻人发声,建议年轻人不要太努力,因为改变现状是很难的,获得无数年轻人的赞誉。
这次他还是因为年轻人站在了无数人的视野下,但这次他说的话,与上次相比,内容立场却有了很大的变化。

他在直播间很直白地表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了利己主义者,对于自己和朋友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完全没把自己当成社会的一部分。
老俞说出这样的话,让我挺是吃惊的,年轻人要关注世界,努力为人类贡献自己的价值,这一点我十分认同,但这说到底只是宏观叙事,丝毫没有考虑到现实的背景。
年轻人要为世界贡献自己的价值不假,但前提是是否有这样的平台或机会去实现呢?这是困扰无数人的一大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形势愈加恶劣。


很多年轻人成了利己主义,但我们首先应该思考的是,是什么让年轻人变得漠然,只考虑自己?
年轻人还是那批年轻人,他们和上个世纪、甚至十个世纪前的年轻人本质上还是一样,都是人在某个时期的一个定义,唯一不同的在于时代。
假若当你连一个自己的家都没有,但是人人都在告诉你有自己的家、要买房、要结婚,要加班,要想尽办法去挣更多的钱,每天都在不住地奔波,看尽了无数拼尽全力都不如人家躺平啃老舒服有地位的案例,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你认为他会有怎样的价值倾向?
早些年的时候,即便房价已经遥不可及,但仍有很多人拼尽全力,只为在工作的城市能有一个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屋子,能不至于被房东赶来赶去,受尽鄙视,但结果是好不容易挣到了买房的100万,发现你想买的小区房价早已涨到了200万。
最终,你付出的只会越来越多,回报得却越来越少,你努力前进的速度,始终比不上房价高涨的速度,最终哪怕把自己熬进了医院,先前的积累,也许还够不上住院的医药费。
眼看着房价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奢求的神话故事,很多年轻人已经放弃了幻想,连带着也放弃了婚姻和恋爱,因为无论买房无论如何可笑,也是达成结婚这件事必不可少的要素。
而结婚安家,这种事情对俞敏洪那一辈的人来说,是必须度过的人生阶段,他们那时候的代价可不比现在。
因此用过去的视角,来看待今天的年轻人,实在很滑稽。
现在年轻人能享有的资源就这么多,如果再不对自己好一点,对自己再乎一点,恐怕连一份月薪3000、单休的工作都保不住,这便是当下年轻群体残酷的现实。
所以,俞敏洪在这次直播间的发言,必然会受到很多人的嘲讽,很多人表示:就不该对他这样的“成功人士”抱有太多的幻想,毕竟都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03

我记得当时俞敏宏是为年轻人发声,建议年轻人不要太努力,因为改变现状是很难的,获得无数年轻人的赞誉。


这次他还是因为年轻人站在了无数人的视野下,但这次他说的话,与上次相比,内容立场却有了很大的变化。
他在直播间很直白地表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了利己主义者,对于自己和朋友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完全没把自己当成社会的一部分。
老俞说出这样的话,让我挺是吃惊的,年轻人要关注世界,努力为人类贡献自己的价值,这一点我十分认同,但这说到底只是宏观叙事,丝毫没有考虑到现实的背景。
年轻人要为世界贡献自己的价值不假,但前提是是否有这样的平台或机会去实现呢?

这是困扰无数人的一大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形势愈加恶劣。
很多年轻人成了利己主义,但我们首先应该思考的是,是什么让年轻人变得漠然,只考虑自己?
年轻人还是那批年轻人,他们和上个世纪、甚至十个世纪前的年轻人本质上还是一样,都是人在某个时期的一个定义,唯一不同的在于时代。

假若当你连一个自己的家都没有,但是人人都在告诉你有自己的家、要买房、要结婚,要加班,要想尽办法去挣更多的钱,每天都在不住地奔波,看尽了无数拼尽全力都不如人家躺平啃老舒服有地位的案例,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你认为他会有怎样的价值倾向?
早些年的时候,即便房价已经遥不可及,但仍有很多人拼尽全力,只为在工作的城市能有一个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屋子,能不至于被房东赶来赶去,受尽鄙视,但结果是好不容易挣到了买房的100万,发现你想买的小区房价早已涨到了200万。
最终,你付出的只会越来越多,回报得却越来越少,你努力前进的速度,始终比不上房价高涨的速度,最终哪怕把自己熬进了医院,先前的积累,也许还够不上住院的医药费。
眼看着房价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奢求的神话故事,很多年轻人已经放弃了幻想,连带着也放弃了婚姻和恋爱,因为无论买房无论如何可笑,也是达成结婚这件事必不可少的要素。
而结婚安家,这种事情对俞敏洪那一辈的人来说,是必须度过的人生阶段,他们那时候的代价可不比现在。
因此用过去的视角,来看待今天的年轻人,实在很滑稽。
现在年轻人能享有的资源就这么多,如果再不对自己好一点,对自己再乎一点,恐怕连一份月薪3000、单休的工作都保不住,这便是当下年轻群体残酷的现实。
所以,俞敏洪在这次直播间的发言,必然会受到很多人的嘲讽,很多人表示:就不该对他这样的“成功人士”抱有太多的幻想,毕竟都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第2个回答  2022-11-03

我记得当时俞敏宏是为年轻人发声,建议年轻人不要太努力,因为改变现状是很难的,获得无数年轻人的赞誉。
这次他还是因为年轻人站在了无数人的视野下,但这次他说的话,与上次相比,内容立场却有了很大的变化。
他在直播间很直白地表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了利己主义者,对于自己和朋友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完全没把自己当成社会的一部分。
老俞说出这样的话,让我挺是吃惊的,年轻人要关注世界,努力为人类贡献自己的价值,这一点我十分认同,但这说到底只是宏观叙事,丝毫没有考虑到现实的背景。
年轻人要为世界贡献自己的价值不假,但前提是是否有这样的平台或机会去实现呢?这是困扰无数人的一大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形势愈加恶劣。
很多年轻人成了利己主义,但我们首先应该思考的是,是什么让年轻人变得漠然,只考虑自己?
年轻人还是那批年轻人,他们和上个世纪、甚至十个世纪前的年轻人本质上还是一样,都是人在某个时期的一个定义,唯一不同的在于时代。
假若当你连一个自己的家都没有,但是人人都在告诉你有自己的家、要买房、要结婚,要加班,要想尽办法去挣更多的钱,每天都在不住地奔波,看尽了无数拼尽全力都不如人家躺平啃老舒服有地位的案例,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你认为他会有怎样的价值倾向?
早些年的时候,即便房价已经遥不可及,但仍有很多人拼尽全力,只为在工作的城市能有一个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屋子,能不至于被房东赶来赶去,受尽鄙视,但结果是好不容易挣到了买房的100万,发现你想买的小区房价早已涨到了200万。
最终,你付出的只会越来越多,回报得却越来越少,你努力前进的速度,始终比不上房价高涨的速度,最终哪怕把自己熬进了医院,先前的积累,也许还够不上住院的医药费。
眼看着房价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奢求的神话故事,很多年轻人已经放弃了幻想,连带着也放弃了婚姻和恋爱,因为无论买房无论如何可笑,也是达成结婚这件事必不可少的要素。
而结婚安家,这种事情对俞敏洪那一辈的人来说,是必须度过的人生阶段,他们那时候的代价可不比现在。
因此用过去的视角,来看待今天的年轻人,实在很滑稽。
现在年轻人能享有的资源就这么多,如果再不对自己好一点,对自己再乎一点,恐怕连一份月薪3000、单休的工作都保不住,这便是当下年轻群体残酷的现实。
所以,俞敏洪在这次直播间的发言,必然会受到很多人的嘲讽,很多人表示:就不该对他这样的“成功人士”抱有太多的幻想,毕竟都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第3个回答  2022-11-03

是的,我也感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利主义者,对身边的事情有一种莫不关己,这是挂起的心态。
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成为一个能够温暖别人的人。

很多人是被父母”有条件的爱”抚育长大的,把不被父母接纳的那部分”我“和不愉快的体验,藏了起来,藏进了潜意识,长大后一旦触及这部分“坏的自我”,就会自动进入防御模式。会有攻击性,要么向内攻击自己,要么向外攻击他人,总之无法安放的部分,总会作妖,成为我们不可触碰的创伤。然而,伤口是光进入你内心的地方。有时候隐藏在自我深处的灵性之光,要通过一个破碎的自我,才容易呈现出来。这好比说,为什么开宗立派的人格心理学家大多有着超乎寻常的悲惨童年。

即使是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成年后我们也总有治愈自己的机会。第一步就是深入你的潜意识之井,不逃避自己的任何体验,要拥抱它们,让它们流经自己。接受这些不好都是自己的一部分。接受自己不完美,接受人生的不完美。从偶尔任性做一回“熊孩子”开始,尊重自己的感觉,让头脑和身体建立连接。从行为、情绪、感受、观念、期待、渴望一层一层向冰山底部探索,最终感受自己的能量状态,慢慢你的内在真实被唤醒,内心秩序重新建立,而“容器”就开始稳固了。

接纳他人。是让自己成为一面镜子,照见他,感应他,理解他。“无人回应之处即是绝境”,人与人之间的呼唤与回应,是最美妙的画面。如果他有伤,他攻击你,而你带着爱容纳了他的攻击,还深深理解他的不安,这意味着,他的黑色生命力被你看见,被你允许,并经由你爱的目光看见,转化成了白色的生命力。攻击性被抱持住,就会变成生命力量。而他再次面对攻击性时,就会变得不同,所谓被治愈。而这种净化能力,就是最高级的“温暖”。

第4个回答  2022-11-03

是的,我也感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利主义者,对身边的事情有一种莫不关己,这是挂起的心态。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成为一个能够温暖别人的人。很多人是被父母”有条件的爱”抚育长大的,把不被父母接纳的那部分”我“和不愉快的体验,藏了起来,藏进了潜意识,长大后一旦触及这部分“坏的自我”,就会自动进入防御模式。会有攻击性,要么向内攻击自己,要么向外攻击他人,总之无法安放的部分,总会作妖,成为我们不可触碰的创伤。然而,伤口是光进入你内心的地方。有时候隐藏在自我深处的灵性之光,要通过一个破碎的自我,才容易呈现出来。这好比说,为什么开宗立派的人格心理学家大多有着超乎寻常的悲惨童年。即使是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成年后我们也总有治愈自己的机会。第一步就是深入你的潜意识之井,不逃避自己的任何体验,要拥抱它们,让它们流经自己。接受这些不好都是自己的一部分。接受自己不完美,接受人生的不完美。从偶尔任性做一回“熊孩子”开始,尊重自己的感觉,让头脑和身体建立连接。从行为、情绪、感受、观念、期待、渴望一层一层向冰山底部探索,最终感受自己的能量状态,慢慢你的内在真实被唤醒,内心秩序重新建立,而“容器”就开始稳固了。接纳他人。是让自己成为一面镜子,照见他,感应他,理解他。“无人回应之处即是绝境”,人与人之间的呼唤与回应,是最美妙的画面。如果他有伤,他攻击你,而你带着爱容纳了他的攻击,还深深理解他的不安,这意味着,他的黑色生命力被你看见,被你允许,并经由你爱的目光看见,转化成了白色的生命力。攻击性被抱持住,就会变成生命力量。而他再次面对攻击性时,就会变得不同,所谓被治愈。而这种净化能力,就是最高级的“温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