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的跑步?

如题所述

1、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

正确的跑姿是,上身的姿势与走路类似,头微微上抬,身体挺直,两肩后展,身体微微向前倾,尽量保持头和腰部以及脚在一条直线上,着地的时候尽量是全脚掌着地。

2、把握跑步速度和频率

中国经济网提出,跑步时要慢跑,且步子要小,尽量让脚离地面近一点,将脚的冲击力降到最低。而且,据《生命时报》报道,多项研究证实,日常跑步锻炼时,每分钟大约180步的速度最理想。否则身体与地面的冲击力就会增大,导致膝关节疼痛。

3、跑步前后要拉伸

人们在运动前一定要进行充分地热身,以提高身体的适应性、协调性和自我保护能力。中国经济网提出,跑步前人们要有静态拉伸运动,减小跑步中的伤害,并且,在跑完步后也要进行动态拉伸。

4、适当穿插其他的运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关节组副主任医师李子剑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时强调,人们最好不要日复一日地只是跑步,可以适当地穿插其他运动,比如太极拳、游泳、自行车等,进行组合式运动。

5、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人们应该适当跑步,不挑战极限。李子剑表示,人们要根据自身情况,设定符合自己的锻炼计划,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量力而为,千万不要超负荷锻炼。

扩展资料

常见的一些错误技术动作:

1、脚跟先着地。跑步时脚跟着地相当于给你自己刹车,由于脚跟先着地时的着地点一般是在身体重心前面,这样的动作会使你要重新启动而消耗更多的能量,不能利用身体向前的惯性动力,同时还会大大增加下肢各关节的负荷力。

2、身体后倾。正常良好的跑步姿势是整个身体微向前倾,而不是弯腰,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腰部,少受损伤。

3、手臂侧摆。跑步时手臂应该和你跑步的方向一致进行有规律的摆动,而不是左右侧摆。跑步时,躯干是会有自然的扭转活动的,而手臂前后对应摆动的作用是会将躯干的这种扭转最小化,以保持尽可能的稳定性。

如果手臂有过多的侧摆动作,则会通过肩部的传递而将躯干扭转作用加大,逐渐就会引发各种关节问题。需要注意的细节是,手臂前后摆动时,向后摆动的幅度要稍大而向前摆动的幅度要小些,这样也可以减少步幅过大的现象。

手臂前后摆动的高度是依据你跑步的速度而定,加速快跑时,前臂向前应该摆动到自己下巴的位置,此时对侧上臂向后摆动时的位置差不多和地面平行,而肘关节大约为90度左右;慢跑时上肢摆动幅度下降,关注点在放松和保持平衡上。

4、“坐着”跑。如果在跑步时腰臀提升不够的话,腿部向前后的伸展很难做到位,这样应该有的膝部抬起就很难做到,进而造成足弓的弹力下降,主要依赖股四头肌的发力,而大腿后群肌和小腿三头肌发力不够全面。

5、钟摆腿。由于大腿后群肌肉参与发力不够,造成脚抬离地面不够,因此膝关节也随之抬高不够,后果就是步幅过小,看上去像是直着腿在跑步,这会增加大腿后群的负荷和各个关节损伤几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你真的了解如何跑步吗?每分钟180步为最佳跑步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