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群落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20
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不同类型的群落必然具有不同的物种组成,因此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不同群落物种组成的差异应从性质和数量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不同群落其种类组成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以森林群落为例,组成热带雨林的植物种类特别丰富,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是木本植物。在物种组成上,高等植物多为乔木,还富含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常绿阔叶林则主要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落叶阔叶林的优势树种为壳斗科的落叶乔木,如山毛榉属、枥属、栗属、椴属等,其次为桦木科、槭树科、杨柳科的一些种。北方针叶林种类组成相对比较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和落叶松等属的树种占优势。其次,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说来,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从赤道到北极,人们会发现动植物的种类将逐渐减少。例如,在哥伦比亚营巢的鸟类有近1 395种,由此往北到巴拿马,营巢鸟类就减少到630种,再往北到佛罗里达又减少到143种,而到芬兰就只有118种了,格陵兰只有56种。
如何研究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群落研究一般都从分析物种组成开始。物种组成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1)物种组成的性质分析通过最小面积的方法对一个群落的物种组成进行逐一登记,得到一份所研究的群落的生物种类的名录。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划分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中群落成员型包括以下几类。优势种和建群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称为优势种。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亚优势种 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伴生种 为群落中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偶见种或稀见种是指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半是由于本身数量很少的缘故。同一个植物种在不同的群落中可以呈现不同的群落成员型出现。在动物中,社会等级的确立与植物中的群落成员型有相似之处。(2)物种组成的数量特征有了所研究的群落完整的生物名录,只能说明群落中有哪些物种。要进一步说明群落特征,在查清了它的种类组成后,还需要对种类组成进行定量的分析,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是近代群落分析技术的基础。数量特征包括以下几种指标。多度 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用于生态系统野外调查。国内采用Drude七级制标准:极多(植物地上部分郁闭)、很多、多、尚多、不多(分散)、少、单独。密度 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盖度 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即投影盖度,又分种盖度、层盖度、总盖度。频度 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即该种个体出现的样方数/调查样方总数。高度 生物体外部在垂直方向上的大小。植物高度又分为自然高度和绝对高度。重量 是用来衡量种群生物量或现存量多少的指标。一般用干重(65~80 ℃烘干至恒重),有时也用鲜重。体积 是生物所占空间大小的度量。综合数量指标除了上述单一性的测量参数外,往往还用几项参数综合评估衡量一个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此处仅介绍优势度和重要值。优势度 用虚历以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综合指标。一般可以采用盖度、密度或多度以及重量的组合衡量。重要值 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指标。计算方法是:重要值=相对密度+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盖度)。由于动物有运动能力,多数动物群落研究中以数量或生物量为优势度指标。
种间关系的其他实例(1)种间竞争种间竞争可以分为资源利用性竞争和相互干涉性竞争两类。在资源利用性竞争中,两种生物之间没有直接干涉,只有因资源总量减少而产生对竞争对手的存活、生殖和生长的间接影响。例如,两种达尔文雀(勇地雀和仙人掌地雀)之间的竞争。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小岛上,20世纪70年代晚期有一次干旱大幅度降低了种子(两种雀的食物)的产量,两种雀都在干旱中存活了下来,但食物改变了,勇地雀集中去采食小的仙人掌种子,而仙人掌地雀选择较大的种子。相互干涉性竞争也很常见。例如,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有害物质,阻止别种植物在其周围生长。(2)捕食对捕食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捕食包括以下几类:典型捕食,指食肉动物吃食草动物或其他动物,如狮吃斑马,猫吃老鼠(狭义的捕食就是指这一类);食草,指食草动物采食绿色植物,如羊吃草,在这种关系中,植物不一定全部被吃掉;寄生,指寄生物从宿主获得营养,一般不杀死宿主。(3)偏利共生两个不同物种个体之间发生的一种对一方有利的现象称为偏利共生。例如,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偏利共生。附生植物如地衣、苔藓等借助于被附生植物支撑自己,可获得更多的光照和空间资源。几种高度特化的鱼类,其头顶的前背鳍转化为卵形吸盘,借以牢固地吸附在鲨鱼和其他大型鱼类的身上,随之移动并获取食物,也是偏利共生的典型例子。
群落空间结构的实例(1)群落的垂直结构大多数群落的内部都有垂直分化现象,即成层现象。以陆生群落为例,成层现象包括地面以上的层次和地面以下的分层。层的数目依群落类型不同有很大变动。森林的层次比草原的层次多,表现也最清楚。大多数温带森林至少有3~4层,最上层是由高大的树种构成乔木层,之下有灌木层、草本层,以及由苔藓与地衣构成的地被层。在地面以下,由于各种植物根系所穿越的土壤深度不同,形成了与地上层相应的地下层。热带雨林的种类成分十分复杂,群落的层数最多。多数农田植物群落仅有一个层次。正如群落中植物有分层现象一样,各种动物也因生态位不同而占据着不同的层。例如,鸟类经常只在一定高度的林层做巢和取食。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白翅拟腊嘴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最上层活动,吃食大量的滇藏方枝柏的种子;而血雉和棕尾虹雉是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食地面的苔藓和昆虫;煤山雀、黄腰柳莺则喜欢在森林中层做巢。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垂直分布也是很明显的。藻类总是分布在阳光能够照射或透过的水体上层;浮游动物生活在植物能延伸到的地区,而且能够在较深的水域活动;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蟹类则生活在水体的底层。不同鱼类也常分布在不同层次上,这些动物的垂直分布都与水体的物理条件(温度、盐度和氧气含量等)和生物条件(食物、天敌等)有密切关系。群落成层现象的出现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能最充分地利用空间和营养物质,产生更多的生物物质。农业生产中的间作、套种和“多层楼”等,就是人们模拟天然植物群落的成层性,在生产实践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应用。(2)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镶嵌性表明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它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的现象,具有这种特征的群落叫做镶嵌群落。在镶嵌群落中,每一个斑块就是一个小群落,小群落具有一定的种类成分和生活型组成,它们是整个群落的一小部分。例如,在森林中,林下阴暗的地点有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组合,而在林下较明亮的地点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形成的组合。这些小型的植物组合就是小群落。内蒙古草原上锦鸡儿灌丛化草原是镶嵌群落的典型例子。在这些群落中往往形成1~5 m左右的锦鸡儿灌丛,呈圆形或半圆形的丘阜。这些锦鸡儿小群落内部由于聚集细土、枯枝落叶,具有良好的水分和养分条件,形成一个局部优越的小环境。小群落内部的植物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