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可能有人已经算了一笔账,按照均价300的工钱来算,一个农民工一个月的收入大概有9000元,这是个十分诱人的数字了,要知道在很多城市(包括北上广等大城市),有相当一批白领的收入可能也在9000元以内,曾经一度很多城市人和大学生还自嘲收入不如在工地上打工的农民工大叔。不过有意思的是农民工的收入虽然很理想,甚至有点让人羡慕,但有一个扎心的事实却被忽视了,那便是:农民工工资一直涨,但70后打工20多年,大多数还是不富裕,这到底是为啥呢?
如果说到物价,可能90后比较年轻,感受并不明显,但70后农民工感受应该就比较深了。在90年代的时候,100元几乎是农村一个家庭好几个月的花销,那时候农民过个大年可能准备200元就差不多了,同样是100元,现在成了普通农民工一周的烟钱。如果是烟瘾比较大的,可能100块钱一周还不太够。说来说去,虽然农民工挣的钱一直在增加,但是和周边所有接触到的商品的上涨幅度比,工资涨得还是很不明显,所以说当农民通过打工挣到钱在抵消了物价上涨而引起的购买力下降之后,就等于是没变化了,这就导致很多70后虽然已经打工20多年了,但是挣着花招,到最后手里大子没攒下几个,手头始终都比较紧。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的90后年轻人,现在基本上都是养好自己就行了,家里的花销什么的基本上都是70后撑着。可能有人觉得平时花钱的地方不多,其实小钱花起来很厉害,这里几百,那里几百,加起来可能一个月好几千进去了。打工这些年,其实农村以吃苦能力强著称的70后没少挣钱,只不过为这个家花进去的太多了。
有些70后好不容易攒了一二十万,但由于要为儿子娶媳妇,所以一朝把所有积蓄搭上不说,从此还背上了贷款。还有些70后不仅把儿子养大了,还要帮着儿子养儿子,为这个家的花销没有尽头,照这样下去,能富裕才怪。
工资确实上涨了,但物价也在上涨,他们还需要养家糊口。农村的古语是“苦尽甘来”。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在70后农村移民工人中使用这个词更合适,因为70后是从农业向农村工作过渡的见证人。此外,在早期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中,70后也占据了主流。因此,可以认为70后农民工是大规模城市建设时期的主力军。
然而,说实话,那个时期农民工的工资并不高。以农民工最多的建筑业为例。一些70后的工人可能还记得,在那个时候,普通农民工的工资是每天10元到20元。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的工资一直在上涨,基本上每年上涨十多元。在过去的四五年里,农民工的工资上涨更令人欣慰,仍然以普通建筑工人为例。
现在,只要他们是老建筑工人,他们做得很好,基本上他们可以达到每天300到400元,即使他们稍微差一点,他们也可以得到200元。日收入低于100元的农民工现在基本不存在。尽管农民工的收入一直在增加,但与周边地区所有商品的增长率相比,工资的增长仍然不明显。因此,当农民工的收入抵消了物价上涨造成的购买力下降时,就等于没有变化。
这使得许多70后工作了20多年,但他们仍然花钱。到最后手里大子没攒下几个,而且总是相对缺钱。70年代的一些人很难攒下12万元,但因为他们想为儿子娶一个媳妇,一旦他们把所有的积蓄都存起来,他们还会贷款。70后不仅要抚养他们的儿子,而且帮助他们的儿子抚养他们的儿子。这个家庭的开销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