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粪便当宝贝,抛妻弃子这个日本人发了什么疯 ?

如题所述

01

2009年,川崎广人抵达中国青岛。他来中国另有目的。

来之前,他在中国农业研究方面下了苦功,对中国农村的现状有一定了解。但是真正来到中国,他还是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

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农村,根本没有任何田园牧歌的旖旎风光,而是更像一个庞大的垃圾场!

农村泥泞不堪的道路两边,被村民丢弃的生活垃圾比比皆是,随处可见各种动物的粪便,臭气熏天。

这种场景,村民们大多已经习惯了。

他们可以坦然地踩在鸡粪和羊粪上走过去,还会纵容自己的孩子随地大小便,甚至得意洋洋地说“权当是给土地施肥了”。但是川崎广人却一点都接受不了,他感到无比心痛。

在他看来,那些被随意丢弃的粪便都是无价珍宝,村民们却不懂得合理利用,反而用来污染环境,实在是太可惜了。

即使有拿粪便当肥料的,也是不加以任何处理直接就倒在土地里。

这种被老百姓称为“农家肥”的粪便,味道很难闻,而且并没有让农作物获取更多营养,反而容易滋生病菌。

而川崎广人的家乡日本,则早已把粪便“变废为宝”。

02

经过处理后制出的肥料,不仅没有恶臭,还可以更好地增加土地的肥力。用这种堆肥技术,简直是一举两得。既增加农作物产量,又解决了垃圾问题。

川崎广人决意,一定要把这种堆肥技术推广到中国,帮助中国农民。

回到日本之后,他夜以继日地钻研所有和堆肥技术有关的知识。四年之后的2013年,他决定重返中国。

但是,他的决定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在妻子看来,川崎广人简直就是疯了。

他在公司兢兢业业干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每个月都有丰厚的退休金。奋斗一生,他终于可以过上喝酒泡温泉的美好生活了,竟然全部都要舍弃?

跑到人生地不熟的中国,生活是否能够适应先不说,单就两国之间存在的历史仇恨,川崎广人能否得到善待都让他妻子忧虑不已。

中国究竟有什么魔力,把川崎广人的魂都勾走了?尽管妻子百般反对,川崎广人却是铁了心。

他有一桩隐秘的心事。

他看过很多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资料,知道中国曾经受过日本的巨大伤害。

川崎广人曾用蹩脚的汉语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日本军队杀很多中国人,这是不对,所以我们日本人反省。“

对中国人的愧疚,一直萦绕在川崎广人心头。尽管,他从未参加过那场侵华战争。

他经常读毛泽东的著作,还看过《红星照耀中国》,对社会主义中国抱着极大的同情和好感。

如今日本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而中国很多地区却依然贫困落后,农村地区状况更是不容乐观。

到中国去,帮助中国农民,成为川崎广人内心最大的渴望。

2013年,几经周折之后,川崎广人终于说服了家人。他带着20万人民币,独自登上了前往中国的航班。

03

川崎广人的中国之行,一点都不顺利。他先后在甘肃天水和河南洛阳工作过,但是都未能施展他的抱负,没有人愿意相信他。

2014年,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辗转来到了河南原阳县小刘固农场。

这个农场的主人叫李卫,愿意支持川崎广人的实验。但是这个地方之前是个猪场,条件十分恶劣,环境比之前更加脏乱差。

可对于川崎广人来说,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他把小刘固农场当成了自己的大本营。但是难题接踵而来。中文博大精深,川崎广人费尽全力才勉强学会皮毛。

到了原阳之后,他发现了一个更加令人绝望的事实:这里人都说河南话,他压根就听不懂,和当地农民的交谈,变成了鸡同鸭讲、对牛弹琴。

好不容易找到了靠谱的翻译,川崎广人却发现农民们根本就不理解他的行为,反而抱着嘲讽的态度在等着看他的笑话。

农民称他为“猪场里的那个日本人”,还有的农村老太太背后吐槽他是个日本鬼子,绘声绘色讲述当年日本人如何烧杀掳掠。

川崎广人就地取材,苦心制出让大家免费试用的“液肥”,农民们也并没有丝毫感激,而是窃喜可以占便宜了。

农村地区的旱厕,更是让川崎广人无法接受。他在日本从未见过这种脏臭的厕所。为了少上厕所,他每天都尽量少喝水,少吃东西。

卫生都搞不好,如何种出来真正健康的食物,川崎广人忧心忡忡。

虽然在努力学中文,但让他用中文骂人,显然还是太难了。每当看到村民们不守卫生的习惯,他就忍不住啊啊大叫。

最生气的时候,得用绝食来表达抗议。他知道,因为年龄大,大家还是照顾他,平时说不听的只要一绝食,肯定有用。

渐渐地,他在小刘固农场,缔造了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农场使用了川崎广人制出的“液肥“之后,产量迅速增长。

非但如此,小麦的质量也比往年好上许多。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给了川崎广人继续前行的勇气:只要能帮到中国农业,无论多难我也要坚持下去!

堆肥技术在农场普遍使用之后,小麦的产量上去了,但是番茄的长势却依然不好。

川崎广人经过调研,决定花钱购买大棚,改善番茄的生长环境。但是农场主无奈地告诉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资金。

此时此刻,川崎广人从日本带来的20万人民币也几乎都花光了。他咬了咬牙,拿出了最后的3000块钱——那是他回日本的机票钱。

他告诉妻子,自己不回去了,要死在中国。

04

在建好大棚后,川崎广人日夜守在番茄地里。他拿了个本子,不断记录番茄生长中存在的问题,翻阅专业书籍进行及时诊治。

他对堆肥技术的研究,也日益精进。

已经七十多岁的川崎广人,无论寒冬腊月还是炎热酷暑,每天都坚持工作14个小时以上,让很多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苍天不负苦心人,在经过努力之后,小刘固农场的番茄取得了大丰收。由于番茄使用的都是堆肥技术,口感非常好,品尝过的人个个赞不绝口。

在经过媒体报道之后,农场的番茄销量大增,一时间供不应求。但是川崎广人对品质的把控近乎严苛,不到成熟期的番茄,绝对不使用任何催熟剂。

宁可不赚钱,也决不能欺骗消费者。

小刘固农场成为了全国很多农民向往的圣地,川崎广人也获得了很多大学的邀请,四处去做讲座。

但很快,老头发现,一群群人接踵而至,不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技术多么渴求,而是因为自己日本人的身份成了大卖点,老头沉默了。

他不再拉着来访的人介绍技术,看到有人走来,常常礼节性地笑笑,又一头扎进了田地里边。

之前讲座所得的所有酬劳,川崎广人一分不取,全部都捐给小刘固农场。

他来中国当农民从来都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改造中国农业的面貌,让中国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唯有如此,才能弥补他心底对中国人民的歉意。

那场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的侵略战争,伤害的还有川崎广人的朋友。由于战争期间物资紧缺,他的好友死于饥饿。

在很多人看来,川崎广人的身上存在着一种少见的理想主义。

他放弃了很多人奋斗一生想得到的舒适生活,甚至不惜“抛妻弃子”,只为了自己的信念。

他的孩子曾经告诉他,如果执意来中国,就不认他这个父亲了。老人却只是无奈地叹了口气,默默地收拾自己的行囊。

一个人的时候,他常常读《圣经》里的一段话给自己听:“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尽管知道自己选的是一条窄路,但这个倔老头,还是撇着那口蹩脚的中文说,他将为此,“决死于中华大地”!

在这个理想已死的年代,川崎广人乘着歌声的翅膀,漂洋过海,一砖一瓦地搭建着乌托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7
这个日本人非常喜欢中国的农业技术,他放弃了日本的国籍,专门在中国用粪便研究农药化肥。
第2个回答  2021-04-07
这个日本人叫川崎广人,把中国农村遍地的这种粪便当成宝,研究成了“液肥”,就是为了帮助中国的农业。
第3个回答  2021-04-07
是因为他在来到中国的农村之后,发现了非常不一样的景象,所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一切。
第4个回答  2021-04-01
因为他看到我国的粪便,人们不会废物利用,而是到处浪费,因此他为了帮助我国,抛妻弃子,所以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