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古诗古诗有哪些 还有古诗的意思呢

王维的古诗古诗有哪些 还有古诗的意思呢

青溪
王 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每当我来到这黄花川上,总得要经过青溪的流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那曲折的山路千回万转,其实这段路途不满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水流过乱石发出喧闹声,静谧地融化松林的翠影。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水波荡漾泛出碧绿水草,水面澄明倒映青葱芦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我的心境早已恬静安然,就像清澈溪水平静淡泊。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请让我留在溪边岩石上,竟日悠闲垂钓了此终生。
【评点】
本诗写的是山水景色,是王维在蓝田南山隐居初期写的,又叫《过青溪水作》。诗人通过歌颂青溪的宁静,表明自己喜爱闲适生活的情趣。
前四句总体介绍了青溪。黄花川在今天陕西凤县,青溪在今天陕西沔县,两地距离不远。“每逐”表明诗人曾多次顺着青溪进入黄花川游玩。山势的蜿蜒曲折使得这段不足百里的路程显得丰富多彩,非常吸引人。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用了“移步换形”的手法,写了青溪的各种景色。诗人穿行于山间乱石之中时,青溪的水声喧闹,一个“喧”字在声音上形成了很强的震撼力。流过松林平地时,溪水又变得安静起来,没有任何声音。清澈的溪水与两旁翠绿的松树相互映衬。第五、六句,诗人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诗的意境有声有色地营造出来。青溪流出松林后,到了一片开阔地,只见荇菜、菱叶浮在水面上,青翠荡漾;芦花、苇叶倒映在清澈的水中,充满诗意。这里的“漾漾”形容水动的样子,“澄澄”形容水静的样子,动静相应,非常生动。
结尾四句表达了诗人的想法。青溪的景色谈不上秀美绝伦,但为什么这样吸引人呢?这是因为诗人的心情。诗人将青溪清新的景色的自己闲适的心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做到了心境和物境的统一。之后,诗人用了东汉严子陵在富春江上垂钓的典故,表明隐居的意愿。
本诗清新雅致,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很自然,诗意无穷。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 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圣明的朝代没有隐居的人,精英俊秀都来为朝廷献力。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于是使那些东山中的隐士,不效法伯夷叔齐山中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你虽然落第离金马门很远,谁能说你的才能主张不对?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你经过江淮时度过寒食节,进入京洛时已经缝制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摆酒在长安路上为你送别,感叹知心好友要与我分离。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你将要乘船回归南方故里,不多久就要回到自己家门。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绿树伴随着你远去的身影,眼前孤城映照着落日余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我们的谋略虽然暂不见用,但不要因此就说知音稀微。
【评点】
本诗为诗人送落第友人归乡的赠行诗。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季通,王维好友。
落第可谓人生中的沉重打击。綦毋潜落第返乡,心情必然沮丧。作为綦毋潜的好友,诗人力图多方面给予他安慰。在这首赠行诗中,诗人不仅称颂“英灵尽来归”,还为“吾谋适不用”而由衷慨叹。这两句看似矛盾,却恰是诗人构思精巧之处。诗人对前者是讥讽,对友人是劝解和安慰,安慰友人不必灰心丧气,勉励他,并令他相信在圣明的朝代有才干的人最终会被重用。
整首诗在“劝慰”的主旨上进行渲染,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既有慨叹,也有鼓励。全诗写景清婉,抒情自然,慨叹由衷,鼓励真挚,读来让人振奋不已。“反复曲折,使落第人绝无怨忧”,是清人对本诗的评语。

送别
王 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请君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评点】
本诗为诗人送友人归隐之作。诗人对友人的归隐是支持的,但友人的归隐是仕途不得意所致,诗人对友人的遭际不顺也表现出了惆怅,但更多的是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全诗含蓄委婉,意味深长。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很平淡自然,每句皆是按照事情的发展淡淡道来,丝毫不见雕琢的痕迹,仿佛诗人信笔写来,分外随意。然而细品之后不难发现,这首诗内涵深刻,意境悠远,可谓藏而不露。就像诗人的其他诗一样,这首诗也是诗中有画,而且这一画景并非诗人有心为之,而是浑然天成:诗人下马和友人共饮美酒,两人之间的问答,友人遥指远处的高山,白云无边飘荡。除了展现出一副淡雅的画面外,这首诗又体现了一个“情”字:两人相见时苦涩的欢悦,两人间的关心,友人的不得志,以及诗人对白云无边飘荡的慨叹。这些皆来自诗外,但却是诗中所包含的东西。
诗的开头四句看起来平淡,其实写得很朴实。第一、二句写饮酒话别,文字质朴、意境藐远。诗人开篇点题,提出疑问,借此表达对朋友的关心:诗人在路旁遇见友人,下马和他共饮美酒,之后关切问他要到哪里去。第三、四句简练说明了友人隐居的因由和处所。其中,“不得意”除了表达友人的隐居因由和不得志的真实情绪外,还从诗人的角度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意。“南山陲”指终南山边,离长安不远。
在第五、六句中,诗人对友人进行宽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羡慕。诗人说:“我不再问了,你只管去吧。你不必感到沮丧和失望,除了那山中的白云,世间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不以为然,也流露出了一种无奈的情愫,既是对友人的宽慰,也是对归隐的向往。结尾两句,言有尽而意无穷,使全诗韵味骤增,诗意顿浓;诗人羡慕有心,感慨无限,让全诗耐人寻味。

渭川田家
王 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夕阳映照着安静村庄,深巷里归来成群牛羊。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老人惦念着放牧小儿,倚着杖棍在门口眺望。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麦苗开花野鸡啾啾啼,春蚕休眠桑叶已采光。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田夫们扛着锄头回家,相见时依依说短道长。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我多么羡慕农家安闲,不由得把《式微》歌吟唱。
【评点】
本诗是一首田园诗。诗人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初夏傍晚宁静和谐的景色,表现了农村生活的闲逸自得。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家生活图景也是诗人闲适心境的反映。渭川,即渭水,又称渭河。
本诗的核心为一个“归”字。诗人一开篇,首先描绘了夕阳映照村落的景象,渲染出苍苍暮色的浓烈氛围,作为全诗的总背景。随后,诗人用一个“归”字,描写了牛羊缓缓回到村里的情景,让人不禁想起《诗经》中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痴地看着牛羊回到村里,直到牛羊消失在深巷中。
正在此时,诗人见到了更加动人的情景:柴门之外,一个慈祥的老者手拄拐杖,正等候着放牧回来的小孩。这样一种质朴的感情,深深触动了诗人,好像他自己也享受到了牧童回家的乐趣。刹那间,他感觉这田野上的所有生命,在这日落时分,似乎“皆在思归”。所以又写下“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四句,这四句更着重于体现“思归”的情愫。
诗人亲眼看到这一切,不禁联想起自己的处境及遭遇,内心充满感慨。自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宰相张九龄遭人排挤而离开朝廷后,诗人深深感到政治上失去依靠,进退维艰。在这种心情下,他来到田野,看见众人都有所归,只有自己没有归处,怎么能不羡慕而怅惘呢?因此,诗人慨叹道:“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式微》为《诗经·邶风》里的一篇,诗人反复吟叹“式微,式微,胡不归”,是借此表达自己非常想隐退田园的心情。这两句不但在意境上同首句“斜阳照墟落”相呼应,而且在内容上也与“归”字相合,令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读完最后一句,才明白诗人在前面着重写“归”,原来是为了以“人皆有所归”来反衬自己“无所归”;以他人都能及时、自在、欢悦地归去,反衬自己隐退太晚和混迹宦途的孤苦、愁闷。本诗的最后一句,可以说是整首诗的重心及灵魂之所在。

西施咏
王 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美丽容貌天下人珍重,西施女哪能长久低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早晨还是越溪的民女,晚上已成吴宫的贵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贫贱时不比别人特殊,显要后才感觉到稀奇。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招呼女佣人替她搽粉,用不着自己打扮穿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吴王宠爱更娇态迷人,爱怜过度竟不明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过去一起浣纱的同伴,不能够一同乘车回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奉劝西施邻家的女子,怎能够效法西施之美?
【评点】
这首诗借咏赞西施,比喻为人。本诗描写古代美女西施,赞颂西施的美艳绝伦不可仿效。西施,又称西子,名为夷光,春秋战国时越国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当时越国臣服于吴国,越王勾践身卧柴薪、口尝苦胆,谋求复国。在国家危难之时,西施将身许国,由越王勾践敬献给吴王夫差,成了吴王最宠幸的妃子。吴王因为迷恋西施美色,无心朝政,最终成了孤家寡人。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相传吴国灭亡后,西施和范蠡一起泛舟五湖,不知去向。西施和杨贵妃、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于首位,成为美丽的化身及代名词。
在本诗中,诗人借西施由浣纱女到吴宫妃,由低微卑贱到无比尊贵这种偶然的命运变更,来讽喻有才能之士只能凭借偶然机遇获得君王看重的社会现实,抨击了不重才学重机遇的不平世态。恰如陈子昂曾经在《隗君》诗里所写的“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诗人也在本诗中深深感慨“伴明君,做贤臣”这种际遇的难得。“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两句诗,对那些趋炎附势、平步青云的权贵进行了严厉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宦途失意、壮志难酬的愤慨。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四句,写西施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不可能长时间处于低微地位。接下来,“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六句,写西施一旦获得君王的恩宠,身价便一下子高出百倍。“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四句,写容貌太差的人,想效法西施之美简直是自不量力。全诗语句尽管浅显平淡,但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里写道:“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这句评价颇为中肯。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黄昏山色变得分外苍翠,秋天江水日夜缓缓流动。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倚着棍杖站立在柴门外,迎风聆听那傍晚的蝉鸣。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渡口边斜映着落日余晖,村落里的炊烟徐徐上升。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又遇到醉酒的狂人接舆,在我面前纵情高歌狂吟。
【评点】
这是诗人隐居辋川与友人裴迪相互唱和之作。诗人通过描绘辋川一带山川原野的秋日暮色,抒写了隐居生活的闲适情怀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辋川,本水名,在今陕西蓝田县终南山下。王维在此建有别墅,并常与裴迪游乐其中,赋诗唱和。
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值水落石出的寒秋,山泉缓慢流淌,叮咚作响;天色渐晚,山色也显得更加苍茫。诗句并没有说出一个“暮”字,读者却感受到黄昏将至。“转”字和“日”字用得极好:山本呈静态,诗人用一“转”字,便通过颜色的转变使它有了动感;水是流淌的,诗人用一“日”字,就让人体会到水流源源不断、流动不息的永恒。短短十个字,描摹出一幅动静皆宜、音色俱佳的画面。
颔联刻画诗人形象。“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诗人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诗人靠着柴门,迎风听蝉鸣。这两句将诗人闲适的心态、超然世外的情趣,描绘得生动传神。
颈联写原野暮色。水边有渡口,陆上有村庄,夕阳西下,炊烟袅袅,这是傍晚乡村的典型景观。夕阳是自然景观,炊烟则是人文景观,由此可见诗人在选景时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渡头余落日”一句,准确地将落日与水面相切的瞬间定格,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悠长。“墟里上孤烟”一句明显化用了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诗句。不同的是,陶诗是以拟人手法表现远处村庄上空炊烟缭绕、不忍离去的情味,本诗则是以白描的手法意图展现傍晚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入空中的景象,可谓各有千秋。“上”字用得极妙,生动地写出了炊烟飘然升空的动态。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富有生机的田园风景画。
尾联赞裴迪。王维自称五柳,以陶潜自况。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暗含对裴迪的欣赏之意。这两句成功地刻画出两个隐士的形象。
全诗风光人物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堪称佳品。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晃动处渔船轻轻摇荡。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评点】
本诗描写山村秋日暮色,把山村傍晚月照清泉、竹喧莲动的景色描写得极富生气,充满了诗情画意。而诗人在山水中找到寄托、陶醉于隐居生活的惬意,也被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本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秋暝,秋晚。
本诗开篇点题。首联仅用十个字就将空山雨后的秋季晚景形象地表现出来。写法大气,非常有写意性。其中,“空”字用得极妙,一语双关,既将雨后天高云淡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突出了世间万物之美,又暗示了诗人恬淡悠闲的心情。由此,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凉爽宜人,让人流连忘返的秋季晚景便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颔联紧承上联而来,继续写秋晚之景色。山雨之后,乡村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干净,令人心旷神怡。松林被雨冲刷后,一尘不染,青翠欲滴;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幽静的松林,四处一片静谧。到此,诗人描写的都是静景。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动景:清澈的泉水缓缓地在碧石上流淌,汩汩作响,犹如天籁般清脆悦耳。“明月”与“清泉”,“照”与“流”,这一上一下,一静一动,相互映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将幽静清新的乡村美景渲染得淋漓尽致。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诗人在此并未着墨太多,就自然而然地将景物的动人之处展现在人们面前,其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可见一斑。
颈联的画面动感很强,由写景转而写人:竹林中传来了阵阵欢歌笑语,原来是少女洗衣归来了;碧绿的莲叶晃动着向两边倾倒,原来是渔船轻轻地摇荡过来了。少女和渔船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宁静气氛,使本诗更加具有动感的魅力。在这里,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当时正值傍晚,这种写不仅合乎常理,也更能反衬出山村晚景的清幽。
尾联两句为诗人的主观感受:诗人很钟情这里宁静安详的乡村生活,想留下来。即使现在已不是春天,但秋天更动人。另外,诗人将《楚辞·招隐士》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反用,含义隽永,志趣高雅,令人回味无穷
本诗语言清丽优美,字里行间满溢感伤情怀,颇为感人。

归嵩山作
王 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自在悠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流水啊好像对我充满情意,晚归的禽鸟同我一道回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评点】
本诗为诗人辞官归隐回嵩山途中所作,写出了诗人辞官归隐途中的所见所感。全诗清新淡远,描写了嵩山下江野清冷萧条的暮色,抒发了诗人淡泊的情怀,也流露出诗人淡淡的感伤情绪。整首诗景的展开很有层次,前六句可以说是一句一景,一景一画,每句中都有一个主导的意象:清川、车马、流水、暮禽、荒城、落日,把整个画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嵩山,即嵩高山,古时称中岳,因居五岳之中山势又高,因此被称为嵩高,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北。
首联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水草丰茂的沼泽地,诗人乘坐的车马从容不迫、缓缓前行。
颔联写水与鸟,其实是托物寄情,移情及物。诗人将“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流水如有意”承“清川”,“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承接自然。
颈联寓情于景,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寥寥十字,四组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诗人归隐途中所见秋景,黯淡凄凉,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变化。
尾联写山之高,点明诗人的归隐地,并表明诗人归隐的宗旨。“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嵩高”,即嵩山,交代归隐的地点,照应诗题;“闭关”,不仅指关门,而且暗含闭门谢客之意,表明诗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世事的宗旨。
全诗层次整齐,情景并举,于景中寄寓深情。在诗人笔下,既有归山途中的美丽景色,也有隐约可见的诗人感情的细微变化:从安详从容,到凄凉悲苦,再到恬淡安适。诗人既表现了对辞官归隐的向往,也表现了对现实的愤激不平与无可奈何。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才登上了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悠悠钟声。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傍晚在空潭弯曲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练功制服毒龙。
【评点】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诗人抒写了探访香积寺的所见所感。探访香积寺,是诗人寻仙奉佛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本诗为写寺院的名篇,描写深山古寺幽深清冷的景色,抒写诗人消除世俗杂念安心修禅的心愿。香积寺,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南。
首联写香积寺隐在深山里,常人不知,诗人也不知。因“不知”,所以诗人想要寻访。诗人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走了好几里路,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却还没见到寺院,表面写云峰,实则映衬香积寺的幽邃深远。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情趣和洒脱不羁的性格。
颔联、颈联写诗人在山中的所见所闻。颔联写,诗人来到山里,只见古木参天,杳无人迹,忽然,不知何处传来隐隐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何处”二字,看似寻常,实则绝妙:由于山深林密,诗人不知道钟声从何而来,只听见“嗡嗡”的声音在四周缭绕。“何处”二字与上句的“无人”相应,又暗承首句的“不知”,同时也巧妙地写暗示了诗人寻觅知音的急切心情。
颈联写得最传神。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也是绝妙。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只能用“冷”字形容。“咽”、“冷”不仅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而且映照出诗人此时暗淡的心态,与红尘官场喧嚣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尾联抒发感想。诗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时才到香积寺,看到了寺前的“空潭”,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毒龙藏身,累累害人。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他去,永不伤人。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
本诗的题意在于写山寺,但诗人并不正面描摹,而是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相扣。全诗在写寺院,又未见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

终南山
王 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终南山高耸入云靠近天都,山势连绵一直延伸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回头望可见白云连成一片,走进山中却又看不见云雾。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高高的中峰划定不同分野,大小的山谷阴晴变化悬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想要投奔一个人家去住宿,隔着溪水问那打柴的樵夫。
【评点】
这是一首咏叹终南山宏伟壮大的五言律诗。寥寥四十字,便将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地刻画出来,足见诗人创作功底之深厚。本诗是山水诗名篇。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终南山的雄伟壮丽,笔墨豪雄中又有细腻,壮美中又有妩媚。全诗气势磅礴,境界阔大。终南山,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
首联以夸张的语言写远景,极言山之高远,勾画出终南山的总轮廓。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诗人却说它“近天都”,是夸张,也有道理:诗人在远处遥望终南,终南的主峰“太乙”在诗人的视野里的确与天连接,这显然是一种视觉上的真实。同时,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未到海隅,诗人却说它“接海隅”,固然也是夸张,然而从长安遥望终南,西不见头,东不见尾,确实有“接海隅”之势,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颔联写近景,写的是诗人身在山中的所见。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之间;然而继续前进,白云依然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成茫茫云海。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看不见了;回头看,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这两句,诗人用细致的笔法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蕴。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山之南北辽阔和岩石沟壑的形态。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收全景于眼底,见南北辽阔,千岩万壑,千姿百态。
末联写,诗人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便有了“隔水问樵夫”句。诗人既到“中峰”,这里的“水”可能是指深沟大涧。这两句中,人物的出现使全诗更加生意盎然。
总的看来,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在于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从而使诗歌产生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送梓州李使君
王 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望你发展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评点】
本诗的主题是赠别。一般的赠别诗都是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眼前的景物抒发离别之情。但这首诗中,诗人却将送别之情含于劝勉之中,鼓励李使君入蜀后效法先贤有所作为。全诗毫无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调昂扬开朗。此外,诗人开篇便用想象的手法,写了李使君将要任职的梓州的雄奇秀美风光,令人浮想联翩。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
前四句主要描写了梓州山川树林的胜景。首联用了互文的手法,统写景色,颇有气势,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被后来的诗评家称为律诗工于开头的典型。颔联承接前首联,从细节处去写,将一幅奇妙的景色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下过一夜雨后,山泉涌出,远远看去,好像挂在树上一样。山的高险和山泉的奇美赫然展现在读者眼前。第三句对应首联中的“山”字,第四句对应首联中的“树”字,构思巧妙。无论从画面、气势,还是意境、语言、结构,这四句都写得很奇妙。
写完当地的自然景物后,诗人开始写那里的民风,劝勉李使君要为百姓谋福利。颈联中的“汉女”、“巴人”、“幢布”、“芋田”都极具蜀地特点,代表了那里的风俗:梓州的妇女要按时向官府交纳用幢木花织成的布匹;梓州的农民会因芋田发生纠纷。尾联,诗人借用了汉蜀郡太守文翁的故事,劝勉李使君要学习文翁,有所建树。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在政治上比较开明,在蜀地兴建学校,培养人才,使蜀地慢慢发展起来,不再落后。
本诗堪称唐诗中送别的佳作,全诗意境高远,体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

酬张少府
王 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自思没有那良好的谋策,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中明月照我悠然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你问什么是通达的道理,请看江深处唱歌打鱼人。
汉江临眺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汉江在楚地连接三条湘水,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岸边都城好像在水上浮动,天水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襄阳的风光是多么美好啊,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16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

轻罗已薄未更衣。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朱大入秦

避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木童〕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酬郭给事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挢蛿去三点水加草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和贾舍人早朝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新晴野(一作晚)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黄花川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

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

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

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

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阝奥〕,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馀。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薰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早春行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

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杨子谈经所、淮王我酒过。

兴间略鸟缓,坐久落花多。

经转回银烛、林开散工可。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第歌。

从岐王在宴卫家山地应教

座客香貂满,宫娃绍使张。

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

积翠纱富睛,飞泉绣产原。

还将歌舞出,归路莫愁长。

早朝

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

城马牌睨晓,宫并精轶声。

方朔金门侍。班姬玉辇迎。

仍图造方土,东海访蓬流。

同崔员外秋育寓直

建礼高秋夜,承明候晓过。

九门寒温彻,万井晤钟多。

月回藏珠斗,云消出绝河。

更渐衰朽质,南陌共鸣何。

寄荆州张丞相

所思竟何在,帐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思。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贫居依谷口,乔木带荒村。

石路枉回驾,山家难候门。

渔舟胶标浦,猪火烧寒原。

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

送张判官赴河西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进君。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传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尔不能荐,羞称献纳座。

送友人前归

万里春应反,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范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菜衣。
第2个回答  2010-12-15
少年行四首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子。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注:时年十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氵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莲花坞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鸬鹚堰

乍向红莲没,复出清蒲扬。
独立何【衤离】【衤徙】,衔鱼古查上。

上平田

朝耕上平田,暮耕上平田。
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

萍池

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
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田园乐七首(选二)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金屑泉

日饮金屑泉,少当千余岁。
翠凤翔文螭,羽节朝玉帝。

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北【土宅】

北【土宅】湖水北,杂树映朱栏。
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漆园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椒园

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
椒浆尊瑶席,欲下云中君。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

鸟鸣涧

人间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孟城坳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华子冈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
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

文杏馆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斤竹岭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
暗入商人路,樵人不可知。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木兰柴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茱萸泮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
山中倘留客,置此芙蓉( 一作茱萸) 杯。

宫槐陌

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
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

临湖亭

轻舸迎上( 一作仙) 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南【土宅】

轻舟南【土宅】去,北【土宅】淼难即。
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

欹湖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

柳浪

分行皆绮树,倒影入清漪。
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
第3个回答  2010-12-15
《请施庄为寺表》《献始兴公》《霓裳羽衣曲》《少年行》
《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个侧面。《观猎》生动地描写了打猎时的情景。《夷门歌》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现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这些作品一般认为是王维早期所作。还有一些诗歌,如贬官济州时所作《济上四贤咏》以及《寓言》、《不遇咏》和后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赵女弹箜篌》,对于豪门贵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现象表示愤慨,反映了开元、天宝时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阴暗面。《洛阳女儿行》、《西施咏》、《竹里馆》则以比兴手法,寄托了因贵贱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对权贵的讽刺。还有抒写妇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一些赠送亲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诗,如《送别》“山中相送罢”、《临高台送黎拾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归江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杂诗》“君自故乡来”等,千百年来传诵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当时即播为乐曲,广为传唱。这些小诗都是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我一人不在。
第4个回答  2010-12-15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五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