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有什么不同,意义是什么

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有什么不同,意义是什么

  不同: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采取“保护与发掘同时,展出与发掘同步”的模式,技术也更为先进。
  意义: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既有学术研究的意义,又有秦始皇帝陵考古遗址公园展示上的意义。首先,陪葬坑遗址本身、学术研究的成果以及考古发掘过程、遗址保护的成果以及保护的过程等都可作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展示内容;其次,本次发掘对探讨K9901的形制、内涵以及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秦始皇帝陵陪葬制度、陵墓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
  介绍:第三次发掘出土的小件器物包括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类型,计310余件(组);揭露陶马3组12匹,陶俑编号120余件;清理战车2乘、战鼓2处、兵器柲10处、弓弩箭箙12处、漆盾1处、另有建筑材料朽迹如木、席、夯窝等痕迹多处。
  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于2009年6月13日,由曹玮研究员担任领队,许卫红研究员担任执行领队;2012年由申茂盛副研究员担任领队,另有发掘、文保8名业务人员及9名技术工人。发掘地点位于一号坑北侧中段,原编号T23方,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面积为200平方米,具体区域包括Q8——Q10三个隔墙和G9、G10两个过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08
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现场,考古人员正在细细清理发掘。连日来,
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取得新进展:考古人员在秦兵马俑坑
中首次发现了秦军使用的盾、以及较为完整的装弓弩的袋子——韬。
  本次发掘出土的盾,位于9号过洞第二辆车的右侧,应该是车右
配置使用的。尺寸大小恰好是以前秦陵一号铜车马上铜盾的一倍,但
因使用者级别的关系,纹饰差别很大。一号坑清理的漆盾目前看到的
边栏绘制多层几何纹,线条隐约,有红有绿有白,背面朝上,可以看
到握手部分,未彩绘,比不上一号铜车上的精致。此次发掘的盾质地
看上去属皮革,长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有些残破。因其出土在车
上,其功用应是与剑、矛等武器配合使用的。
  除了首次出土的秦盾外,考古人员还在发掘中发现了较为完整的
装弓弩的袋子——韬。这件弩韬总长150厘米,形似蚌,完全脱落在陶
俑脚下,平畦多纬织物组织结构及表面髹漆情况清楚,甚至边缘地区
的白色缝合线迹也清晰可见。
  据了解,陕西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关系,脆弱材质的遗存难得一
现。这次一号坑第三次发掘中的新材料,拓宽了兵马俑发掘的课题研
究领域,是秦俑坑中的“宝中之宝”,为研究秦代社会生活提供了重
要资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