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语言胡言乱语的歇后语

如题所述

1、半天里抹粗子—糊云

【注释】粗子:掇糊。半天空中抹拐糊,指去糊住云彩。“糊云”与“胡云”谐音,指人胡说。

【例句】我说那是半天里抹粗子,糊云哩!这两年的法子就不错,何必脱了裤子放屁,自找麻烦,去受那个洋罪!(聂海《靠山堡》)

2、闭着眼睛放屁—瞎嗤

【注释】嗤:放屁的声音。瞎嗤:指胡说八道。形容信口开河。

【例句】他心里乱糟糟地想:“这是什么人下的‘死命令’呢?真他妈的‘闭着眼睛放屁—瞎嗤’!”(刘亚舟《男婚女嫁》)

3、不长眼的狗—瞎汪汪

【注释】形容不分情势,乱喊乱叫。

【例句】“老大,官府来了两位马快,找你问话!”窗外的人,压低嗓子。“不长眼的狗瞎汪汪!”权儿怒骂,“等老娘抽完一袋烟,放你们老大回去。”(刘绍棠《锅伙》)

4、吃了屎了—满嘴放屁

【注释】斥责某人满口胡言乱语。

【例句】“爹这是……莫非要咽气了,心中还有啥割舍不下的?”保文疑惑地问道。“你是吃了屎了吗?满嘴放屁!家里没个啥事,咒都能让你咒出事来。”保英黑着脸喝唬了保文两句,心中却也禁不住“扑腾扑腾”乱跳起来。(亦夫《婿疫》)

5、吃上豆芽喝凉水—放的两半儿屁

【注释】豆芽是由豆子的两片瓣儿中生出来的。斥责某人满嘴胡言乱语。

【例句】我前天不光亲眼看见一只黑老鸽落在他房后榆树上,还连叫了好几声。为什么你李敬怀还没死?尽是他妈吃上豆芽喝凉水,放的两半儿屁。(刘江《太行风云》)

6、高山滚鼓—扑通扑通又扑通

【注释】扑通:形容鼓从高山上滚下时发出的响声,与“不通”谐音。形容说话或写文章非常不合情理或不通顺。

【例句】萝花答道:“你的话好比高山滚鼓…”“什么意思?”陈尚仁忙问。“不通不通又不通!”葬花说。(罗旋《南国烽烟》)

7、狗吃煎饼—胡扯

【注释】扯:指狗撕、扯煎饼,转指漫无边际地闲谈。责骂人胡说八道。

【例句】碗碗花以为他误会了水水,因为水水回答得并不干脆,便说:“生啥气呢,水水是拍娃睡觉呢!”“你就爱狗吃煎饼,胡扯!”鄂心仁又翻了她个白眼,“我说城门楼子,你说你屁子上的痕子!”(硝石《丑镇》)

8、狗戴嚼子—胡勒

【注释】嚼子:用驯服牲畜的工具。用小铁链制成,勒在骡马嘴里,一紧一松可使其奔走或停住。嚼子是给马戴的,戴在狗嘴上不是地方,故为“胡勒”。比喻胡言乱语。

【例句】这是什么地方?叫被敌人悬赏整一万块钱买他的脑袋的刘队长到清河来,那不是“狗戴嚼子—胡勒”嘛!(李春方《风雨京华录》)

9、狗急跳墙—乱咬一下子

【注释】狗急起来乱咬人。比喻某人被逼急了胡编乱造,攻击或诬陷他人。

【例句】“老刘,你别狗急跳墙,乱咬一下子,说话得清楚些。”任国忠装出气势汹汹的样子。(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0、狗咬石头—一顿胡嚼乱啃

【注释】形容胡说八道。

【例句】“二戏法有天被遭殃军看穿,那时再耍吉大胆的招牌也镇不住人了,哪怕是狗咬石头一顿胡嚼乱啃,咱们也吃不了得兜着走!再不能这样大海里漂舟了。”(周骥良《吉鸿昌》)

扩展资料:

歇后语分类:

1、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2、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3、喻物类。如:

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老鼠上街——人人喊打;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4、故事类。如: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歇后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04
关于胡乱说话的歇后语示例如下:
疯子说梦话——胡言乱语
二流子骂街 ——胡言乱语;胡说八道
风扬石磙——胡说一气;真能吹
发高烧不出汗——胡说
醉汉撒酒疯——无理取闹;胡言乱语;胡说八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1
疯子说梦话——胡言乱语
二流子骂街 ——胡言乱语;胡说八道
风扬石磙——胡说一气;真能吹
发高烧不出汗——胡说
醉汉撒酒疯——无理取闹;胡言乱语;胡说八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