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为什么把贾母给的丫鬟改名紫鹃,又暗示了黛玉什么命运?

如题所述

紫鹃是红楼梦里,木旦鸠兹最喜爱的丫鬟,是“情慧”。其本是贾母二等丫鬟,因母亲贾敏去世,6、7岁的黛玉不得已抛父进贾府,贾母就给了黛玉。从此这个丫鬟的命运与黛玉,名为主仆,情同姐妹,紫鹃也说,“比苏州带来的好十倍”。

对于紫鹃的忠诚、智慧,很多人分析过,木旦鸠兹只想分析其名字。其名到底是贾母还是黛玉改的?如果是黛玉改的,那么为什么要改成紫鹃呢?

其开始叫鹦鹉符合贾母丫鬟取名特点的,如贾母首席大丫鬟叫鸳鸯,鸟名。跟黛玉度过了童年,第8回,就变成紫鹃了,目前公认的是,紫鹃就是鹦鹉修改的。那么到底是谁修改的呢,木旦鸠兹认为其实就是黛玉。

书中宝玉曾为袭人、芳官改名,且多次改芳官的名,如“耶律雄奴”“金星玻璃”,甚至被喊成“野驴子”。宝钗也曾改了香菱、莺儿的名,此后夏金桂再次改了香菱的名。可见丫鬟改名是再正常不过的,且多是主人改的,表达了主人当时的心境、地位甚至命运。如湘云非常豪爽,特意将葵官改名韦大英,取“唯大英雄能本色”之意。从这个角度看,紫鹃的名字其实就是黛玉改的,这其中暗含“杜鹃啼血”之意。

为什么黛玉要把“鹦鹉学舌”改成“杜鹃啼血”呢?这其实有个典故,《说文佳部》里有:“蜀王淫其相妻,惭,亡去为子规鸟,故蜀人闻子规鸣。皆起曰,是望帝也。”此处望帝即杜宇,在杜宇死后,当地人为表达对杜宇的追思,将其幻化为了杜鹃。

黛玉在春天共写了两首长行旧体诗,一个是葬花词,另一个就是桃花行。前者有“杜鹃无语正黄昏”,后者结尾有,“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这两首诗都充满哀音,尤其是桃花行这首,宝玉看了却并不如以往称赞,反而滚下泪来。在宝琴开玩笑说是自己作的时,宝玉不信。宝钗用杜工部诗风格多样来证明宝琴也可写这样的诗,宝玉笑道:“固然如此说,但我知道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语句,妹妹虽有此才,是断不肯作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要知道这首诗已经出现在70回了,含有“诗谶”的成分,即离黛玉泪尽而亡、贾府被抄家且彻底败落已经不远了,“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就是明显的预言。“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暗示了群芳都将以不同的方式憔悴,而最早凋零的就是黛玉。

从这两首诗也可以看出,黛玉其实是死在春末的。而春末正是杜鹃啼血的时候,血的颜色是紫红色,黛玉把鹦鹉的名字改为紫鹃,是否也预示着黛玉最终的死亡时间和命运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