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英国受过哪几次入侵?它们对英国文化的影响是如何的?

时间和入侵名称请说的详细点,着重谈对culture的影响,我希望听到大家对文化融合的个人观点,希望能获得好的看法哦~谢啦

1、罗马入侵

公元前55和前54年,G.J.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

影响:罗马人传入了基督教,使英国正式从信奉原始宗教的国家成为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另外,罗马人还传入了文字,英语文字就是从拉丁文演变而来的。

2、 日耳曼入侵

居住在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

影响:当时居住在英国的凯尔特人产生了巨大影响,令英国的本土民族朱特人消失和另另外一个本土民族凯尔特人移民到爱尔兰和苏格兰。

3、丹麦入侵

从8世纪末开始,以丹麦人为主体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屡屡入侵英国。

影响:丹麦人占领时期,英国封建化过程加速,战争的频繁爆发加速农民的农奴化。

4、诺曼征服

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于1066年率军入侵,同年10月进入伦敦,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诺曼王朝(1066~1154)便就此建立。

影响:强大王权对巩固封建秩序起了积极作用,加快了英国本土封建化。

扩展资料:

征服者威廉的到来对于英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英国与北欧地区长达一个世纪的纠缠宣告终结。

开始了和法国、西欧以及地中海地区的联系,这些地区对英国文化产生的影响一直延续直今。黑斯廷斯战役之所以成为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一次战役。

也是因为它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次被外国势力武装入侵,从1066年到现在,再也没有外敌能踏入过大不列颠

英格兰在遭受入侵后的很多年,讲法语的诺曼人和讲英语的撒克逊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一个等级分明的封建制度便由此产生。

从顶层到底层依次为君主、贵族、骑士和领主、然后是农民和农奴。然而这样严苛的等级制度并不阻碍联姻的发生,王朝中的最后一任国王亨利就娶了一位撒克逊公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英国历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7
  公元前55和前54年,G.J.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罗马人以位于泰晤士河口的伦敦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修起大道,连接各地的城市,使伦敦成为罗马不列颠统治和对外联系的中心。为阻止北方克尔特人南下,公元1世纪20年代罗马皇帝P.A.哈德良在位时期,罗马人在大不列颠岛北部修建了一条横贯东西、全长 118公里的长城,史称哈德良长城(见彩图)。在罗马人统治的东南地区,罗马人和克尔特人上层抢占部落的公有土地,建立起奴隶制大田庄,变克尔特人或战俘为奴隶。罗马人强迫奴隶从事耕种、采矿,奴隶贩子还把奴隶远销到欧洲大陆。3~4世纪,随着奴隶反抗斗争的加剧,罗马帝国逐渐衰落。4世纪中叶前后,不列颠反抗罗马统治的斗争也渐趋激化。到407年,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日耳曼入侵
  从5~6世纪日耳曼人入侵,到17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英国封建生产方式形成、发展和衰落的时期;学术界亦有把诺曼征服视为英国中古史开端的观点。   盎格鲁-撒克逊人入驻不列颠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入侵过程延续约一个半世纪。入侵者洗劫城镇和乡村,不列颠人被杀戮或沦为奴隶,有的被驱赶到西部、西北部山区,大部 英国历史
  分人同入侵者融合,形成后来的英格兰人,或称英吉利人。到7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东部和东北部盎格鲁人的麦西亚、诺森伯利亚和东盎格利亚,南部撒克逊人的威塞克斯、埃塞克斯和苏塞克斯,东南部朱特人的肯特。这个时期史称“七国时代”。   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时是氏族部落组织。入侵过程中,原来的氏族组织解体,按地域组成的村社代之而起。村社土地公有,归村社自由农民使用。随着生产力发展,土地逐渐变成私有财产,出现了贵族、大土地占有者、依附农和奴隶。村社成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过渡的形式,一般认为是英国社会封建化过程的开始。6世纪末,基督教传入英国。597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590~604在位)派修士奥古斯丁到英格兰传教。到7世纪下半叶,英格兰全境基本上都皈依了罗马基督教。(见彩图) 英国历史
  丹麦入侵
  从8世纪末开始,以丹麦人为主体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屡屡入侵英国。为抗击丹麦人,威塞克斯王国国王埃格伯特(约802~839在位)于 827年统一七国,建立统一的英格兰王国。到9世纪末,丹麦人已在大不列颠岛上建立大片居留地。879年,阿尔弗烈德大王和丹麦人订立条约,将英格兰东北部划归丹麦管辖,称为“丹麦区”。10世纪初,阿尔弗烈德大王的后继者逐渐收复丹麦区。11世纪初,丹麦人卷土重来,丹麦王克努特大帝成为全英之王(1016~1035在位)。克努特之子死后,英国王位复归于英人爱德华( 英国历史
  1042~1066在位)。丹麦人占领期间,英国封建化过程加速。由于战争频仍,税课繁苛,特别是沉重的“丹麦金”,使自由农民纷纷破产,沦为依附农。国王以诏书的形式把土地册封给教俗贵族,成为封建领地。930年,英王下令“(自由)人必有主”,农民为躲避战祸和捐税、求得安全,便将土地交给大地主,再领回耕种,表示自己受地主保护。国王还给教俗地主以“特恩权”,即对领地内的依附农民实行政治、经济、法律等全面统治的权力。特恩权加速农民的农奴化。
  诺曼征服
  英王爱德华死后无嗣,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于1066年率军入侵,同年10月进入伦敦,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在位),史称“征服者威廉”,诺曼王朝(1066~1154)由此建立。诺曼征服加速完成了早已开始的封建化过程,封建生产方式基本确立。威廉征服英国后,宣称自己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大量没收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和自由农民的土地,把全国可耕地面积约1/6和山林面积约1/3据为己有,其余的分给他的诺曼亲信和随从,并根据分封土地的多少,授以贵族爵位。教会也由诺曼人接管。威廉一世的封臣再将自己的封地分成小块,分赐给自己的附庸。通过分封土地,建立起一套严密的封建等级制度。威廉不仅要求自己的直接封臣宣誓效忠,要求封臣的封臣也对他效忠。   1086年,威廉派出大臣到全国进行调查,编成土地调查书(亦称土地清丈册),详细记载每郡多少土地属于国王,多少属于领主,各领主又有多少附庸,每个庄园有多少土地、牧畜,多少自由农民、依附农民、奴隶,多少森林、草地、牧场、磨坊、鱼塘等,领地上有多少货币收入(见彩图)。编制清册的目的,是为了让国王详细掌握封臣的财产状况,从而要求他们严格履行封建义务。人们害怕这种调查,感到象是面临末日审判一样,因此调查清册被称为《末日审判书》。据这次调查,英国当时的人口约150~200万,贵族 英国历史
  约占4%,自由农民占12%,农奴及其他依附农民占70%以上。这表明诺曼征服后,农奴制迅速发展了。在地方上,国王的权力主要通过各郡郡长贯彻。郡长由国王任命并直接管辖。为商讨国家大事,国王组织枢密院,该院当时又称元老院或国王法庭。诺曼王朝通过以上措施,建立起比法国更加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这是英国封建制的一个重要特点。强大的王权得到中、小封建主、教会和富裕市民阶层的广泛支持,他们要求得到王权的保护。大封建领主反对王权过于集中,但他们封土分散,难以割据一方、同王权对抗。 诺曼征服后,在分封的领地上到处都出现封建庄园。封建庄园是英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领主是庄园里握有全权的最高统治者。庄园土地通常包括领主直接领有地、农奴份地和森林、牧场、池沼等公用地 3部分。劳役地租是主要剥削形式。大部分农民沦为真正的农奴。农奴在英国叫做维兰,拥有15~30英亩份地,为领主服劳役;此外还有边农、茅舍农和奴隶。英国社会封建化的过程是漫长、缓慢、不彻底的,保留了较多的前封建残余。庄园里还有不少自由农民。大封建领主的势力不如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封建主势力强大,封建制度的解体也比其他国家早。这是英国封建制度的又一特征。   大宪章和议会起源 威廉征服后建立起的强大王权对巩固封建秩序起了积极作用,虽有大封建诸侯时起背叛,终未能压倒王室。但国王们连年对外征战,需要诸侯们提供越来越多的军费。到金雀花王朝的无地王约翰统治时期(1199~1216在位),君臣之间矛盾尖锐化。诸侯们要求维持封建的权利义务,约翰王却肆意践踏既成的封建秩序,又在对外战争中失败,丢失了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因此,不仅大封建主,就连支持王权的中、小领主乃至市民也投入了反抗国王的行列。在联合压力下,约翰被迫于1215年 6月接受《大宪章》,与封建主妥协。大宪章本质上是一个封建性文件,是保护封建领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护市民贸易自由这样有进步意义的条文。   但约翰不久就否认宪章,君臣之间内战连绵不断。1258年,亨利三世(1216~1 英国历史
  272在位)为干预意大利战争,又向诸侯索取军费。在1263年爆发的内战中,S. de孟福尔在一些诸侯、骑士和市民支持下获胜,一度俘虏亨利三世和王子爱德华,控制了国家。1265年,孟福尔召集有僧俗贵族、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的大会,此为议会的胚胎。1295年,国王爱德华一世(1272~1307在位)为筹集战费,再次召集议会(见彩图)。除僧俗贵族外,还有每郡骑士代表2人、每市市民代表2人参加,史称“模范议会”。议会此后经常召开,1297年获批准赋税权,14世纪又获立法权。从14世纪中叶起,贵族和骑士、市民逐渐分别开会,慢慢演变出上下两院。议会的出现对以后英国历史发展有积极意义。追问

谢谢,可是您对于其入侵对文化的影响并没有列出啊,有些东西自己可以百度的啦。能对文化影响发表点意见吗

追答

有许多,首先,罗马人,丹麦人和法国人的入侵对当时居住在英国的凯尔特人产生了巨大影响,令英国的本土民族朱特人消失和另另外一个本土民族凯尔特人移民到爱尔兰和苏格兰,英国从此成为了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的领土,一直到今天。

而罗马人则传入了基督教,使英国正式从信奉原始宗教的国家成为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另外,罗马人还传入了文字,英语文字就是从拉丁文演变而来的。另外,罗马人所带来的道路系统,排水系统,和防御体系的知识让英国人的社会发展更趋现代化。

法国人则带来了封建制度,英国从1066年被法国占领后正式从仍然和奴隶制社会相似的社会转变成为封建制度社会。国家从松散的农村族长统治变成由国王任命领主统治,建立了中央集权,使英国的社会得到发展。从法国传入的封建庄园制度为私有化和资本主义萌芽做了提前准备。另外,法国人对英国的长远影响在于他使英国正式溶入欧洲主流社会,英国的统治者在1066年后经常以法国的后裔自居而入侵欧洲大陆,给了英国人成为欧洲强国的借口和野心。

你所提到的北欧丹麦人是维京人的一部分,他们的影响和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差不多,也是为彻底同化和消灭朱特人,驱逐凯尔特人而建立今日的英国民族带来了贡献。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5-18
公元前55,54年,罗马人两次入侵,到407年,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英吉利开始被纳入欧洲人的视线,从原始社会变为奴隶社会的同时,也开始接触了“文明”的概念。
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凯尔特人从英吉利的主导地位上衰落,日耳曼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开始占据英国主流人口。日耳曼文化开始影响英国。
从8世纪末开始,以丹麦人为主体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屡屡入侵英国。-----在抗击丹麦人过程中,以氏族为主体的的社会形态向封建君主制转变。北欧文化传入英国。
英王爱德华死后无嗣,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于1066年率军入侵,同年10月进入伦敦,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在位),史称“征服者威廉”,诺曼王朝(1066~1154)由此建立。----由此,英国确立了封建制度,并融入欧洲大陆。此时的英国作为独立的王国,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文化体系。
----此后,由于英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欧洲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亲戚和敌对关系,除了和苏格兰,爱尔兰的岛内矛盾,基本没受到直接入侵。随着殖民时代的开始,英国开始向全世界传播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
第3个回答  2011-05-18
rs..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