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崇阳县白霓镇古时候叫什么名字?

如题所述

  不知是不是叫:“白霓桥”说起白霓镇,并不陌生,因为我的老家与崇阳县接壤,每次回老家的时候,都会从崇阳县白霓镇的镇中心穿过,每次匆匆的车窗外一瞥,道路两旁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让人很难想象到这是一座古镇。

  初春三月,我来到白霓镇,这次不再是匆匆而过,而是停下脚步,近距离接触打量这座小镇。

  白霓镇位于崇阳县的东部,它东边与江西接壤,南与湖南岳阳相望,北连咸宁、武汉,西邻赤壁。武汉至湖南长沙的 106国道、崇阳至江西修水的省道交汇于此。相传在明代嘉靖年间,当地的一位叫熊白霓的商人为了方便百姓,捐资建桥于大市河上,为铭善举,当地人以熊白霓的名字命名此桥。此后,人们索性将白霓之名扩延到全镇,一直延用至今。

  白霓镇方圆不过100多平方公里,面积虽不大,但历史悠久,文化深厚。1977年,白霓镇出土的商代铜鼓,据考证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成为崇阳古代文明的象征。1979,在该镇出土的兽面纹提梁卣更是青铜艺术瑰宝。建于后唐和宋代的崇阳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石枧堰、远陂堰,至今已越千年,仍灌溉着万亩良田,瀑布飞流,气势壮观。而建于明清年间的石板街,则见证着白霓古镇久远的商贸文化。

  越过镇中熟悉的新街,侧路一转,走上几十步,古香古色的石板街便映入眼帘。在街口寂然横卧的那座石桥,便是传说中的白霓桥。当年,白霓镇人就是以这座桥为中心,在桥头的东边建立店铺,做起各式买卖。并由此形成了一条生意兴隆、远近闻名的商业街巷,一时间贾贩云集,商旅频往。

  据崇阳县地方志的姜主任介绍,明、清以来,当铺和各种商号、大小手工业作坊、商贩摊点、交易市场均集中于此。当年,白霓是长沙至武昌的古驿道必经之地,这条石板街正是驿路的通道。再加之大市河穿过石板街东头,流入陆水河,汇聚于长江,水运也十分便利。

  清末民初,白霓镇是周边地区重要的商贸集镇,这里成了三省交界之地各种土特产品和农副产品的散集地。当地出产的茶叶、乌臼油、羊山纸、稻谷,还有江西一带的桐、茶油,从这里装船运往武汉,然后换回糖、盐、布匹及一些生产、生活必需品,除供应白霓镇本地之外,还远销通山与周边的湖南、江西等地。

  由于白霓镇上物品丰富,商人们诚信经商,特别受到附近江西人青睐。清代诗人沈哲卿曾赋诗描述当时的情景:“城中多共远高栖,办得苏杭百货齐;十字街头人济济,高楼铺面属江西。”时至今日,周边许多的江西人逢年过节,都赶到白霓镇来购置商品。也许正是江西人与本地人频繁来往,以至于当地方言更接近江西口音。

  漫步石板街,迎面而至的青石巷历经岁月洗礼更显幽静狭长,置身满街的朱木门、马头墙和雕栏画柱中,不禁浮想连翩,仿佛穿越时空,一下回到了清朝年间。

  青石条铺成的路面早已被飞逝的光阴研磨得凸凹不平,街旁静静伫立的古老商铺,就像一位年迈的老人,安详地在落日余晖中追忆似水年华。街上最惹眼的是那鳞次栉比的铺面。铺面为杉木板槽门,当地人称为“铺门”,早上卸下来,木板当成铺面,晚上装上去木板又变成了门。如今铺门上曾经鲜艳的朱红色因走过太长的岁月而变得晦暗,布满沧桑,但触摸着这一块块厚实的铺门,依旧能感受到昔日的喧嚣与繁华。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曾经明朗光鲜的铺门如今晦暗而斑驳,石板街上大部分商铺早已大门紧闭。住在石板街的70多岁的刘爹爹告诉我,早些年,由于镇里的新街建立了,镇中心已经从这里转移过去,做生意的也都搬到那边去了,石板街基本上成了居民区。

  沿街漫步,思绪飞扬。想到当年曾经生意繁盛、商铺林立的石板街如今风华全无,心中不免怅然。微风轻拂,送来阵阵清新甜腻的油香味。心中一怔,这不是那麻花的香味吗?小时候我经常买这种清脆香甜的小麻花。听人家说白霓镇的麻花是最正宗、也是最好吃的。在白霓镇,民间生产小麻花已有200多年历史,鼎盛之时,镇上几乎家家户户炸麻花。当地人做好麻花后,挑着担子、推着小车,到湖南岳阳、江西修水等地四处叫卖,深受周边民众的喜爱。

  循着香味,我走到一户做麻花的人家门口,一家人正忙得不亦乐乎。陪同我的白霓镇镇委书记陈洪豪告诉我:“可别小瞧这小小的麻花,我们镇生产的系列麻花早已摆上沪、宁、杭地区的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著名大超市柜台,在全国除拉萨以外的各大省会城市都设有经销点,还远销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白霓镇的支柱产品。”

  儿时的乡土小吃如今竟飘香世界,陈书记的一番话着实令我吃惊。如今,白霓镇已有麻花生产企业60多家,总产值高达近亿元。为了给麻花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今年,白霓镇在106国道旁兴建了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麻花工业园”,其目标是:打造中国麻花第一镇!麻花产业也正在带动着白霓镇的其他产业。

  离开白霓镇之际,我特意一大早起来,独自来到石板街,晨晖笼罩中的石板街分外宁静。时过境迁,石板街昔日的商贸繁华已淹没于历史之中,但其经过几百年来历练和积淀的商业文化与从商之道,如今正在勤劳智慧的白霓镇人身上大放光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06
白霓桥原叫白泥桥是远陂堰一个叫熊白泥的人见一条河从白霓桥过河上没有桥人们过往不便就在该河上修了一道条石卷门桥方便行人人们为了感谢他就将该桥命名为白泥桥后该地有人聚居就用白泥桥当地名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改为白霓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