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医改中的“白色迷宫”具体是指什么?

如题所述

  走出“白色迷宫”
  ——评《中国新医改理念和政策》

  翁晓红

  老百姓反映最持久、最集中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困扰中国多年的现实问题,在大家的热切期盼中,2009年4月,酝酿三年的中国医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医改方案终于面世了。新医改“新”在哪里?改什么?怎么改?未来如何预防?如何看病?如何吃药?老百姓又能从新医改中能得到哪些具体实惠?在这一轮医改中,作为主笔人向国务院提交了“第八套医改建议方案”的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教授的最新著作《中国新医改理念和政策》就为读者解答了这些为人们所密切关注的问题,为我们理解新医改政策提供了指导。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难就难在医疗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涉及非常广的利益群体,并且很难平衡。有人用“白色魔方”、“白色迷宫”等来形容它,可见医改之难。但是医改又不是不可捉摸的,不是没有规律的,“魔方”是可以拆解的,“迷宫”也是有路可循的,让我们在《中国新医改理念和政策》这本书的指导下,走出这座“白色迷宫”!

  “迷宫”的终点:“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这是新医改方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目标,标志着构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时代的开始。从这个方案开始,改写了中国在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方面只重视单位职工、只重视一些有经济收入人群的保障项目的历史;从这个方案开始,强调“人人享有”,强调“覆盖城乡居民”,强调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走出“迷宫”的路线图:理解新医改方案“四梁八柱”的主体框架。“四梁”指的是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八柱”指的是医疗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监管机制、科技和人才保障机制、信息系统、法律制度。

  作为学术界提出“四大体系”(即“四梁”)这一概念的专家,本书作者经过了漫长的调研分析。作者首先研究了我国的历次医改,发现了历次医改不成功的致命的原因,即总是把公共卫生和医疗混为一谈。作者深刻剖析了公共卫生与医疗的不同之处:公共卫生属于纯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承担所有责任;而医疗不是公共产品,应该由不同的利益主体去分担,除了国有资产投入,还应该有非国有资产的投入。这个论断彻底廓清了人们的错误认识,从理论上确立了正确的医改方向,意义非同凡响。

  第一个体系:公共卫生。这是指那些人人都应该获得的卫生资源,特别是健康教育、防疫、计划生育等。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到,国家“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见,公共卫生的地位和重要性已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2003年的“非典”及目前的“甲流”等就是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严峻考验。所以,作者指出,公共卫生的实质是关系着多主体、多方位的最有效的健康干预系统工程。

  第二个体系:医疗服务。包括城市的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供的门诊、住院服务等。以往专家认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仅包括公立医院、国有医院,未把非公立、非国有机构纳入政府的管理框架之内。这样就造成医疗服务的供给不足和供给不均衡,造成了所谓的“看病难”问题,即服务的可及性差;医疗服务及相关费用无序增长超出居民承受能力,以及医疗保障的保障范围有限和保障力度不足,造成了所谓的“看病贵”问题。新医改方案明确指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要取得突破。在这部分,作者对公立医院的改革这一难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医院改革并非简单地回归公益性。医院改革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要不要回归公益性的问题,而是要重新构造一个制度的问题,要深入到这个层面去研究、解决这个难题。作者分别从公立医疗机构的定位、医院改革的困境和方向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应按照非营利组织模式进行公立医院的改革。这就为我国的公立医院改革指明了方向。

  第三个体系:医疗保障。作者认为在医疗保障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覆盖面有遗漏,不同项目之间缺乏配合,医疗保障同预防之间的互动机制没有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滞后。

  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指出,可区分不同层次,医疗救助、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分别由政府承担、国家集体个人分担、个人承担,市场运作。特别强调了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应该齐头并进,都要发展。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政府可以采用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这为商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在商业保险市场中,健康险保费收入占人身险全部保费收入的比重很低,和社会保险相比更是不成比例,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严重滞后。作者强调,在新一轮卫生体制改革中,应发挥市场机制、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作用。

  第四个体系:药品保障。大多数患者都有去医院仅仅看感冒就花去好几百元的“挨宰”经历,这就是目前我国“医药不分家”、“以药养医”的现实情况。医院一半的收入来自卖药,这是很不正常的。作者认为不应该单单只发展一个基本药物制度,而应该把整个药物产业发展起来,应该把药品看作一个系统的问题去加以疏导。若要医药分开,必须政策联动;一堵一疏,两种思路解决“以药养医”的“顽疾”。“堵”就是强制医疗机构一定要用基本药物;“疏”就是要考虑医院在大量使用基本药物以后,医药的药品收入必然降低,政府要保证投入、保障基本药物供应,就能使贵重药物的使用大幅度下降。

  “八柱”是指围绕四大体系所采取的一系列制度保障。

  针对目前各个部门各管一块的问题,作者强调“四梁八柱”是紧密相连的,在实践中完全是一体的,希望决策层制定一个更高的平台进行整合,形成政策合力,推进新医改的顺利实施。

  书中的附录部分还收录了“医改新方案定稿和征求意见稿要点对照”和“新方案定稿和征求意见稿全文对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医改方案。

  读完这本书,你就顺利走出了“白色迷宫”,在兴奋的同时,你还会感觉到幸福:我们的政府是尽责的政府,是体恤民生的政府,是强调“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突出“公平”的政府!

参考资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版权所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