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孩子的几大误区 ?

家庭教育孩子的几大误区? 国外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孩子是否成才是由父母的双手决定的。当前,如何把自己的子女教育成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每个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但大多数家长往往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出现了不少误区。 几大误区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8

第2个回答  2014-05-22
误区一:过早进行知识教育 幼儿教育在家庭中存在这种现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过早地给孩子背上学习的包袱。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知识教育,把家庭变成了学校。过早的知识教育忽视了儿童爱玩、好动的天性,强迫孩子安静地接受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压抑心理。事实上,未到接受知识教育的时候,强迫孩子接受教育,违背了教育的一般规律。有些父母则总是埋怨孩子不聪明,打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 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第二天就问孩子学了几个字,一看孩子在玩,家长就不高兴。其实,幼儿阶段主要是玩,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让孩子们做游戏也是一种学习,孩子在7岁前,要让他们多动手、多活动,让他们快乐地掌握知识。在幼儿教育中,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教育寓于游戏之中,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通过扮演角色做游戏,学习人与人之间相处、交往的正确态度,模仿角色的良好行为,可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第3个回答  2014-05-22
误区三:对孩子溺爱 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使孩子成为爱怎么闹就怎么闹的小皇帝、小公主。这样的家长往往叹息“培养孩子真不容易”!殊不知,自己在教育思路上存在问题。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爱不是科学的爱,而是溺爱。像孩子要什么给什么,随孩子的意;想吃啥就买啥,吃名牌穿名牌,这些都是溺爱的表现。小孩子不懂事,家长应该有所分析,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可而止,如果孩子的要求家长认为不能满足,就是孩子哭闹也不能勉强满足,不过要给孩子讲清道理。如果孩子一哭家长就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他还会哭。 溺爱的另一种表现是,许多家长认为,放手会让孩子“受伤”。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许多家长表示不理解:“两三岁的孩子,就让他们受挫吗?” 接受采访的教育专家说,从婴儿落地开始,他就具有求知的能力,对世界充满好奇。而家长往往不敢放手让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比如不允许孩子玩泥沙,因为太脏;不允许孩子去碰剪刀、锤子,因为太危险。这一切确实避免了大人们的麻烦,可是却禁锢了孩子智力的发展,探索世界的兴趣被削弱了,个性渐渐被束缚。 根据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多的特点,培养孩子意志力的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挫折教育,包括游戏训练、劳动教育等。比如让孩子模仿并参与成人劳动,还可以由家长和老师人为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经历,比如难走的路、在冬天的雪地里扮演哨兵等,家长不要太过于担心孩子受伤。
第4个回答  2014-05-22
误区七:不知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 孩子年小幼稚,如同一张白纸,对大人的言行深信不疑。家长的正确言行会使幼儿学到正确的处事要领;相反则会使幼儿是非不清,甚至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幼儿时期也是行为品德养成的重要时期,而这种养成是要通过行为来实现的。一方面,幼儿非常注意家长的言行,确定他们的言行是否一致;一方面则加以模仿,并在不断的模仿中形成道德标准。所以家长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要用自己的正确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又要让孩子进行模仿,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专家们认为,目前我国很多家长不懂得如何科学育儿,家庭教育多是“情感式+经验式”。虽然城市里有些学校、社区开办了家长学校,但多流于形式。而在广大农村,对家长的教育仍处于空白状态。“如何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还须有关政府部门加倍努力,毕竟,孩子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未来。”最后,年近七旬的席世荣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