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负翁消费带来的危害 [

如题所述

1、消费主义思潮促使了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出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似乎表明了在如今大学校园里“消费主义”的合理性: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趋美的本性。但是由于大学生群体一方面消费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尚未独立,这种特殊性使一些大学生往往要为自己所奉行的消费主义付出高昂的代价。
  随着消费主义在校园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加入“大负翁”、“月光公主”的行列。为了维持生活和还债,一些大学生不知不觉的开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互联网上报道了这样的事件:一名家庭富裕的大学生小杨,3个月时间盗窃校友财物2万余元,记者后来了解到了他让人意外的盗窃原因是,家里为了让他养成节俭的习惯,每个月只给小杨300元的零花钱。这让小杨感觉在同学心目中,丢面子。为了挽回面子,小杨决定自谋资金——靠盗窃同学财物发家。(零我网,2005年11月26日)另一报道则是,正当百万学子为圆大学梦而走进考场时,一名刚刚入学一年的大学生却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为偿还4500元借款,陈某人室抢劫,将中科院一名职工杀死。据陈某交代,因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入学仅一个学期,他的生活费就花光了,还背上了4500元的债务。为了还债,他选择了抢劫。(零我网,2005年11月26日)
  
  2、消费主义思潮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瞩目,对于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也有很多探讨,可以说消费主义思潮也是其中之一。
  “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这是某高校网站BBS上的顺口溜。这看似离谱的几句话,却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具有绝对写真力”。同时也体现了我国贫富分化加剧的现实所导致的大学生消费水平差异性。现在,大学校园内庞大的贫困生群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他们的消费水平较低,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而消费主义下的某些学生的炫耀性消费则给贫困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经济压力,许多贫困生都具有明显的抑郁心理,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自卑感。“比如大学里的贫困学生没有钱参加同学的聚会和各种高消费活动,就只能选择和同学主动疏远,这种现象叫做‘自我排斥’。”
  
  3、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了大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众所周知,良好的品质是一个成功人生的必备条件之一,而消费主义在校园盛行却影响了大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与节俭、诚信等这些良好品质相反,消费主义带给大学生的却是奢侈、欺骗等不良习惯。
  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这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一个显著特征,而且他们大多数“娇生惯养”,不知道父母挣钱供其念书的辛苦,自己又没有理财的概念,看到喜欢的东西,不假思索就买,即使自己不需要,也往往因为别人都有,就盲目攀比,出手大方。有些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往往采取欺骗手段,向父母提出超出实际的要求。当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一些大学生便向同学借债或打起自己学费的主意。有资料显示,某校曾对125名没有交纳学费的学生进行摸底,结果发现,除经济困难的学生外,有27人买了电脑,23人新增或更换了手机,34人则在国庆节期间外出旅游。目很多大学里都会有因挥霍学费而自动退学的大学生,可以说他们挥霍掉的并不只是一些他们看得到的钞票,而是还有他们看不到的自己的美好前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