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转变职业中专生的数学学习方式麻烦告诉我

如题所述

【摘要】:“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职业中专中不少学生早已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我们教师要从学生全面发展出发,转变观念,立足课堂,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让职业中专的数学教学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 学习方式  转变
职业中专中学生学习的重心是学专业、学技能。随着学习重心的转移,中专生对数学一类的基础文化课采取的是淡然甚至是漠视的态度。加之不少学生早已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思维的僵化、神情的漠然是学生在课堂上常有的现象。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职业中专中的数学教师要从学生全面发展出发,为学生将来考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职业中专的数学教学有新的突破。 什么是学习方式(learning approach)?“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一个组合性的概念,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
如何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呢?总的来讲,我觉得要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我认为应从以下四点去实现这个转变:
一、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其教学方法是讲授几乎占据全部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只管讲,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为此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教学合一”的思想并在教育实践中具体实施。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培养人”、“以人的发展为本”这样一个高度,视数学教学为人的发展的一种方式,学生的主动学习是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的必然方式,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学习才能既提高数学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养成创造性人格。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了。
二、变“掌握知识”为“应用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是“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数学本身不是数学符号,它有丰富的内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课堂上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只讲书本知识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数学教学仍旧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其实我觉得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知识就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讲授“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安排简单的银行存款中的单利和复利的计算。这样训练不仅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识,还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掌握知识”为“应用知识”。
三、变“灌输教学”为“共同探讨”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教师的主导,课堂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灌输式的讲授法,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听讲、模仿、记忆、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学习畏惧、没有兴趣,认为数学就是做题目,学数学没有用,这就不仅在客观上由于教师的控制太多影响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而且在学生主观上也缺乏主体参与的意向。因此,应该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是对学习本质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个互动的良好环境和平台,要主动了解、积极思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包括心理上的、数学上的、认知上的,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帮助,更好地、更有效地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以求共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各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一起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在争辩中得到了真理,在互动、交流中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了知识,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友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参加到教学中,创造性的去学。
四、变“单媒体”为“多媒体”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教育的一个新视点、新窗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利用计算机的人机交互作用以及融声音、图形、文字于一体的认知环境的优势,使电脑、网络技术成为学习手段之一。而且这种学习方式必将演变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主流,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网络获得信息进行思考,同时,转变了课堂中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如讲授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这一部分时,可以借助几何画板,通过点M在y=sin(x)和y=cos(x)图象上的运动,并同时显示点M的坐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的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又可以通过动画使学生感受到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这样本来单调枯燥无味的点、曲线在数学课上显得更加生动有趣,一改古板的数学教学模式,学生必然能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就可以变难为易,提高学习兴趣与教学效率。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巩固深化对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调动学生对数学实践和探索的积极性。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文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总之,面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挑战,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这是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担负起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教师不仅要重视它,而且要把它作为一项研究去行动实施,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