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霍元甲这个人吗?有谁可以向我介绍一下他..

如题所述

  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 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烈,充满传奇色彩。

  生平

  霍元甲生在一个迷踪拳(又名燕青拳,相传是梁山好汉卢俊义和燕青所创)的世家。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霍恩第有三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栋,元甲排行第二。据说霍元甲幼年体弱,父亲霍恩第不让他习武,可是霍元甲暗中练习,并在24岁那年击败了一位外乡高手。这个传说被拍成了电视剧。

  霍元甲成年后在天津经营药材商店,后到上海办“精武体育会”(精武门),为发扬中华武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上海,他曾经在擂台上击败俄罗斯大力士(有资料显示,俄罗斯大力士没有被霍元甲亲自击败,而是当霍元甲答应了比武以后,俄罗斯拳手放弃了比赛。)有一次日本一个大力士团来中国要求比试,霍元甲因病为理由派弟子刘振声接战比试,结果打败了日本力士。“精武体育会”是1910年由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的武馆,霍元甲在创立精武体育会之后数月内即逝世。元甲被商会下毒而死。

  霍元甲幼时体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显一时的秘宗拳师。他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元甲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后为父知,受责。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 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踪拳」,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光绪22年(1896),山东大侠刘振声慕名来津,求拜于元甲门下。霍察其正直,遂收为弟子。从此破了霍家拳「传内不传外」的先例。 元甲侠肝义胆。光绪24年(1898),谭嗣同变法遇难,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难津门,与元甲一见如故,遂成至交。后王子斌在京遇难,被八国联军枭首示众。元甲与刘振声潜入京城,盗回首级,并取得《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协助,将义士身首合葬,尽了朋友之义。

  光绪27年(1901),有一俄国人来津在戏园卖艺,他在报纸上登出广告,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见了广告,并听说俄国人还当场信口雌黄,侮蔑中国人无能,极为气愤,当即邀怀庆会馆主人农劲荪和徒弟刘振声前往戏园,见到俄国大力士在台上吹嘘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国”如有能者,可登台较量。霍元甲在台下哪里还坐得住,不顾众人劝阻,一个箭步,气宇轩昂地跳上戏台,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东亚病夫’霍元甲,愿在这台上与你较量”。此时翻译将霍元甲生平来历告知俄国人。此俄国人闻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连忙将霍元甲让进后台,霍元甲当场质责俄国人:“为何辱我中华?”并提出三个条件:一是重登广告,必须去掉俄国人是“世界第一”的说法;二是要俄国人公开承认侮辱中国的的错误,当众赔罪谢过;否则就是第三个条件:我霍某要与之决一雌雄,并命其当机立断,色厉内荏的俄国力士哪敢出场比武,只好答应了前两个条件,甘愿登报更正和公开承认藐视中国人的错误,从而灰溜溜地离开了天津。

  宣统元年(1909),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登广告,辱我「东亚病夫」。霍应友人邀赴上海约期比武。慑于霍元甲拳威,对方以万金作押要挟,元甲在友人支援下,答应愿出万金作押。对方一再拖延,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文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并声言」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霍公之声威使奥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胆而逃,连公证人,操办者也逃之夭夭。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 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会长率十余名技击高手与霍较艺,败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间见霍呛咳,荐日医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于9月14日身亡。终年42岁。
  霍元甲逝世后,当时精武会弟子和上海武术界爱国人士为霍元甲举行了隆重葬礼,敬献了“成仁取义”挽联,安葬于上海北郊。转年,由弟子刘振声扶柩归里,迁葬于小南河村南。 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各地分会相继分起,十数年后,海内外精武分会达43处,会员逾40万之众。

  有传说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药害死之后,他的爱徒陈真替他报仇。这个传说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龙搬上银幕(电影《精武门》,李小龙演陈真)。但其实历史上并没有“陈真”这一个人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22
霍元甲,字俊卿,生于清朝同治七年,即公元1869年,祖祖辈辈居住在天津西郊小南河村。
小南河村有600多年的历史,当年,这个武术世家以种田为生,过着与大多数村民一样的农家生活。年轻的霍元甲干得大多是力气活。英雄与那个时代大多数中国农民走过的路并无二致。霍元甲故居,以前只是三间土坯房。经过翻修,现在已经是青砖瓦房了。故居基本上保持了霍元甲当年的生活境况,屋内陈列着霍元甲使用过的农具,只有那些练武的家当证明着这家人的与众不同。
霍家的祖传功夫“秘宗拳”,也叫“霍氏练手拳”,在霍元甲这一代终于向世人撩开了神秘的面纱。这个会功夫的农民在被人奉为是“大英雄”之前一直到三十几岁都在为生计而默默奔忙于乡下和天津卫之间。最初是防身自卫,后来更多的是为别人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侠义之举使霍元甲在天津卫渐渐有了名气。不过真正让霍元甲名扬天下的,还是他几番与洋人打擂比武。

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饱受列强的宰割欺凌,霍元甲的拳头打出了国人的志气,他豪迈地宣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霍元甲的凛然大义让国人扬眉吐气。
霍元甲在上海挺身而出,以“专收各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的勇气再一次吓跑不可一世的外国挑衅者,大长国威,从此声名远播。1910年6月,霍元甲创办“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叫“精武体育会”。这也为霍元甲赢得了“精武大侠”的美名。如今精武体育会已遍布国内外,尤其在东南亚一带颇为盛行,会员多达几十万。这个“以国术为根本,以武术为皈依”的民间体育社团,高举“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大旗,留下了许多传奇佳话。

孙中山先生对霍元甲“以武保国强种”的胆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精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孙中山亲临大会,为“精武”会刊撰写序文,他亲笔题写的“尚武精神”四个大字至今仍为人所乐道。

霍元甲生在一个门户观念极强的年代里,但他能够屡屡冲破门派的束缚,兼容并蓄,以少有的开放性观念面对天下武林,真诚倡导“拳术天下公有”的思想。霍元甲创办精武会仅仅三个月之后,便于1910年9月14日不幸逝世,民间一直流传着他是被日本人害死的。
霍元甲去世后先是安葬在上海公墓,1911年他的弟子扶柩归里,将他葬于小南河村。1991年天津人修建了这座陵园供人瞻仰。
霍元甲一辈子只有一段婚姻,妻子王氏一直生活在小南河村,直到1960年去世,活了92岁。霍元甲夫妇去世时间相隔50年,最终安葬在了一起。现在霍元甲的墓地就是他与结发妻子的合葬墓。

霍大侠的家乡是一个素有“尚武精神”的地方,霍元甲文武学校就是在这种氛围下积聚人气,并且打出了局面。学校与霍元甲墓园和纪念馆相邻相连,成为了小南河村“能文擅武”的一面金字招牌,也是这个“武术之乡”对尚武精神的一种实实在在的传承。许多痴迷中国功夫的老外也都慕名而来,影响日益深远
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霍恩第有三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栋,元甲排行第二。据说霍元甲幼年体弱,父亲霍恩第不让他习武,可是霍元甲暗中练习,并在24岁那年击败了一位外乡高手。这个传说被拍成了电视剧。

霍元甲成年后在天津经营药材商店,后到上海办“精武体育会”(精武门),为发扬中华武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上海,他曾经在擂台上击败俄罗斯大力士(有资料显示,俄罗斯大力士没有被霍元甲亲自击败,而是当霍元甲答应了比武以后,俄罗斯拳手放弃了比赛。)有一次日本一个大力士团来中国要求比试,霍元甲因病为理由派弟子刘振声接战比试,结果打败了日本力士。“精武体育会”是1910年由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的武馆,霍元甲在创立精武体育会之后数月内即逝世。元甲被商会下毒而死。

霍元甲幼时体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显一时的秘宗拳师。他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元甲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后为父知,受责。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 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踪拳」,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光绪22年(1896),山东大侠刘振声慕名来津,求拜于元甲门下。霍察其正直,遂收为弟子。从此破了霍家拳「传内不传外」的先例。 元甲侠肝义胆。光绪24年(1898),谭嗣同变法遇难,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难津门,与元甲一见如故,遂成至交。后王子斌在京遇难,被八国联军枭首示众。元甲与刘振声潜入京城,盗回首级,并取得《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协助,将义士身首合葬,尽了朋友之义。

光绪27年(1901),有一俄国人来津在戏园卖艺,他在报纸上登出广告,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见了广告,并听说俄国人还当场信口雌黄,侮蔑中国人无能,极为气愤,当即邀怀庆会馆主人农劲荪和徒弟刘振声前往戏园,见到俄国大力士在台上吹嘘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国”如有能者,可登台较量。霍元甲在台下哪里还坐得住,不顾众人劝阻,一个箭步,气宇轩昂地跳上戏台,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东亚病夫’霍元甲,愿在这台上与你较量”。此时翻译将霍元甲生平来历告知俄国人。此俄国人闻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连忙将霍元甲让进后台,霍元甲当场质责俄国人:“为何辱我中华?”并提出三个条件:一是重登广告,必须去掉俄国人是“世界第一”的说法;二是要俄国人公开承认侮辱中国的的错误,当众赔罪谢过;否则就是第三个条件:我霍某要与之决一雌雄,并命其当机立断,色厉内荏的俄国力士哪敢出场比武,只好答应了前两个条件,甘愿登报更正和公开承认藐视中国人的错误,从而灰溜溜地离开了天津。

宣统元年(1909),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登广告,辱我「东亚病夫」。霍应友人邀赴上海约期比武。慑于霍元甲拳威,对方以万金作押要挟,元甲在友人支援下,答应愿出万金作押。对方一再拖延,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文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并声言」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霍公之声威使奥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胆而逃,连公证人,操办者也逃之夭夭。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 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会长率十余名技击高手与霍较艺,败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间见霍呛咳,荐日医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于9月14日身亡。终年42岁。
霍元甲逝世后,当时精武会弟子和上海武术界爱国人士为霍元甲举行了隆重葬礼,敬献了“成仁取义”挽联,安葬于上海北郊。转年,由弟子刘振声扶柩归里,迁葬于小南河村南。 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各地分会相继分起,十数年后,海内外精武分会达43处,会员逾40万之众。

有传说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药害死之后,他的爱徒陈真替他报仇。这个传说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龙搬上银幕(电影《精武门》,李小龙演陈真)。但其实历史上并没有“陈真”这一个人物。
第2个回答  2007-05-21
有啊:霍元甲,字俊卿,生于清朝同治七年,即公元1869年,祖祖辈辈居住在天津西郊小南河村。
小南河村有600多年的历史,当年,这个武术世家以种田为生,过着与大多数村民一样的农家生活。年轻的霍元甲干得大多是力气活。英雄与那个时代大多数中国农民走过的路并无二致。霍元甲故居,以前只是三间土坯房。经过翻修,现在已经是青砖瓦房了。故居基本上保持了霍元甲当年的生活境况,屋内陈列着霍元甲使用过的农具,只有那些练武的家当证明着这家人的与众不同。
霍家的祖传功夫“秘宗拳”,也叫“霍氏练手拳”,在霍元甲这一代终于向世人撩开了神秘的面纱。这个会功夫的农民在被人奉为是“大英雄”之前一直到三十几岁都在为生计而默默奔忙于乡下和天津卫之间。最初是防身自卫,后来更多的是为别人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侠义之举使霍元甲在天津卫渐渐有了名气。不过真正让霍元甲名扬天下的,还是他几番与洋人打擂比武。

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饱受列强的宰割欺凌,霍元甲的拳头打出了国人的志气,他豪迈地宣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霍元甲的凛然大义让国人扬眉吐气。
霍元甲在上海挺身而出,以“专收各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的勇气再一次吓跑不可一世的外国挑衅者,大长国威,从此声名远播。1910年6月,霍元甲创办“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叫“精武体育会”。这也为霍元甲赢得了“精武大侠”的美名。如今精武体育会已遍布国内外,尤其在东南亚一带颇为盛行,会员多达几十万。这个“以国术为根本,以武术为皈依”的民间体育社团,高举“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大旗,留下了许多传奇佳话。

孙中山先生对霍元甲“以武保国强种”的胆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精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孙中山亲临大会,为“精武”会刊撰写序文,他亲笔题写的“尚武精神”四个大字至今仍为人所乐道。

霍元甲生在一个门户观念极强的年代里,但他能够屡屡冲破门派的束缚,兼容并蓄,以少有的开放性观念面对天下武林,真诚倡导“拳术天下公有”的思想。霍元甲创办精武会仅仅三个月之后,便于1910年9月14日不幸逝世,民间一直流传着他是被日本人害死的。
霍元甲去世后先是安葬在上海公墓,1911年他的弟子扶柩归里,将他葬于小南河村。1991年天津人修建了这座陵园供人瞻仰。
霍元甲一辈子只有一段婚姻,妻子王氏一直生活在小南河村,直到1960年去世,活了92岁。霍元甲夫妇去世时间相隔50年,最终安葬在了一起。现在霍元甲的墓地就是他与结发妻子的合葬墓。

霍大侠的家乡是一个素有“尚武精神”的地方,霍元甲文武学校就是在这种氛围下积聚人气,并且打出了局面。学校与霍元甲墓园和纪念馆相邻相连,成为了小南河村“能文擅武”的一面金字招牌,也是这个“武术之乡”对尚武精神的一种实实在在的传承。许多痴迷中国功夫的老外也都慕名而来,影响日益深远。

参考资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26438098.html

第3个回答  2007-05-23
1909年3月,秘宗拳宗师霍元甲受陈其美、陈公哲等人之邀来到上海。三败洋人。1909年夏霍元甲师徒数人移居闸北王家宅,奠定了精武体育学校的校址。

同年8月,霍元甲病逝于上海,终年53岁。1912年,著名武侠小说家向恺然(平江不肖生)先后出版《拳术》和《近代侠义英雄传》两部作品。根据传闻,他杜撰出霍元甲之死是被日本医生秋野用毒药毒死,以后人们以讹传讹,事实遂被严重歪曲。

关于霍元甲患病及逝世经过,精武体育会创办人之一陈公哲曾写过以下文字:“霍先生原患有咯血病,自寓所深居时,时发时愈。日人有卖仁丹药物者,时到旅邸,出药示霍,谓之可愈咯血而治肺病。霍先生信之,购服之后,病转加剧。霍先生得病之由,谓少年之时,曾练气功,吞气横阙,遂伤肺部,因曾咯血,面色蜡黄,故有黄面虎之称。自迁之王家宅后,霍先生病转加剧,由众人送入新闸路中国红十字会医院医治二星期,即行病逝。众人为之办殓,移厝于河北会馆,时在1909年阴历八月间。越一年运柩北返。”陈公哲是邀请霍元甲来沪的发起人之一,又是霍元甲与奥皮音商量比武事宜的翻译,直至霍病逝,他和霍元甲接触频繁,友谊甚笃。因此,关于霍元甲的死因,陈公哲所述应该是可信的。由此可见,霍元甲不是因为误伤日本柔道家而被日本医生用药毒死,而是因原患咯血症转剧送医院医治无效而死。
霍元甲之死并非日本人所为,而是因病而死。持这种说法的人特别指出:“1912年,著名武侠小说家向恺然(平江不肖生)先后出版《拳术》和《近代侠义英雄传》两部作品。根据传闻,他杜撰出霍元甲之死是被日本医生秋野用毒药毒死,以后人们 以讹传讹,事实遂被严重歪曲。”

支持这种说法的根据是,就霍元甲患病及逝世经过,精武体育会创办人之一的陈公哲曾写过以下文字:“霍先生原患有咯血病,自寓所深居时,时发时愈。日人有卖仁丹药物者,时到旅邸,出药示霍,谓之可愈咯血而治肺病。霍先生信之,购服之后,病转加剧。霍先生 得病之由,谓少年之时,曾练气功,吞气横阙,遂伤肺部,因曾咯血,面色蜡黄,故有黄面虎之称。自迁之王家宅后,霍先生病转加剧,由众人送入新闸路中国红十字会医院医治两星期,即行病逝。众人为之办殓,移厝于河北会馆。越一年运柩北返。”

持病死论一说者总结说:“陈公哲是邀请霍元甲来沪的发起人之一,又是霍元甲与奥皮音商量比武事宜的翻译,直至霍病逝,他和霍元甲接触频繁,友谊甚笃。因此,关于霍元甲的死因,陈公哲所述应该是可信的。由此可见,霍元甲不是因为误伤日本柔道家而被日本医 生用药毒死,而是因原患咯血症转剧送医院医治无效而死。”

比以上说法更过分的是,还有人说,当年为霍元甲治病的日本人,是霍元甲的好朋友。2000年,新华网天津8月6日发过一则专电,对霍元甲是因病而死一说给予反驳,尤其是对新近出现的“日本人是霍元甲的好朋友”的谬论表示极大不满。这则专电指出:“霍元 甲之孙霍文廷,日前与天津市西青区文化局有关同志,经过深查细访,进一步证实日本人是杀害霍元甲的元凶。近几年来,社会上有人提出‘日本人是霍元甲的好朋友,曾为霍元甲治病出了不少力。霍元甲是因生病正常死亡的’。霍氏家族历来就知道他们的先辈霍元甲是死 于日本人之手,对于有人为日本人开脱,他们从家族和民族感情上都难以接受。从去年开始,霍元甲的二孙、现居住在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村的霍文廷老人,会同西青区文化局的同志,多次到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霍元甲曾经活动过的武林会馆,走访调研,并翻阅了大量 资料,证实所谓霍元甲的日本朋友,正是杀害霍元甲的元凶。日本人以帮助霍元甲治病为名,买通关节,在中药中投放慢性烂肺药,使本来可以治好病的霍元甲死于非命。”这则专电还说,“目前这本调查材料正在编辑中。不久将印刷出版,公布于世”
第4个回答  2007-05-24
有,是近代人
霍元甲(1869—1910)字俊卿,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天津西郊)人,出身武术之家,排行第四,自幼体弱多病,其父不许他练武,也不让他跨入习武房,求艺术心切的霍元甲无奈只能偷看其父与诸兄练武,到了夜深人静,独自一人在枣园里依样练习,从不间断,后经其父与诸史指点渐入艺境,经十作年披星戴月的磨炼,练就一身高超本领,却深藏不露,无人知晓。霍元甲自幼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为人谦虚,待人恭谨,说话诚恳,衣着俭朴,受人尊重。年轻时代以挑担卖柴谋生,当地地痞恶棍经常寻事挑衅。一次霍元甲以武力教训,打败了几十个人,从此,霍元甲在整个天津城名声大增。以后,霍在天津先当码头装卸工,后到淮庆药栈帮工,与药栈掌拒农劲荪成为知友,逐步开阔了爱国修身的视野。

1901年, 一俄国力士在天津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并说“第二是英国人”,“第三是德国人”,霍元甲闻知后,愤然说“我国竟无一人吗?” 便挺身而出,前往较量。俄国力士被他的大无畏气概所慑,知非霍的对手,便老老实实登报更正后逃去,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1909年冬,西洋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北四川路52号阿波罗影戏院表演健美时口出狂言, 要与华人较量,并以轻蔑的口吻称华人为“东亚病夫”。 引起了沪上以同盟会骨干陈其美及农劲荪、陈铁生、 陈公哲等爱国人士的极大义愤,经商议邀请霍元甲到沪与奥皮音比试。 1909年12月下旬, 霍元甲偕弟子刘振声抵沪与奥皮音比武。据当时《时报》刊登张园主人设擂比武广告说:“中国大力士霍元甲君为北省拳术之冠,去年在敝园演技三日无不称赞。” 奥皮音闻讯托辞要去外埠,故相约于次年春比高低。

1910年4月,霍元甲偕其徒刘振声第二次抵沪, 经数度商洽,订立生死条款,再一次约奥皮音在张园搭架擂台比武 。但奥皮音害怕霍元甲的高强武艺,仍失约未到, 不战而遁。自此,霍元甲威名大振,扬名沪上。同盟会成员陈其美运筹帷幄,顺势提出“希望十年内训练出千万名既有强健体魄, 又有军事技能的青年以适应大规模革命运动和改良军事的需要。经商议,决定创办 中国精武体操会(上海精武体育会前身),农劲荪任会长, 霍元甲主持武术技击训练并习军事。1910年6月以霍元甲的名义在《时报》上刊登上述消息。我国第一个民间体育组织诞生了。 霍元甲曾偕徒刘振声应邀与日本柔道师切磋技艺时不慎误伤了对方,无意中与日本人结下怨恨。正当霍元甲主持精武体操会精心培养骨干,以图大展伟业之机,却遭到日本人的陷害,误服了日人的“慢性烂肺药”不幸英年早逝,为精武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霍元甲是精武体育会的先驱和精神支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