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如题所述

所谓“三全育人”,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者的简称,具体来说:

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学校成员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两课”专业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家庭主要是指父母亲;社会主要是指由校外知名人士、优秀校友等;学生主要是指学生中的先进分子。

全程育人,是指学生一进校门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结束,从双休日到寒暑假,学校都精心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

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

扩展资料: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教育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被育之人、育人之人,还要关注所服务之对象--国家和人民,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着眼点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就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第二,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

人的发展既包括人自身的发展,也包括社会为人的发展所提供的条件。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能力、提升人的品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就是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将个体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养成统一起来,使之能够在复杂多元、快速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正确进行知识选择和创新。

第三,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

教育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最大需要。教育发展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教育需要,特别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渴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及其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权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真正体现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关注人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

所谓机会均等是指人人在教育活动和过程中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让所有人都能够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是教育最崇高的理想。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保障人人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是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五,满足每个人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满足每个人的个性需要和他们的期望。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概念,就是为每个人提供一个有效的教育机会,同时符合每个学生或学习者不同的需求,也就是要让每个人获得他所需求的有效的学习机会。

育人为本教育思想要求教育既要了解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也要了解到每个人、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个性,使教育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他们的期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育人为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8

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学校成员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两课”专业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家庭主要是指父母亲;社会主要是指由校外知名人士、优秀校友等;学生主要是指学生中的先进分子。?

全程育人,是指学生一进校门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结束,从双休日到寒暑假,学校都精心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

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

扩展资料: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把学生以小组或宿舍为单位,学校全体教师都参与育人,都担任导师,每个导师负责一个或几个小组或宿舍。

全员育人导师制要求全体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的整个教育过程,从学习、生活到德育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和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

全员育人导师制 ,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入手,利用心理暗示效应 ,达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班级积极团结向上;校园安全和谐文明;教师素质提高和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主题活动课能把单纯的班主任说教,变为全员参与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把班会的时效性和连贯性有机结合起来,变班会由班主任主宰为学生主动参与,变班会的问题批评为正面激励来消除问题。各个学校实验效果明显。

1、校园文化浓厚,教室窗明几净,宿舍整洁条理。

很多学校,校园卫生学生能自觉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校园内基本杜绝了乱丢乱扔垃圾的现象,卫生天天保持良好,营造了一个井然有序干净的学习环境。

2、学生明理守信,言行规范。

全员育人导师制能把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的多了,顶撞老师,违纪的同学少了。处处会听到老师早、校长好、同学好的亲切问候,不文明的声音在校园内绝迹了。课间操口号响亮、富有朝气,引来周边兄弟学校来校观摩、指导工作。

3、学习秩序井然,学习风气日趋浓厚。

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大,信心充足,目标明确,干劲十足,课堂效率提高了。读书学习蔚然成风,精神状态旧貌换新颜,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的风气正在日益形成。

4、家长喜看学生变化。

周村实验中学一位家长在给学校信中写到:“孩子比以前改变了很多,自己的事自己做了,饭菜也不挑剔了,经常与我们沟通,学习有了信心,感谢学校开展励志教育活动。”

家长到校或打来电话反映,孩子在思想方面有很大的改变,尊敬家长,懂礼貌了,在家努力学习,懂得礼让他人,主动替家长干活等等,家长对孩子的变化感到满意。

5、育人理念得到提升,工作方法贴近学生。

学校把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课题实施,立足学校实际,立足学生实际,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了班主任和导师的育人艺术,提高了育人素质。

教师实现了从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转变;实现了从学生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实现了从面向少数到面向全体的转变;实现了从成就学生到解放教师的转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全员育人导师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1

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解释如下:

1、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以及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2、全过程育人。是指学生从初入校门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结束,学校都需要安排思想政治教育。

3、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和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

扩展资料:

教育育人的功能如下: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2、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现代社会重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包括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

3、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人才,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6
所谓“三全育人”,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者的简称,具体来说:�
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学校成员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两课”专业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家庭主要是指父母亲;社会主要是指由校外知名人士、优秀校友等;学生主要是指学生中的先进分子。�
全程育人,是指学生一进校门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结束,从双休日到寒暑假,学校都精心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
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2-21
全过程育人就是整个过程都在教育别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