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商务商会运作是传销吗

如题所述

广西北部湾商务商会运作已经为警方证实为传销,以下为广西南宁市良庆区区委书记回复:

据调查,所谓“中国商务商会运作”只不过是一种骗人的噱头,一个名不副实的传销“外衣”,其实质依然是传销,它同时具有拉人头、收取高额入门费、团队计酬等多种特点。

“中国商务商会运作”式传销一般无任何商品实物,主要借口称“投资、融资开发北部湾”、“投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参与西部大开发”等等之名,对加入者销售一种所谓“份额/产品”的抽象物。“份额/产品”在传销过程中与其它普通传销实物商品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一样,都是充当了传销组织谋取非法利益的媒介。

“中国商务商会运作”传销组织者所声称的投入69800元就可以得到980万元以及每份产品的45%作为国税和企业成本及利润等均属子虚乌有,“中国商务商会运作”的实质依旧是传销诈骗,是极少数人敛财的把戏,绝大多数参与者会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

传销组织通过编造谎言,让不少急于求富的人萌生幻想,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从而落入传销陷阱难以自拔。传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杀熟”,参与者为骗钱不惜将朋友,甚至父母、配偶、亲戚都拉入传销泥潭,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信任度严重下降,极大地破坏了社会诚信道德体系。

“中国商务商会运作”更是以广西经济腾飞聚集资本为借口,通过对国家领导人讲话及相关政策的断章取义,谎称“中国商务商会运作”已得到政府的默许和政策支持,并以参与人过多将导致金融资本泡沫为理由,将各种专项宣传打击活动曲解为政府有意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企图给“中国商务商会运作”披上合理、合法的外衣,具有很强的蛊惑性。

甚至有部分所谓的“成功人士”为蒙骗下线,花自己的本钱“装成功、装有钱”,经常请吃请喝,出入高档消费场所,为的就是造成一种“行业”很容易赚到钱的假象,从而使更多人上当受骗误入传销陷阱。

我城区党委、政府一直以来都把打击传销工作列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常态化打击和联合打击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的机制,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小区的打击整治力度。

请您不要上当受骗,并尽快与我城区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电话:0771-4300100)或公安(联系电话:110)、工商(联系电话:12315)等职能部门取得联系,以便我城区职能部门进一步核实情况并及时采取行动,对传销组织进行严厉打击。

扩展资料:

以下为法院对“广西北部湾商务商会运作”传销组织头目宣判:

2018年12月19日,江南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涉及24名被告人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犯罪案件。钟某、田某等24名“传销老总”被控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出庭受审。他们以“商务商会运作”的方式,引诱外省人员到南宁从事传销活动。当天,因被告人众多,涉及传销参与人员庞杂,庭审一直从上午持续到晚上,案件将择日宣判。

当天上午,江南区法院一号法庭内座无虚席,部分被告人家属到庭旁听了庭审。9时30分,随着法官敲响法椭,24名“传销老总”被法警带入法庭。该案被告人原籍涉及辽宁沈阳、黑龙江齐齐哈尔、山东烟台等地。

来自辽宁新民市的“80后”“传销老总”钟某,在当日受审的被告中,不少人都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加入传销组织之前,钟某在老家做生意,日子也过得不错。2014年,其从事传销的朋友邀请他来南宁考察。在南宁,在朋友的不断鼓吹下,他对传销深信不疑。

加入传销组织后,钟某迅速发展下线,当天同时出庭受审的雍某明、田某等人为其下线成员。截至去年7月3日,钟某线下传销人员田某等人已达老总级别。当天,因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钟某在西乡塘区被公安人员抓获。7月4日被江南公安分局刑事拘留,8月11日由江南公安分局执行逮捕。

经依法审查查明,2014年以来,钟某在南宁市建立以其为核心、名为“商务商会运作”(又名“纯资本运作”“连锁销售”)的传销组织,行业名为“博士”(音)。

该传销组织以申购份额的形式,要求参加者交纳3800元至50800元不等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业务员、业务组长、主任、经理、老总的顺序组成层级,根据各人伞下直接或间接发展的成员数量作为提成的依据,引诱组织成员不断发展他人加入该传销组织。

公诉机关认为,钟某、刘某等24人以参与“商务商会运作”为名,要求参加者以购买份额的方式获得加入资格,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返利依据,诱使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传销组织,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24名被告人的行为均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依法应当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追究24名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庭审当天,因涉案人数众多,案情复杂,庭审一直从上午9时30分持续到晚上。据悉,此案将择日开庭宣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网友南宁旅游险掉入传销陷阱 官方:系诈骗

参考资料来源:广西新闻网-打着高额回报的幌子诱人入局 24名传销"老总"受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9

广西北部湾商务商会运作已经被警方定义为传销行为,以下为警方抓捕传销组织报道:

据北海警方披露,2012年3月20日晚间22时,警方对当地一住宅小区出租屋进行突击清查,将正在汇总资金的尹某等9名传销骨干抓获,当场查扣传销现金25.7万元,银行卡12张,以及传销书籍、记账本和学习资料一批。

警方介绍,仅读过三年小学、从未出过远门的尹某于2008年10月被亲戚骗到北海加入“资本运作”,通过诱骗多名亲戚加盟而当上传销“老总”。

2012年2月初,尹被警方驱散后又串通传销滞留人员禇某定、聂某珍夫妇一起,自立“资本运作商会”门户,以“北部湾大开发搞‘商业商会’项目很赚钱”为诱饵,诱骗亲朋好友加盟其中以敛财。

警方称,从今年2月初至落网的近50天时间里,该组织发展下线47人,收取传销现金300余万元。尹某除留下部分现金作为“提成奖励”及日常开销外,大部分资金存入其妻符某、表妹陈某及其本人在云南开的银行账户。警方在审讯查证后,在云南警方的支持配合下,将符某、陈某2人账户的77万元传销资金冻结。

扩展资料:

以下为传销组织以找工作诱骗进行传销并控制人身自由被警方解救报道:

2017年9月11日,新疆女子小丽(化名)被北海市银海公安分局打传队民警从一个传销窝点解救出来时,双眼红肿,脸色憔悴。随后,她向警方讲述了自己一步步落入传销窝点的经历。

小丽今年26岁,2017年8月上旬,她通过手机微信“摇一摇”认识了女网友苏某。聊天中,苏某自称是北海一家工厂的人事部主任,正想找事做的小丽十分高兴,便表现出求职的意向。苏某爽快地签应了,让小丽来北海找她,还说会到火车站迎接。见苏某这么热情和爽快,小丽于8月16日从老家乘坐了65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北海。

随后,苏某带着小丽前往她租住的出租屋。在跟着苏某进入所谓的家后,小丽发现,房屋里还居住着不少人,苏某称是公司的“同事”。小丽当即怀疑自己被骗到传销窝点了。当天晚上,传销团伙内的“老板”开始给他们上课,进行“洗脑”,讲组织内的结构、经商的方式、经营的模式,以及一些经商的小故事,并说第二天要带他们去东兴游玩。

接下来的日子当中,“老板”等传销人员继续上课“洗脑”。平时可以聊天、打牌、下棋等,“老板”还带着她们到处去逛,“讲解”国家对北部湾的政策。传销组织打着“资本运作” “商务商会运作”等旗号,鼓吹投资69800元,可以回报1040万元。渐渐地,小丽越陷越深,于是对家里谎称在这边和朋友合伙做生意,让家里打10万块过来。

小丽的母亲邵女士发现事情不对,立即买了赶往北海的机票。2017年9月11日上午,邵女士来到北海,在多次拨打女儿电话都无人接听后,她选择了报警。根据邵女士提供的信息,民警推断,小丽很可能落入了传销组织。银海公安分局打击传销专业队立即部署,在分局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将传销窝点大致范围锁定在海洋之窗附近一小区内。

随后围绕这一小区开展全方位排查,最终确定了传销窝点具体位置。民警发现该处房门从内反锁,民警数度敲门均无人开门。于是立即联系该出租屋的房东,在其协助下民警迅速进入房间,及时将现场12名人员控制。至此,小丽被顺利解救。

在银海公安分局打击传销专业队的大院内,邵女士见到一月未见的女儿,当即抱着小丽痛哭起来,并对民警表示真诚的致谢。通过民警的耐心劝解,小丽表示愿意和母亲回家。目前12名受害人被教育遣返。下一步,银海警方将继续加大侦查力度,围绕着掌握的线索,对该传销团伙进行强力打击。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江苏网-云南9村民赴广西搞传销 50天诱骗47名亲友加盟

参考资料来源:广西新闻网-女儿身陷传销 被解救后与母亲抱头痛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2
那个就是变相、高级的传销,看来你有被洗脑的危险。
现在的传销会以各种名义骗你去,有什么剧组的,包食堂的,什么旅游纪念品,什么工程投资,什么旅游观光车,什么开公司,什么入股投资等等,名目繁多。
总之就是骗你去外地,然后给你洗脑,骗你做他下线。还有,你问他们很多敏感问题,他们都答不上来的,就是给你弯弯绕,让你糊里糊涂的接受他们洗脑。
阳光、西部开发、5级三阶、业务洽谈、读羊皮卷、讲师交流、上A的人造梦等等的战术都是搞垮你、都是洗脑工具、让你自愿相信,自愿骗家里钱,自愿骗人!
电话搞:慰问,铺垫,刺激,间接想法,直接想法。

你会看到很多人兄弟父子母子在那里干其实都是不甘心亏欠发展不动的结果,结果他们家庭越亏越大,到处都是倾家荡产!
到底有公司么?我们半年乃至几年在行业的时间,却从来没见到过产品申购单的产品,那些产品为什么不给我们?公司是不是伪造的?是不是有人利用了这个体系,并私自创造一个给自己牟利?哎,小心,那个投入几万,真的可以赚千万什么?
一旦你相信你的伪善朋友,投入二十1个3千8,幻想着挣千万,你就没利用价值了。到时候你拉不到下线,赔钱了可别怪别人没提醒你。
如果你加入了,还上A上级别了,结果发现根本赚不到钱,从头至尾就是个大骗局,可别怪自己利欲熏心

他们通过洗脑控制思想,用交钱控制行为!
你一旦交完钱,即便意识到是传销,你也不得不为了回本而拉下线拉人头。
你一旦被洗脑,就会天天做着赚大钱的美梦,坚信不疑的宣传传销公司的好,自觉高兴的宣传传销公司的产品。

为什么传销者感觉这是国家支持的项目,从手机卡、传销执法、银行多、贷款购房等诸多方面,很多人似乎还有疑惑,从企业经营的角度,以及我对房地产的了解,想发表一点看法。

  1、手机卡其实就是普通的集团卡,这一点已经最容易被证实,全国各地都有,集团内互打电话免费,并不是为了支持传销而专门设立的。移动和联通、电信等为了争取用户,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不同的方案,以满不同人群的需求。起初只有十几个人的传销人员建立各种“贸易有限公司”的虚假集团,并利用虚假集团在电信公司注册集团网。传销者在网内互打的电话虽然免费,但传销者的电话并不全是网内互打,随着越来越多的传销人员加入,大量的邀约新客户时产生的长途个电信公司创造了巨大营收,这是电信运营商的利润点,企业不会为了放弃巨大利润而主观抵制传销,他们把责任推给当地政府。企业经营中,免收某部分费用,是为了争取另一部分的收入,此类经营模式屡见不鲜。如果传销者的长途话费、短信费、GPRS流量费、月租费、彩铃都可以免费,都不能说明这是国家支持的,说不定电信运营商还会有其他的利润点来支持他们做此类业务。
  
  2、银行多的局面其实与手机卡免费是一个道理,都是企业为了赚钱而推脱责任的结果。贴子中说道,每个银行都要排队,每个人都会上交十万上下的存款,试想,如此大批量的业务,银行有理由拒绝吗,只要自己赚到钱,不违反当地治安规则,银行也不会去管政府和打击传销的事情。随着越来越多的传销人带着钱来,银行多的局面也就逐步发展起来。在广西成功营造了传销圣地这个氛围以后,银行为了赚钱在此大量布局成为一种必然,他们和电信集团一样不会、也不能去管、也管不了当地传销的事情。就如同户籍放开,人口可以随意流动,大家就会选择容易挣钱的地方呆,比如北上广,而现在广东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因为汇率上升以及其他因素影响,外来人口大大减少。人多好赚钱,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银行也是做生意的。
 
  3、当地人的房子都是银行贷款的。这其实一点也不新鲜。因为按揭已经成为最近十年来全国各地置业的主要方式,随便你到哪一个城市,二三线的都可以,都是以按揭为主。银行贷款也是银行的生意,在今年之前,中国各大银行的钱是泛滥的,能贷款出去,银行工作人员就能挣钱,房地产开发商就能挣钱,只有不会理财的人才会用自己的储蓄去一次性付款置业。今年,人民银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就是逐步收紧钱袋子,未来银行的钱好不好贷,要看国家整体的经济走向。 

  4、最迷惑人的就是传销执法问题。
  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是典型的中央有政策,地方有对策。地方政府可以卖地挣钱,所以会消极应对宏观调控。
  传销也一样。地方政府因为利益驱动,所以对传销执法是消极应对。地方政府的利益是:传销者集中的地方,多多少少可以拉动当地的消费,比如房价上涨、经常集中采购的鸡,传销者也并不是清一色的苦行僧的生活,也有正常的高消费。整个传销体系已经在多次斗争中学到了经验,只要我不扰民,只要没有被抓住传销的直接证据,执法部门就不能拿我怎么样。所以当地政府已经越来越习惯于传销者的存在了。与此同时,执法难度越来越大。作为个体的执法人员(即便是领导),他们不会管每一个传销者背后的血和泪,只知道这项工作很难抓,取证难(抓到人不能算,要取得直接证据),遣送难(腿长在传销者身上,哪怕遣送到南极,传销者想回来也会很容易,所以遣送时也不会买费用高昂的远程车票),费力不讨好,长此以往,消极应对成为必然。应该说,在法律层面,国家对传销者的制裁不重,导致违法成本过低,所以执法难也成为必然。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4号《禁止传销条例》
注:《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3-21

z
v
p
轻身重义,高攀不上,天随人愿,
正经八摆,装腔做势,恩威并行,
第4个回答  2018-08-13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