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题所述

  雍正简介
  清世宗 雍正皇帝朝服像
  年轻时跟从顾八代、徐元梦等学习经史,又与禅僧接近,稍懂佛学,精通禅学。曾随圣祖巡幸江货币(20张)南,朝佛五台山,秋狝热河(今河北承德),并奉命往祭曲阜孔庙、盛京(今辽宁沈阳)祖陵。康雍乾盛世130多年,雍正的13年起了非常关键作用。   康熙给雍正留下的是很烂的摊子,而雍正给乾隆留下的,却是充裕的物质基础、廉洁的干部队伍和清明的吏治环境——可以说,没有雍正的历史贡献[1],就没有乾隆时代的历史辉煌。   雍正皇帝勤于政务、生活俭朴。从历史资料看,雍正现存仅朱批奏折就达35000多件,其总字数以雍正执政13年相除,平均每天是8000多字!即使比之用上电脑的今天,有多少人能做到在13年中平均每天写8000多字?更何况一个“日理万机”的政权首脑?这个细节充分说明雍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非常罕见的勤政皇帝。康雍乾盛世,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期。其间,雍正皇帝励精图治的13年,是承前启后的13年,可以说是这一“盛世”的枢纽。雍正夹在康熙、乾隆之间,和他的父亲玄烨在位六十一年、儿子弘历在位六十年相比,胤禛在位仅仅十三年,显得十分短暂。但是,他的政绩很可观,严禁朋党,整顿吏治,强调务实,多所建树,在不少方面实为超过父亲[2]。雍正十分重视用人,把田文镜、鄂尔泰等封疆大吏树立为官僚的楷模,以澄清吏治。对历年的赋税亏空与积欠这个老大难问题,他雷厉风行地追查到底,查出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至雍正四年(1726年)积欠税收一千多万两白银。由于用人和理财有方,雍正时期进入了清朝最富庶的阶段,国库存银达到六千万两之多[3]。康熙晚年众皇子为争夺皇位激烈斗争,使其无力整饬朝政。社会虽然表面繁荣,但内里矛盾已经爆发出来,吏治败坏到惊人的地步,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国库空虚,赈灾无钱,打仗无饷,西部用兵半途而废,这种政治颓势是雍正扭转的。雍正45岁登基,在这之前有多年的办差经历,又有在皇权的明争暗斗中培养起来的政治经验。由于他深知康熙一朝的社会矛盾,又对民间现实有深入了解,即位后,果断清除朋党,不拘一格启用有一定长处的人才,清理中央和各省财政亏空,抄贪官的家,不许贪官家属享受赃银。他在整顿吏治中所采取的许多方式,[4]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清圣祖亲征噶尔丹,从征掌正红旗大营。康熙末年,同其他皇子争为储君。圣祖驾崩后,他在皇十三子胤祥的帮助下继承帝位。又传他在隆科多的帮助下夺了抚远大将军胤禵的帝位。雍正继承帝位究竟是康熙亲传,还是篡改遗诏夺嫡,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尚无定论。但是大部分史学家判断,康熙的遗诏有满文、汉文、蒙古文几种语言。按照民间所说其修改了汉文,但是蒙文、满文是不能修改的。而且民间传说为传位十四皇子,被隆科多改为传位于四皇子,但按照清朝官方文件书写规则,并无四皇子十四皇子之称,而是皇四子和皇十四子。迄今故宫所藏约一千万份清朝文件中,并无例外。于字在古代只做人名,传位于应该是传位“於”,从书写习惯和内容上分析,民间传说基本可以肯定为谣传。   清世宗即位时已四十五岁,加之前此的经历,使他比较了解世情,并具有丰富的统治经验。即位后,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首先是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将胤禵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晋封允禩为廉亲王和总理事务大臣。将允禟发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鉴于清朝没有行之有效的立储制度,常因皇位继承权产生争端,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雍正元年(1723),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限制、减少官员的贪赃舞弊和横征暴敛。二年,又针对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决定严格清查,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拖欠,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三年,世宗以作威作福、结党营私之名,责令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自尽,同时削隆科多太保,后圈禁畅春园致死。并因此株连出汪景祺《西征随笔》案和查嗣庭试题案。七年,发生曾静遣其徒张熙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谋反的投书案,牵连到已故理学家吕留良,世宗遂大兴文字狱,以作为控制思想、打击政敌、提高自己权威的手段。同年,为适应西北用兵之需,始设军机房(十年时改军机处),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军机大臣只能缮述皇帝命令,本身无赞画权,因而使皇帝更加集权于一身。他还在题本、奏本之外,命督抚布按等地方大员密折奏事(密折奏事早在康熙年间已试行,只是在雍正一朝广泛使用),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雍正皇帝读书像
  在经济上采取了一些旨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雍正二年,开始实行直隶巡抚李维钧提出的“摊丁入亩”的赋役制度,同时宣布取消儒户、宦户,限制绅衿特权,使无论贫富力役负担比较合理。同时,为了解决人口日益增长所需粮食问题,更加严格地执行传统的重农抑末方针,鼓励垦荒,强调粮食生产,反对种植经济作物,并反对开矿和发展手工业(这是封建统治者的局限性)。他注意兴修水利,除治理黄河、修筑浙江海塘外,命怡亲王允祥在直隶开展营田水利,在宁夏修筑和疏浚水渠。与此同时,实行社会改革。雍正元年,下令削除山西、陕西乐籍,并命其他贱籍也照此办理。后来浙江绍兴惰民、安徽徽州“伴当”、宁国世仆、广东疍户、江苏常熟丐户相继开豁为良,从而打击了残存的蓄奴制度,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世宗在位期间还注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及外交关系。雍正四年,根据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雍正书房画册(2张)议,大规模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取消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四川等省的一些土司,加强了中央对该地区的统治。五年,清廷同俄国订立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在划定中俄边界及处理两国通商问题等方面,维护了国家主权。   清世宗把他批阅过的奏折选择一部分辑成《朱批谕旨》。他对臣工的谕旨,由张廷玉等纪录编成《上谕内阁》、《上谕八旗》。他的各种体裁的文章被后人辑为《御制文集》。雍正十三年,世宗卒。谥宪皇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9
玩弄权谋登帝位,勤政务实,扫颓风整吏治,铁腕重典,雷厉风行惩腐败,痛除积弊,大刀阔斧谋福强,励精图治勇于改革,将康乾盛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起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
雍正的性格-----“新歌乘张,喜怒无常”自幼便被康熙带在身边严格约束!9岁便吟出“一人临塞北,万里息边烽”的豪迈诗句。可见其少年时代便胸怀大志,极富才学。康熙工35子,当中英明神武,才情豪迈的人大有人在,能在35人中脱颖而出可见其权谋韬略不同凡响。
雍正的13年称的上是个改革的时代,意在清除中国历史上相沿千年的积弊。实行摊丁入亩,耗姿归公,养廉银制度除豁贱民政策,打击科举贵族的士民一体当差方针,推行改土归流,强令富人,有田人代贫民交纳丁银,而后出现了一个比较清明的政治局面。在一定成度上调整了政府,富人,贫民三者的关系,有益于农民发挥生产积极性【特别是贫农】
后来还创造秘密立储制度,使皇位继承事故不再发生,这些个举措对历史的前进都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看出这些改革都是在传统社会制度内进行的,但是这些个制度都是在他晚年出现的,时代并不允许他做出较大的生产关系的调整,因此改革的成果是有限的,不易于夸大,以军机处的设立来看,这一举措是君权强化到了无以附加的程度,,然而,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力图改革社会积弊,雷厉风行的作风,成功推动了改革事业,成为康乾盛世的有力推动者,因此使其跻身于中国历代杰出帝王的行列。
但是在我本人看来他也有不对的地方,比如文字狱。镇压人民起义,严禁明间私密结社,
还有些行为也不错······优待明裔,重用汉人,严惩旗恶,放满汉化
在文治上有:崇尚节俭,教化旌奖,开豁贱籍,向孔子顶礼膜拜,讲求祥和,还有在人才方面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2个回答  2011-05-09
雍:居敬行简曰雍
正: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内外无怀曰正;直道不挠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仪不忒曰正;精爽齐肃曰正;诚心格非曰正;庄以率下曰正;息邪讵诐曰正;主极克端曰正;万几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无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从谥号上可以大致推断。
清世宗雍正年轻时跟从顾八代、徐元梦等学习经史,又与禅僧接近,稍懂佛学,精通禅学。曾随圣祖巡幸江货币(20张)南,朝佛五台山,秋狝热河(今河北承德),并奉命往祭曲阜孔庙、盛京(今辽宁沈阳)祖陵。康雍乾盛世130多年,雍正的13年起了非常关键作用。   
康熙给雍正留下的是很烂的摊子,而雍正给乾隆留下的,却是充裕的物质基础、廉洁的干部队伍和清明的吏治环境——可以说,没有雍正的历史贡献[1],就没有乾隆时代的历史辉煌。    雍正皇帝勤于政务、生活俭朴。从历史资料看,雍正现存仅朱批奏折就达35000多件,其总字数以雍正执政13年相除,平均每天是8000多字!这个细节充分说明雍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非常罕见的勤政皇帝。康雍乾盛世,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期。其间,雍正皇帝励精图治的13年,是承前启后的13年,可以说是这一“盛世”的枢纽。雍正夹在康熙、乾隆之间,和他的父亲玄烨在位六十一年、儿子弘历在位六十年相比,胤禛在位仅仅十三年,显得十分短暂。但是,他的政绩很可观,严禁朋党,整顿吏治,强调务实,多所建树,在不少方面实为超过父亲[2]。雍正十分重视用人,把田文镜、鄂尔泰等封疆大吏树立为官僚的楷模,以澄清吏治。对历年的赋税亏空与积欠这个老大难问题,他雷厉风行地追查到底,查出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至雍正四年(1726年)积欠税收一千多万两白银。由于用人和理财有方,雍正时期进入了清朝最富庶的阶段,国库存银达到六千万两之多[3]。康熙晚年众皇子为争夺皇位激烈斗争,使其无力整饬朝政。社会虽然表面繁荣,但内里矛盾已经爆发出来,吏治败坏到惊人的地步,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国库空虚,赈灾无钱,打仗无饷,西部用兵半途而废,这种政治颓势是雍正扭转的。雍正45岁登基,在这之前有多年的办差经历,又有在皇权的明争暗斗中培养起来的政治经验。由于他深知康熙一朝的社会矛盾,又对民间现实有深入了解,即位后,果断清除朋党,不拘一格启用有一定长处的人才,清理中央和各省财政亏空,抄贪官的家,不许贪官家属享受赃银。他在整顿吏治中所采取的许多方式,[4]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清世宗即位时已四十五岁,加之前此的经历,使他比较了解世情,并具有丰富的统治经验。即位后,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首先是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将胤禵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晋封允禩为廉亲王和总理事务大臣。将允禟发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鉴于清朝没有行之有效的立储制度,常因皇位继承权产生争端,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雍正元年(1723),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限制、减少官员的贪赃舞弊和横征暴敛。二年,又针对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决定严格清查,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拖欠,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三年,世宗以作威作福、结党营私之名,责令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自尽,同时削隆科多太保,后圈禁畅春园致死。并因此株连出汪景祺《西征随笔》案和查嗣庭试题案。七年,发生曾静遣其徒张熙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谋反的投书案,牵连到已故理学家吕留良,世宗遂大兴文字狱,以作为控制思想、打击政敌、提高自己权威的手段。同年,为适应西北用兵之需,始设军机房(十年时改军机处),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军机大臣只能缮述皇帝命令,本身无赞画权,因而使皇帝更加集权于一身。他还在题本、奏本之外,命督抚布按等地方大员密折奏事(密折奏事早在康熙年间已试行,只是在雍正一朝广泛使用),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在经济上采取了一些旨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雍正二年,开始实行直隶巡抚李维钧提出的“摊丁入亩”的赋役制度,同时宣布取消儒户、宦户,限制绅衿特权,使无论贫富力役负担比较合理。同时,为了解决人口日益增长所需粮食问题,更加严格地执行传统的重农抑末方针,鼓励垦荒,强调粮食生产,反对种植经济作物,并反对开矿和发展手工业(这是封建统治者的局限性)。他注意兴修水利,除治理黄河、修筑浙江海塘外,命怡亲王允祥在直隶开展营田水利,在宁夏修筑和疏浚水渠。与此同时,实行社会改革。雍正元年,下令削除山西、陕西乐籍,并命其他贱籍也照此办理。后来浙江绍兴惰民、安徽徽州“伴当”、宁国世仆、广东疍户、江苏常熟丐户相继开豁为良,从而打击了残存的蓄奴制度,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世宗在位期间还注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及外交关系。雍正四年,根据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雍正书房画册(2张)议,大规模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取消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四川等省的一些土司,加强了中央对该地区的统治。五年,清廷同俄国订立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在划定中俄边界及处理两国通商问题等方面,维护了国家主权。   清世宗把他批阅过的奏折选择一部分辑成《朱批谕旨》。他对臣工的谕旨,由张廷玉等纪录编成《上谕内阁》、《上谕八旗》。他的各种体裁的文章被后人辑为《御制文集》。雍正十三年,世宗卒。谥宪皇帝。
第3个回答  2011-05-09
雍正皇帝勤于政务、生活俭朴,在政绩方面,严禁朋党,整顿吏治,强调务实,多有建树。康熙给雍正留下的是很烂的摊子,而雍正给乾隆留下的,却是充裕的物质基础、廉洁的干部队伍和清明的吏治环境——可以说,没有雍正的历史贡献,就没有乾隆时代的历史辉煌。
第4个回答  2011-05-09
雍正作为皇帝。有以下作为:
1.整顿吏治。评价: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清朝恐早衰亡。
2.摊丁入亩。评价: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3.耗羡归公。评价:既减轻了人民负担,又保证了廉政的推行。
4.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评价:封建皇权达到顶峰。
5.改土归流。评价:打击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据和特权,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利。
6.开放洋禁。评价:促进中国与南洋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7.废除贱籍,废除腰斩。
清世宗雍正勤于政务,大力清除康熙统治后期的各种积弊,取得一定成效,对清代历史发展有一定贡献。但他统治严酷,猜忌多疑,刻薄寡恩,这是他性格的弱点,从而容易得罪很多官僚阶级。同时,也正是因为他的严厉统治和超乎寻常的努力当中大清帝国逐渐走向鼎盛,也才为康乾盛世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