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情况怎样?

如题所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4年8月,北京政府宣布中立,但1917年,以亲日派头子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派为获取协约国和日本贷款,主张从速参战,英法两国也鼓励中国参战。1917年 8月14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正式对德、奥宣战,加入协约国。参战后将数十万中国青壮年运送到欧洲战场充当劳工。

1919年 1月,中国作为战胜国代表,参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争牵制了60%以上的日军兵力,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扩展资料: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要求中国与之采取一致行动对德宣战,并答应借给军费,黎元洪表示同意。而日本支持段祺瑞参战,答应借巨款给段祺瑞,以扩充其势力。因日本支持段祺瑞,中国若参战必有利于日本,美国遂指使黎元洪伙同国会反对参战。

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上,双方展开了“府院之争”。段祺瑞召开督军会议,决定参战,并要挟黎元洪和国会同意参战案,但未能得逞,于是要求黎元洪下令解散国会。黎元洪利用人们反段要求,下令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职务,段祺瑞被罢职后,离京赴津,以天津为基地,扬言另组临时政府,段黎矛盾白热化。

黎元洪在段祺瑞的压力下内外交困,只好同意张勋入京“调停国事”,后演为张勋率辫子军入京复辟,史称"丁巳复辟"。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但是,英、美等国操纵会议,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消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会的最后一天,也是全体战胜国在和约上签字的一天。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没有出席会议,拒绝签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府院之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30
第一次世界大战北洋政府派了20万劳工帮助协约国参战,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没获得战胜国的待遇,因此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同盟国中的一员,在亚洲战场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赢得了五大国的地位。
第2个回答  2011-04-30
一次世界大战没有波及中国,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就是抗日战争,中国是战胜国。
第3个回答  2011-04-30
都参加并且获胜了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1914年8月初,称为同盟国的德、奥一方的国家,和称为协约国的法、英、俄一方的国家,相继向对方宣战。由于这些主要参战国在中国都有势力范围,于是,他们都拉拢中国,以期保有并扩大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8月6日,北京政府宣布中立。8月23日,日本第二舰队封锁胶州湾,要求中国把黄河以南划为中立区,以便日军行军,要中方撤出胶济铁路沿线及潍县一带的驻军。
  袁世凯向他在辛亥革命时就熟识的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求计。朱告诉袁:日本已经参加协约国,英国不能抵制盟国。如中国对德、奥宣战,中、日都是协约国,我们不能看着盟国欺负盟国,事情就好办了。袁世凯表示中国可以考虑加入协约国,但无出兵欧洲。朱尔典说可以不出兵,中国在精神和物质上尽可能地支持就是尽了盟国的义务。袁世凯应允。
  10月28日,日军包围青岛要塞,德皇威廉二世电令德军坚守,“战至最后一人”。11月7日日军攻下青岛,德军要塞司令向守备部队下了投降令。10日,日军司令神尾与德国胶州总督华尔德举行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移让礼”。
  中国成了不出兵的“参战国”
  1917年3月初,一艘载有500多名中国劳工的法国邮船被德国潜艇击沉。3月14日中国政府外交部照会德国公使,宣布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但是没有宣布参战。随后,中国警察占据了德国在天津和汉口的租界,海军占据了自战争以来拘留在中国港121艘德国船只,但没有取消德国侨民享有的领事裁判权。
  4月6日美国对德国宣战,继而触及到中国政府是否参战问题。这时日本已经和英、法、俄、意4国秘密达成谅解,4国承认战后日本在山东的权利;段祺瑞政府交给日本3个兵工厂由日本代为整理,并请日本军官帮助中国政府练兵,段祺瑞政府得到日本一亿日元贷款;法国还以日本促成中国与德国断交作为支持日本的条件。由于英、法都支持日本的立场,美国也同意中国参战。美日双方还于11月2日签订了《蓝辛石井协议》,美国承认日本在华享有“特殊利益”,日尊重美在华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8月14日段祺瑞的国务会议公布了宣战书,协约国和美国相继向中国政府保证“尽力赞助中国在国际上享得大国当有之地位及其优待”。
  宣战后,中国政府取消了德、奥两国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收回了奥国在天津的租界;没收了德华银行;解除了奥国在华士兵的武装等。中国给协约国运去大批粮食,向法国派去一个军事调查团,继续向欧洲和中东派遣劳工(参战前已派遣),共17万多人。段祺瑞利用这个时机向日本大借款,并在编练参战军的名义下大肆扩充自己的实力,以求在国内实现段氏的武力统一。
  各帝国继续“分脏”
  1918年1l月11日德国向协约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告终。
  1919年1月18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了解决战后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中国冲破了日本的阻挠,以参战国的资格参加了和会。美、英、法、日对山东问题又进行了一番相互承认对方利益的交易。他们根本不让中国参加有关会议,几个大国都得到一些战败国的领土或殖民地。日本得到了原德国在太平洋的岛屿,这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行太平洋战争埋下了伏笔。5月1日英国外交大臣将有关山东问题条款的主要内容转告中国代表团,中国代表团再三索要草约文本和会议记录,都被拒绝。中国代表团于5月4日向美、英、法严厉抗议,谴责这个牺牲中国主权的决定。6月28日是凡尔赛条约正式签字的日子,签约前3小时,中国代表团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向大会提交了书面声明:中国代表团“之签字于条约不妨碍将来于适当之时机提请重议山东问题”,被最高会议退回。中国代表团只好决定不在和约上签字,并发表声明:“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以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在巴黎和会上,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仍是互相掠夺、争夺霸权。因互不相让,最后有偿地拉下日本在大战期间在中国形成的霸主地位,使中国又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国虽然是“参战国”、“战胜国”,但仍是一只被豺虎欺凌伤害的羔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亚洲的主要战场,中国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战胜国。这部分历史大家都熟悉,就不详细介绍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