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为什么要曹植走7步作诗

如题所述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们还是把它作为曹植的作品来介绍给读者诸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1
曹丕之所以这么做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曹丕一心想要曹植死,在那个时候即使是现在,要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来是相当困难的,所以曹丕只是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想要杀曹植又要表现得十分有仁心。
2.曹丕一直嫉妒曹植的才能,所以他在此用这样的方式有一泻心头之恨,让曹植死在自己最出名的才华上,也有羞辱之意。
3.同时这也是人的本性的一种表现,他在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是希望给自己的弟弟的一线生机的(这一点或许与第一点有点矛盾,但我觉得人本来就是矛盾的综合体,所以内心肯定是矛盾的)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02
操死后,子丕继(通过玩政治手腕挤掉了老爹更喜欢的植),兄弟不睦,且植甚慕其嫂(两人年轻时好象就有一手洛神赋即为其嫂甄氏所做),又与狂士陆氏兄弟(这两位当年颇受老曹赏识可惜跟错了主子站错了队)相交,常饮酒醉歌以讽朝政,遂令丕起杀意,传植入宫,令其为诗,七步不成,即烹杀之,植见釜下豆箕遂有感而七步成,是为之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丕为诗所感 乃免其死 流之东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5-01
曹植是曹操的四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继承当上了曹操魏王,后篡位当了皇帝。因为曹植和曹熊(第五子)在曹操亡故时没来看望,曹丕便再追问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便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无赦。曹植就作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世人耻笑,可是心中的贪念却依然让他理智不清,于是他将曹植软禁了起来,最终,曹植在哥哥的软禁下忧郁而死。
第4个回答  2011-05-14
操死后,子丕继(通过玩政治手腕挤掉了老爹更喜欢的植),兄弟不睦,且植甚慕其嫂(两人年轻时好象就有一手洛神赋即为其嫂甄氏所做),又与狂士陆氏兄弟(这两位当年颇受老曹赏识可惜跟错了主子站错了队)相交,常饮酒醉歌以讽朝政,遂令丕起杀意,传植入宫,令其为诗,七步不成,即烹杀之,植见釜下豆箕遂有感而七步成,是为之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丕为诗所感 乃免其死 流之东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