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作物群体光合速率的因子及影响规律

影响作物群体光合速率的因子及影响规律

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指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常直接作用于个体和群体,主要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种群分布和数量、群落结构和功能等。各个生态因子不仅本身起作用,而且相互发生作用,既受周围其它因子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其它因子。  综合效应  多种生态因素形成一个整体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作用,称为综合效应。生态因素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如光照强度的增加会引起温度的提高。生态因素之间还可能出现相互补偿作用,如同样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既可以出现在强光照和低的CO2浓度下,也可以出现在弱光照和高的CO2浓度下。也就是说,高的CO2浓度在一定条件下对光照的不足有补偿作用。  最低量率  每种植物所能适应的生态因子的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引起死亡。如玉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度最低不能低于9.4℃,最高不能高于46.1℃。  所谓最低量率就是在不可缺少的有效养分中,数量上接近于临界最低的一个限制植物的产量。这一规律是由德国人李比希(Liebig)发现的。他在作物栽培实践中观察到:作物需要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矿物养分,当某种矿物养分处于其临界最低值时,它对作物的产量影响最大。  阶段性  每一生态因子都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植物适应的不是单个生态因子在某一特定时间的量,而是适应该因子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质和量的要求不同。如低温对某些植物的春化阶段来说是必需的生态条件,而这一阶段过后,低温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空间差异性  生态因子在空间上不是均质的。不同生态因子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空间分布。随着任一生态因子在空间上按顺序增强或者减弱,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按顺序排列的现象称为生态序列。如北京附近的一些水体,在水体中间水深较大的地方出现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等挺水植物,水稍浅时出现荇菜(Nymphoidespeltatum)等浮水植物,接近岸边出现香蒲(Thyphaspp.)等挺水植物,上岸后首先出现苔草等湿生植物,随着地形部位的变化进一步出现中生植物甚至中旱生植物,这就是一个随水分条件控制的生态序列。  种间差异性  不同种、同一种的不同品种甚至同一品种的不同植株,对于同一生态因子的响应并非绝对一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