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共享农业?

如题所述

“共享农庄”就是"共享农业"的一种模式,作为一种平台化思维的产物,对于政府、农庄主、农民以及城市消费者而言,可以做到“四赢”的局面。

对于政府来说,“共享农庄”模式,通过使用权的交易,将农庄的闲置资源与城市需求之间进行最大化、最优化的重新匹配,将不确定的流动性转化为稳定的连接,间接地缩减了城乡差距问题。

而对于农庄主和农民而言,通过产品认养、托管代种、自行耕种、房屋租赁等多种私人定制形式,不仅可以降低经营风险、提升产品附加值,还能够和以往低频消费的用户建立强连接。

对于城市消费者而言,有一方良田,播撒夏秋之繁实,有一处宅院,纳三五好友,赏四季之风月,几乎是人生最大幸事,何其浪漫暇意。

扩展资料:

这种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宅基地等闲置土地,采取合作、租赁等整合方式,发展共享农庄。再将农庄种植的菜地、果园或其它农地划分为若干小块,以共享的方式,将其经营权租赁给消费者,这当然以城里人为主,用于农业生产或农事体验。

以合作方式共建农庄,或共建某一特定的项目,消费者及投资者按约定获得实物回报或投资收益回报。例如:农作物认领种植,会员制作物采摘,不仅卖农产品可以赚钱,还能发挥其附加价值,加工、配送、餐厅等等,都可以囊括其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2
共享农业,是贯穿于整个农业产业链全过程,将成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引擎。将分散零碎的消费需求信息集聚起来,形成规模,实现与供给方精准匹配对接,是发展共享农业的关键。首先要在硬件建设上抓好互联网在乡村的普及覆盖,尤其要做好农民手机终端的开发使用。
第2个回答  2022-09-07
所谓共享农业,就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涉农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农村经济总和。

一般而言,鉴别共享农业有三个标准:基于互联网的资源配置、使用权分享、大众参与。

首先,共享农业是基于互联网的涉农资源配置新方式。通过互联网共享平台,集聚海量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各类涉农资源的智能化匹配。
在这里,互联网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通过发挥网络的动员能力、双边效应、外部效应和赋能效应,优质资源可以产生更大的价值。

其次,共享农业的核心是涉农资源的使用权分享,不涉及所有权转移。共享经济与独占经济相对应,你拥有的资源可以提供给别人使用,你需要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别人的资源,强调的是“不求拥有,但求所用”。由于有了互联网,这样的供需匹配变得简单易行,也使得资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其三,共享农业强调大众参与。只有人人皆可参与,才能集聚起海量的供给方和海量的需求方。
海量的供给方使得平台上的资源足够丰富,这样才能使多样化需求可以得到有效满足。海量的需求方产生足够的需求量,这样才能让有价值的资源都能得到有效利用。
第3个回答  2022-08-23
共享农业”是近年来新兴的认养农业发展模式,一般指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食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生产方式。
可以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进行24小时监控——这不是虚拟的共享农场,是现实的“认养农业”。对认养人来说,这是一种时尚,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对传统种植农业来说,这是一种新思路带来的一种新业态,并且已经成为农业增值服务的具体表现。
过去,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要经过合作社、经纪人,然后进入批发市场,最后才能进入城市中的菜市场或大型超市。“认养农业”则让城市的消费者和农民直接取得联系,市民和农民互相签订一份合同,整条产业链由过去的“产供销”变成“销供产”,农产品滞销的风险被大大降低。
因此,“共享农业”认养模式对认养人来说,是一种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传统种植者来说,是一种新思路带来的新业态,并且已经成为精准扶贫让农业增值服务的具体表现。
事实上,“认养农业”的卖点并不是只有农产品,它还可以与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它把城市居民作为目标客户,以体验、互动项目为卖点,将特色农产品、旅游景点、风情民宿进行整合包装,再打包兜售。在帮助现代都市人认识农业、体验农园观光需求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业生产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减免了中间环节,农民收获的利润也显著提升。这不仅给农村带来了客流、信息流、资金流,也彻底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增收的核心问题,更重要的是“认养农业”模式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