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是历代帝王所争夺的物品,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玉玺到底意味着什么?

所谓的“传国玉玺”,实际上就是能证明皇帝身份的印章,也就是说,谁拥有了传国玉玺,谁就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据《玉玺谱》一书中记载:“传国玺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其玉出蓝田山,丞相李斯所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什么意思?就是说传国玉玺制成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玉玺之上还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几个字。当然,也有人传国玉玺是由和氏璧制作而成,不过,人们更倾向于相信《玉玺谱》中的记载。

话说,传国玉玺制成之后,有一次,秦始皇带着传国玉玺南巡,结果途中遭遇风浪,秦始皇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便将传国玉玺丢进了湖中,镇住了风浪。南巡结束之后,由于传国玉玺已经沉入湖中,无法找到,秦始皇只好让工匠打造了第二枚传国玉玺。传国玉玺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秦始皇希望这块玉玺能够世世代代传下去,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没多久秦朝便灭亡了,传国玉玺便落入了刘邦的手中。

刘邦拿到传国玉玺之后,视之如珍宝,后来西汉王朝建立起来之后,传国玉玺便被留在了宫中。不过,到了王莽时期,王莽逼迫太后交出传国玉玺,结果太后一气之下将之摔在地上,致使传国玉玺的一角被摔掉。王莽拿到传国玉玺之后,又用黄金将这一角补好。后来在曹魏时期,曹丕又在传国玉玺上刻下了“大魏受汉传国玺”,“八王之乱”后,玉玺又被后赵的石勒所得,石勒命人在上面刻上了“天命石氏”字样。

此后,传国玉玺先后落入东晋、北周、唐朝、隋朝、后唐的统治者手中,到了公元937年,后唐末帝李从珂带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自此,传国玉玺再未现世。

总的来说,传国玉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所以历朝历代君主都想要得到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2

众所周知,传国玉玺是秦朝丞相李斯受嬴政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乃是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玉玺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后世帝王对此玉玺极为在意,得之则代表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象征其“气数已尽”。凡登皇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毫无疑问 ,传国玉玺已经成为正统的代表,象征着权力来源的合法性。

传国玉玺形象图

因此,在历次朝代的更迭中,传国玉玺成为争夺的对象,它也有了许多传奇的故事。汉高祖刘邦,从子婴处得到传国玉玺。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皇帝刘婴年幼,玉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派其堂弟王舜前去索要。太后一怒之下将玉玺掷于地上。玉玺被摔下一角,王莽令工匠用黄金补全,这就是后来金镶玉的来源。

孙策剧照

东汉末年,围绕传国玉玺又是许多腥风血雨。孙坚得玉玺后不幸身亡,将其传与孙策。当时,孙策寄人篱下在袁术处谋生。孙策用传国玉玺换了人身自由,还有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四位猛将,得以开创东吴盛世。然而,得到玉玺的袁术,自大地称帝了,招致群雄征讨而身首异处。

萧皇后剧照

另外,“白版皇帝”唐太宗为了传国玉玺竟然册封了数次离婚的萧皇后。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江都(今扬州)后,萧后携隋炀帝孙杨政道及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因此,唐太宗即位后,并没有传国玉玺,是著名的“白版皇帝”。于是,唐太宗命工匠刻数方“受命宝”和“定命宝”等玉“玺”,自我安慰。贞观四年(630年),李靖率军征讨突厥,迎萧皇后返回中原,传国玺归于朝廷。为了表彰萧皇后送回玉玺的功劳,唐太宗将其册封为昭容,位列九嫔第二位。

李世民剧照

总之,传国玉玺是君权神授的具体象征,是权力合法性的象征,是政权更迭时的争夺目标。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

第2个回答  2020-04-07

传国玉玺对古代皇帝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它不仅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同时继承者只有拥有了它才能合理继承皇位。

第3个回答  2020-04-01
传国玉玺只是一个身份的象征,代表着皇权天授,谁拿着这个玉玺就代表着由这个人来当君王是上天也认可的事。
第4个回答  2020-03-31
传国玉玺是一个十分宝贵的东西,凡是谁拥有了他,那么这个人就是这个国家的皇帝,因此历朝历代都有很多人对它进行争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