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才5岁,我丈夫每天都拿啤酒瓶砖头去打我孩子,还对孩子说,反正你不敢还手,打死了就再生一个?

如题所述

你们这种家庭教育真的畸形,你在不报警教育下你丈夫,孩子的毁了

在海宁万宁,万宁人民医院的蔡医生遇到了这辈子当医生以来最痛苦的一件事。


下午五点,一位父亲急匆匆抱着自己的孩子走进急诊室。

可是医生一眼就发现,可怜的女儿已经没有了心跳。


但医生依旧召集同事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抢救,遗憾地是,还是没办法把孩子救活。


当医务人员看向这位6岁女孩的遗体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这位女孩瘦弱的身体上全是紫黑色的瘀伤,她小小的脑袋上头发凌乱、双眼紧闭,整个左臂都被淤血染成了黑色,显然生前遭遇了极大的痛苦。

医生一眼就能看到,小女孩生前遭到了暴力虐待。

于是,医生报警将女孩父亲逮捕。


这位男子蒋某,确实是女孩的亲生父亲,他向警察供述了自己将女儿活活打死的原因。

原因居然是因为,辅导女儿写作业时,他不停责骂孩子。


女儿忍不住顶了几句嘴。

这时蒋某居然勃然大怒,将孩子踹翻在地,拿起皮带、扫把、衣架,一下下抽向孩子。

这一打就打了一个多小时,一会也没有停下。


终于,蒋某打累了,看到女儿全身是黑色,完全没有意识到是伤痕。

他居然叫女儿自己站起来“去洗一下”。

已经奄奄一息的女儿,说出了此生最后一句话。

“爸爸,我起不来了!”


然而,蒋某依旧铁石心肠,他自己对警察供述,他觉得女儿是在装,于是他对女儿说:“你这么厉害还需要人拉吗?”

接着,他就放任女儿倒在地上,错失了抢救的最佳时机。

没多久,女儿就离开了人世。


这位父亲在描述过程时气定神闲,一直在抖腿,还对警察说,想用这种方式“好好教育下女儿”。


也许,女儿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不顺生活中,一个弱小的出气筒罢了。

而在他的家里,挂满了女儿的奖状。

近年来类似的新闻很多。


2010年6月18日,西安长安区一对夫妇因为怀疑8岁的女儿在家里偷钱,将孩子打死。

2011年9月10日,江苏南通4岁儿子不会写数字5和8,狠心父亲将其打死。

2018年12月,深圳虐童视频流出震惊全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02
心疼孩子和你,不管孩子犯什么错,这种教育方式都是错误的。
对孩子的影响不用说了,小则影响性格,大则影响心理,甚至影响健康、生命,很多失手过重打死孩子的,也不是没有。
作为妈妈,我觉得你应该竭尽全力保护孩子,和孩子爸爸多沟通,沟通不了就找他父母,父母不行就报警。一定要坚强地保护孩子,因为除了你,他没有更多的依靠。
一定不要放任这种行为,认为爸爸打儿子天经地义,因为你丈夫这种拿啤酒瓶砖头去打孩子的做法,已经涉嫌威胁生命的暴力了。尤其是说孩子不敢还手,打死了再生一个这种话,简直是漠视孩子的健康和生命,有这样的爸爸已经是孩子的不幸,如果妈妈再放任这种行为,不作为不保护,那就真的是悲哀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14
这样的暴躁脾气很难心平气和沟通,建议一次警告后,走法律程序,这样下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有很大危害,不能因为他的过激行为取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建议当母亲的勇敢站出来,为孩子保驾护航!
第3个回答  2020-09-22
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将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性格、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态度。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讽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愧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关爱,可以说孩子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孩子早期大约有2/3的时间要在家庭中度过,而且完全依赖于家庭成员,所以家庭环境将为孩子一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环境影响是多层次、多侧面的,主要是: 良好的家庭情绪氛围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
家庭的情绪氛围是指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它是通过语言和人际氛围构成的。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尤其对儿童个性品格的形成特别有意义。如有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融洽,尽管有时发生意见,但在原则问题上是团结一致的,这样在总占优势的合作、谅解和氛围下,不但使儿童学会了对人的互助、互爱、和作、谅解,使孩子的思维意志、能力等得到和谐发展,而且从中获得安全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而在另一种家庭中,成员之间如同陌路人,争吵不休,处事自私,互相折磨,家中犹如精神监狱———这样家庭的儿童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情冷漠、偏执、不合作甚至把家中的精神折磨迁移到别人身上发泄以求心理平衡。这样的孩子容易犯罪闹事,难于受教。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是儿童良好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互相关系,形成良好规范。如说话办事不能以势压人,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样教人,要相处和睦,尊老爱幼,语言文明,努力构建家庭的融洽气氛,充分体现家庭是生活之港湾,才有助于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故然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但儿童个性的缺陷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父母所造成的,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专横的遵循封建旧规的家庭。这类家庭常常强调辈分,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因此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持过分严厉的教养态度下,因此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权,要看父母脸色做人,这就可能形成胆小、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和独立性,或者另一方面会形成暴戾、横蛮、撒谎、逆反心理强,并往往会在捉弄别人,寻找报复中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
第二类,是过分娇庞,有求必应,家长只想为儿童提供无所不到的帮助和保护。由于父母过分包办代替,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就会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好夸口的品性。
第三类,是放任自流,不过问的教养态度。这种忽略型家庭中儿童就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会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显示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第四类,是以民主、平常的态度对待教育儿童。这类家庭中能忍耐、平等、随和谅解、互相爱护、关心,父母能多给子女鼓励和诱导,而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提高子女的认识,改正缺点。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对别人坦诚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热情、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的能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6-01
你丈夫有病吧。伤害一个五岁的孩子。还对孩子说,反还你不敢还手,打死再生一个。这样继续下去。就是打不死,也会毁了孩子一生的。敢快把他送精神病院看病去。要不就带孩子离开他。这样下去后果不勘后想。供参考
你丈夫这可能是酗酒发酒疯。你可以对你的公公婆婆说这个问题,让他们管一管你老公。经常打孩子对孩子是极不好的。
你们这种家庭教育真的畸形,你在不报警教育下你丈夫,孩子的毁了
在海宁万宁,万宁人民医院的蔡医生遇到了这辈子当医生以来最痛苦的一件事。
下午五点,一位父亲急匆匆抱着自己的孩子走进急诊室。
可是医生一眼就发现,可怜的女儿已经没有了心跳。
但医生依旧召集同事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抢救,遗憾地是,还是没办法把孩子救活。
当医务人员看向这位6岁女孩的遗体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这位女孩瘦弱的身体上全是紫黑色的瘀伤,她小小的脑袋上头发凌乱、双眼紧闭,整个左臂都被淤血染成了黑色,显然生前遭遇了极大的痛苦。
医生一眼就能看到,小女孩生前遭到了暴力虐待。
于是,医生报警将女孩父亲逮捕。
这位男子蒋某,确实是女孩的亲生父亲,他向警察供述了自己将女儿活活打死的原因。

原因居然是因为,辅导女儿写作业时,他不停责骂孩子。
女儿忍不住顶了几句嘴。
这时蒋某居然勃然大怒,将孩子踹翻在地,拿起皮带、扫把、衣架,一下下抽向孩子。
这一打就打了一个多小时,一会也没有停下。
终于,蒋某打累了,看到女儿全身是黑色,完全没有意识到是伤痕。
他居然叫女儿自己站起来“去洗一下”。!
已经奄奄一息的女儿,说出了此生最后一句话。
“爸爸,我起不来了!”
然而,蒋某依旧铁石心肠,他自己对警察供述,他觉得女儿是在装,于是他对女儿说:“你这么厉害还需要人拉吗?”
接着,他就放任女儿倒在地上,错失了抢救的最佳时机。
没多久,女儿就离开了人世。
这位父亲在描述过程时气定神闲,一,

直在抖腿,还对警察说,想用这种方式“好好教育下女儿”。

也许,女儿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不顺生活中,一个弱小的出气筒罢了。

而在他的家里,挂满了女儿的奖状。
近年来类似的新闻很多。

2010年6月18日,西安长安区一对夫妇因为怀疑8岁的女儿在家里偷钱,将孩子打死。
2011年9月10日,江苏南通4岁儿子不会写数字5和8,狠心父亲将其打死。
2018年12月,深圳虐童视频流出震惊全网。
心疼孩子,你是妈妈为什么不懂得保护他。离开这个人吧,实在不行就报警,寻求帮助。他心理问题很严重了,别想着他会改了。孩子每天都活在恐惧中,太可怕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