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是孔子说的
太随心并不是很好,太所欲也并不妙.凡事适可而止,不可过量
自由是一种境界,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心有多宽,自由就有多大.
但是自由也是建立在大家都遵守规矩的基础上的,任何一个组织都是这样.
不要把个人的自由建立在组织中别人的不自由之上.如果是那样,经过恶性
循环,组织必然走向灭亡.组织的一个重大工作就是建立组织的规矩,让组织中
的人都相对自由的规矩,这里的相对是说遵守规矩就自由的意思.小的来说,一个由开会参与
者组成的临时组织,最重要的规矩就是守时,不要迟到.一个人的迟到,耽误的是组织
中其他所有人的时间.如果是十个人的会议,一分钟的迟到就变成了十分钟的不自由;十分钟的迟到
就变成了一百分钟的不自由.第一次一个人迟到,第二次可能就是两个,后面越来越多,会议自然就开不
成了,组织就解散.组织就需要建立规则,守时以及对不守时者的惩罚是第一位的.大的来说,一个国家
建立法律就是在建立组织的规矩.每个人都遵守法律大家才会自由.要不然一个人的自由可能就是另一个人
的生命.那样的国家必然灭亡.
无论是做事还是交友,我们往往会碰到一个怪圈.不做事或者做事做得太慢,往往会被人视为不够进取;而如果做事做得太激进,要么是让人感觉火候未到,要么是被人嫉妒,遭到枪打出头鸟的命运.交友也是如此,如果太过一本正经,往往会让人觉得你不好接近,如果太过亲近,则又让感觉你太随意.有时的确很矛盾.
近期又温习了孔老夫子的论语,终于找到了答案,人生的终极目标大概是“至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唯有如此方可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到了这样的境界,大概可以识大局、识大体,中而不偏、游刃有余.根据我们孔老夫子的判断,要达到这个境界,至少也要达到七旬的年龄,看来我的这种感觉也属正常,毕竟是一介凡夫俗子.
理论是弄清楚了,但问题并没有解决,我们不能等到七十岁才去做事、交友,看来我们是不可避免要得罪人、做错事了,这也许就是“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的深刻内涵吧.
话虽这么讲,但我们总还是希望尽量少犯错、尽量少得罪人,孔老夫子真是伟大,他给我们得出了答案、“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我们要努力做君子,什么样的人是君子呢,他又进一步给出了一个标准,叫“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惧”,精辟、精辟.但凡我们做事出错,要么是不够仁,私心太重;要么是不够智,做事漏洞百出而不自知;要么是不敢勇,患得患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6
意思是: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出处:《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扩展资料:
从心所欲不逾矩啊不逾矩。它有三个主体:乃心,乃欲,乃矩。
三个主体都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由三十到六十的

不惑
知天命
耳顺而来。心要我心光明,欲要浩然光大,矩得依靠人生经验去自我设置,与你修炼的那个心与欲有关,并非俗世之矩,并非一成不变,它乃变化的矩,变化的尺度与你修炼的心欲等级息息相关。
修炼驯化吾心,净化纯净吾欲都是需要大功夫的,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耗费一生的精力去完成,于是明白原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都是讲我心,讲我欲。
原来这句话是递进总和关系,不是割裂存在,前一句成为了后一句的前提,三十不立是四十不惑的前提;三十不立,四十不惑加起来修炼的我心又是五十知天命的前提,最后所有的这些都成为了七十的前提。
第2个回答  2019-10-26
经过十五志于学,几十年的学习、实践,到七十才做到了知行合一,可以想什么就做什么,而不用刻意去约束自己,放心,不会违反原则和规矩。
修为不是简单就可以做到的,并不是说三十一到,就可以立了,四十就能不惑……
如此浅显的道理,并不是所有人能领会的。
如此简单而已。
第3个回答  2015-03-09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不能打破道德的界限
第4个回答  2022-11-09
“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是: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指一件事情顺其自然,有自己的尺度就好,凡事不过于刻意安排,顺其自然。
“随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现在社会这句话多是指一件事情顺其自然,有自己的尺度就好,凡事不过于刻意安排,顺其自然,似乎有一种消极的意识形态,但也是现在社会缺少的一种意识,正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发展的规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