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液化气站防爆的重点是防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8-01
1 、燃烧与火灾
( 1 )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物质和空气中的氧所起的反应是最普遍的,是火灾和爆炸事故最主要的原因。
( 2 )氧化与燃烧
氧化反应可以体现为一般的氧化现象和燃烧现象。
二者都是同一类化学反应,只是反应速度和发生的物理现象(热和光)不同。
2 、燃烧的类型
( 1 )自燃
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要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两种类型。
本身自燃的起火特点是从可燃物质的内部向外炭化、延烧。
受热自燃往往是从外部向内延烧。
植物油的自燃能力最大,其次是动物油,矿物油如果不是废油或掺入植物油是不能自燃的。
有些浸入矿物质润滑油的纱布或油棉纱堆积起来亦能自燃。
凡是盛装氧气的容器、设备、气瓶和管道等,均不得沾附油脂。
( 2 )闪燃
一闪即灭的燃烧。
在闪点的温度时,燃烧的仅仅是可燃液体所蒸发的那些蒸汽。而不是液体自身能燃烧。
( 3 )着火
可燃物质燃烧分气相和固相两种燃烧。
可燃液体的燃烧,先是液体表面受热蒸发为蒸汽,然后与空气混合而燃烧。
可燃性固体,受热熔融再气化为蒸汽,或受热解析出可燃蒸汽。
有的可燃固体不能成为气态物质,在燃烧时则呈炽热状态。
( 4 )火灾
我国工伤事故分为 20 类,火灾属于第 8 类。
在生产过程中,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火灾。
消防部门有火灾和火警之分,火灾是造成了一定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3 、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火源的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是燃烧条件。
4 、防火技术基本理论
防止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的同时存在或者避免它们的相互作用。
5 、防火基本技术措施
火灾的发展过程先是酝酿期,可燃物在热的作用下蒸发析出气体、冒烟和阴燃;
其次是发展期,火苗窜起,火势迅速扩大;
再是全盛期,火焰包围整个可燃材料,可燃物全面着火,燃烧面积达到最大限度,放出大量的辐射热,温度升高,气体对流加剧;
最后是衰灭期,可燃物质减少,火势逐渐衰落,终至熄灭。
防火的要点是根据对火灾发展过程特点的分析,采取以下基本措施:
( 1 ) 严格控制火源;
( 2 ) 监视酝酿期特征;
( 3 ) 控制可燃物:
以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
降低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
防止可燃物质跑冒滴漏。
隔离和分开存放。
( 4 )阻止火焰的蔓延,限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
将火附近的易燃物和可燃物,从燃烧区转移走;
将可燃物和助燃物与燃烧区隔离开;
防止正在燃烧物品飞散,以阻止燃烧蔓延。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
设置阻火器、水封井、防火墙、留足防火间距。
( 5 )组织训练消防队伍;
( 6 )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6 、灭火的基本措施
一旦发生火灾,只要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火灾就会熄灭。
常用的灭火方法有:隔离、冷却和窒息(隔绝空气)、化学抑制法。
一、爆炸及其种类
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爆炸发生时压力猛烈增高并产生巨大声响。
爆炸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类。
A 、物理性爆炸是由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变。
B 、化学性爆炸是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变化,形成其他物质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化学反应的高速度、大量气体和大量热量是这类爆炸的三个基本要素。
二、化学性爆炸物质
1 、简单分解的爆炸物
这类物质在爆炸是分解为元素,并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热量。
Ag 2C 2=2Ag+ 2C +Q (热量)
2 、复杂分解爆炸物,如含氮炸药。
3 、可燃性混合物
由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组成的爆炸物质。
实际上是火源作用下的一种瞬间燃烧反应。
三、爆炸极限
1 、概念
可燃气体、可燃蒸汽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构成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混合比例之下都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而是必须在一定的浓度比例范围内混合才能发生燃爆。混合的比例不同,其爆炸的危险亦不同。
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浓度减小到最小(或增加到最大),恰好不能发生爆炸时的可燃气体体积浓度分别叫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爆炸上限和爆炸下限统称为爆炸极限。
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之间的可燃气体浓度范围叫爆炸范围。
如天然气爆炸极限在常压下为 5 % ~ 15 % 。
在 1 MPa 时爆炸极限为 5.7 % ~ 17 % ;
5 MPa 时爆炸极限为 5. 7 % ~ 29. 5 % 。
极限氧浓度
当氧浓度降低到低于某一个值时,无论可燃气体的浓度为多大,混合气体也不会发生爆炸,这一浓度称为极限氧浓度。
极限氧浓度可以通过可燃气体的爆炸上限计算。如甲烷在 1 个大气压下的爆炸上限为 15% ,当甲烷含量达到 15% ,空气的含量占 85 % ,这时氧的含量为 17. 85% ,即甲烷与空气混合,当氧的含量低于 17. 85 % 时,便不会形成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合气。
在实际应用中,对极限氧浓度取安全系数,得到最大允许氧含量。天然气的最大允许氧含量可取 2% 。
2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 1 )温度
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下限降低,上限增高,爆炸极限范围扩大。
( 2 )氧含量
混合物中含氧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爆炸上限提高得更多。
( 3 )惰性介质
在爆炸混合物中掺入不燃烧得惰性气体,随着比例
增大,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的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可使混合物变成不能爆炸。
( 4 )压力
原始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是上限显著提高。
原始压力减小,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在密闭的设备内进行减压操作,可以免除爆炸的危险。
( 5 )容器
容器直径越小,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小。
3 、爆炸极限的应用
( 1 )划分可燃物质的爆炸危险度
爆炸上限-爆炸下限
爆炸下限
( 2 )评定和划分可燃物质标准
( 3 )根据爆炸极限选择防爆电器
( 4 )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
( 5 )确定防爆措施和操作规程
四、防爆技术基本理论
1 、爆炸反应的历程
热反应的爆炸和支链反应爆炸历程有分别。
热反应的爆炸:当燃烧在某一空间内进行时,如果散热不良会使反应温度不断提高,温度的提高又促使反应速度加快,如此循环进展而导致发生爆炸。
支链反应爆炸:爆炸性混合物与火源接触,就会有活性分子生成,构成连锁反应的活性中心,当链增长速度大于链销毁速度时,游离基的数目就会增加,反应速度也随之加快,如此循环发展,使反应速度加快到爆炸的等级。
爆炸是以一层层同心圆球面的形式向各方面蔓延的。
2 、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的条件
( 1 )存在着可燃物质,包括可燃性气体、蒸汽或粉尘。
( 2 )可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并且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 3 )爆炸性混合物在点火能作用下。
3 、燃烧和化学性爆炸的关系
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可燃物质的氧化反应。
区别在于氧化反应速度不同。
火灾和爆炸发展过程有显著的不同。二者可随条件而转化。
火灾有初期阶段、发展阶段和衰弱阶段。
扩散燃烧和动力燃烧
① 扩散燃烧
如果可燃气体和空气没有混合并点燃,燃烧在可燃气体和空气的界面(反应区),并形成稳定的火焰,称为扩散燃烧。
② 动力燃烧
如果可燃气体和空气充分混合并点燃,氧分子和可燃气体分子不需扩散就可以迅速结合,这种燃烧称为动力燃烧。由于化学反应速度非常快,反应区火焰会迅 速从引燃位置向周围传播,发生爆炸。
化学性爆炸过程瞬间完成。
4 、防爆技术的基本理论
防止产生化学性爆炸的三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是预防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的基本理论。
5 、防爆技术措施
可燃混合物的爆炸虽然发生于顷刻之间,但它还是有个发展过程。
首先是可燃物与氧化剂的相互扩散,均匀混合而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且由于混合物遇着火源,使爆炸开始;
其次是由于连锁反应过程的发展,爆炸范围的扩大和爆炸威力的升级;
最后是完成化学反应,爆炸力造成灾害性破坏。
防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对爆炸过程特点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阻止第一过程的出现,限制第二过程的发展,防护第三过程的危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21
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使用管理办法

1 范围
为规范瓶装液化石油气在采购、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有效杜绝瓶装液化石油气因管理及操作不当引发火灾及爆炸事故,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明确了瓶装液化石油气的理化特性、健康危害、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关键措施等相关管理内容。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机关及各使用单位。
2 术语和简略语
本办法未采用其它术语和简略语。
3 职责
质量安全环保处是本办法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文件的制修订工作。两级安全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4 管理内容
4.1 理化性质
4.1.1 液化石油气为无色无味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态液化石油气密度是空气的2倍,易在低洼处积聚,不易挥发。液化石油气爆炸极限为1.7%-9.7%。目前民用液化石油气是经过加臭处理的,便于气体泄漏的发现。
4.2 危害
4.2.1 液化石油气具有中毒危险性。其表现在液化气具有微毒性的特性,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高浓度的液化石油气被人吸入体内,对人的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会使人昏迷、呕吐,严重时可使人窒息死亡。当空气中的液化石油气的浓度高于10%时,就会使人头晕以至窒息死亡。
4.2.2 液态的液化气喷洒在人体皮肤上,可致皮肤冻伤。
4.2.3 液化气燃烧需要大量空气进行助燃,当空气量不足时将会缺氧导致燃烧不完全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时,只要1-2分钟即可令人窒息死亡。
4.2.4 使用火、蒸汽、热水和其他热源对液化石油气钢瓶(以下简称钢瓶)加热,可能引发钢瓶爆炸,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
4.3 安全技术措施
4.3.1 购买液化石油气应选择具有安全生产、经营资质的厂家进行购买,且钢瓶具有地方技术监督部门的检验合格证(钢瓶使用未超过20年的,每5年检验1次,超过20年的,每2年检验1次,)。
4.3.2 钢瓶的运输应责成供应厂家或具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车辆进行拉运,瓶体安装防振圈且车上不得搭载无关人员。
4.3.3 在装卸钢瓶过程中,应直立搬运,不得翻滚或磕碰。
4.3.4 钢瓶应存放在遮阳的室外或通风干燥、不易腐蚀的房间内,存放在室内时应在0.6米以下位置设对流通风口,严禁放置在有电冰柜、电冰箱、密封场所及人员居住的房间。
4.3.5 钢瓶瓶嘴处应使用减压阀,气体管线应使用整根专用耐油橡胶管,一年更换一次。胶管与减压阀、炉灶连接使用专用管夹紧固。每周应用肥皂水检查连接处是否漏气,检查管线是否老化。
4.3.6 钢瓶与燃具的净距不小于1m,燃气灶与墙面的间距不小于0.1m,燃气灶与钢瓶之间连接管线长度在1.2-1.5m,最长不超过2m,中间不应有接口。
4.3.7 在钢瓶、炉灶附近应安装固定式液化石油气专用报警器,报警器距地面0.2-0.3m。
4.3.8 熄火时,应先关灶具闸门,再关灶前闸门,最后关闭气瓶总阀。
4.3.9 禁止排放液化石油气钢瓶中的残液(气),禁止使用热水浇淋、浸泡气瓶,或将气瓶倒置使用,禁止将气瓶内气体向其它气瓶倒装。
4.3.10 禁止自行拆卸、安装钢瓶角阀;
4.3.11 严禁将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
4.4 应急关键措施
4.4.1 一旦发生火灾应先关燃气灶的阀门,再关灶前闸门,最后关钢瓶的总阀,并用湿毛巾或消防毯进行扑救。
4.4.2 一旦液化石油气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应迅速关闭泄漏点的上游阀门;熄灭房间或场所内所有火种,严禁开关任何电器,严禁接打电话或开关手机,立即打开房间门窗通风,严禁启动设备通风,人员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
4.4.3 一旦发现人员中毒,施救人员立即穿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或空气流通的地方;如中毒者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将其平放,实施心肺复苏进行抢救;拨打当地急救电话或立即把中毒者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
5 相关文件和记录
5.1 相关程序和管理作业文件
5.2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5.3 相关技术文件
5.4 相关记录追问

谢谢

追答

请采纳

追问

你好,请问会做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