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曲》体现出什么?

18世纪末爆发的法国大革命留给后人一曲振奋人心、斗志昂扬的《马赛曲》。1795年,《马赛曲》被正式定为法国国歌。

但随着时间的变迁,有人认为《马赛曲》的歌词已经“时过境迁”,并存在许多缺陷,于是提出更改歌词的要求。对此,法国政界人士代表近日齐聚一堂进行了专门讨论。但除了少数人认为歌词“过时”外,大多数与会代
表一致反对修改国歌歌词。

带有暴力色彩的战歌?

5日,法国政界人士代表齐聚巴黎,参加了由法国社会党代表瓦利尼组织的关于国歌《马赛曲》的讨论会。讨论会旨在通过历史、法律、艺术以及情感等角度,对国歌《马赛曲》的内涵和意义等进行探讨。

在会议期间,尽管大多数人认为国歌应该保持原来的样子,但是仍有少数人公开指责国歌歌词内容斗争性太强。当乐队在讨论会上奏响《马赛曲》时,他们表示听到国歌“令人毛骨悚然”,并且“一直情绪化”。

作为社团组织代表出席会议的教师达克尔蒙特则认为,对学生们解释国歌中一些歌词非常困难。尽管法国人喜爱这首歌,但也许只是它的旋律。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对歌词有不少争议。他说,《马赛曲》其实是一首带有暴力色彩的战争歌曲。歌中号召法国人“用敌人的污血来灌溉我们的田野”。如此血淋淋的字眼令很多人质疑:让下一代学习这样的歌词是否合适,毕竟21世纪的法国已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度。

“你怎么能指望一个八岁的孩子会理解‘污血’的含义?”中右翼的国会议员法涅质问说。他赞成在学校里教《马赛曲》,但认为歌词应该作些改动,因为现在的歌词会让移民子女感到不自在。

“这首歌暗示有些人血统纯正,有些人血统不纯。起码这些字眼会让人触目惊心,而且容易被误解。”法涅强调说。

国歌修正版激起众怒

“我们必须保留国歌的歌词……但是,也许我们应该加入一些维护和平价值的内容,”隆勒索涅市的副市长佩利萨尔表说。“法国小姐”评选委员会主席德丰特奈甚至提出了国歌歌词的具体修改方案。

此前,一些法国艺术家已试图重新打造国歌歌词,一个著名歌手还曾推出了一个国歌的新版本,拿国歌的军乐色彩打趣。这首新版国歌一炮打响,但也激怒了不少人。一些军方的支持者在他的演唱会上捣乱,或许是因为他们已经把国歌的号召看得无比神圣。

而5日与会的大多数政界代表则抗议任何形式的修改国歌歌词的提议,并认为法国人应该为这首革命歌曲感到骄傲。有议员称:“应该考虑到《马赛曲》被定为国歌的历史背景……我觉得歌词写得非常优美,充满诗意。”

“正如历史无法改写一样,我们也不能重写国歌以迎合当代人的口味,”会议主席德勃雷说。

社会党代表瓦利尼则认为,国歌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纪念。除了体育比赛和纪念活动等,《马赛曲》应该在更多的场合演奏。他甚至建议,学校和高校在每周一早晨都应播放国歌。

叛乱之歌还是自由之歌

《马赛曲》得名于法国南部港口城市马赛。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开始了。1792年,普奥封建君主组织联军进行武装干涉。在此紧急关头,战斗在前沿的斯特拉斯堡市长,号召人们为了抵抗强暴写作战歌。莱茵营的工兵中尉克洛德·德莱尔一夜间就写了一首歌,原名《莱茵河军团战歌》,演唱后迅速在义勇军中传开,马赛市的义勇军唱着这首战歌进军巴黎,从此改称《马赛曲》。

当时的著名乐队指挥格雷特里对克洛德·德莱尔说:“你的《马赛曲》是具有大炮一样威力的音乐。”这首歌作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对以后欧洲各国的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马赛曲》的曲谱曾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被俄国临时政府配上俄语新词,作为俄国国歌,但随即在十月革命后被废。

在法国历史上,《马赛曲》几经浮沉,曾数次遭到帝国的禁令。1795年,《马赛曲》被定为法国国歌。但在1834年的政治审判中,《马赛曲》却被保皇党诬蔑为“煽动暴乱”的歌曲。1848年,《马赛曲》开始在欧洲传播,而在它的祖国,第二帝国再次宣布它为“煽动颠覆”的歌曲。但是,拿破仑三世曾一度在普法战争时允许唱《马赛曲》。《马赛曲》最终于1879年再次被恢复为国歌,并一直延续至今。1880年,法国政府规定学校必须教唱《马赛曲》。

在二战期间,维希伪政府再次禁唱《马赛曲》,而《马赛曲》成为“自由法国”运动的战歌。在巴黎获得解放时,戴高乐将军高唱着《马赛曲》走向了他的政治巅峰。

体育场上曾响起嘘声

据法新社报道,最近一次民意调查显示,72%的法国人对将《马赛曲》定为国歌表示满意。他们认为这首歌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国心,非常鼓舞人,并表示喜欢唱国歌。超过三分之二的法国人说,他们熟知国歌的歌词。

但在30岁以下的被调查对象中,《马赛曲》的受欢迎程度明显偏低,只有56%的人表示喜欢国歌。在法国体育场上,《马赛曲》曾被一些人报以嘘声。

《马赛曲》歌词(节录)

“前进,法兰西的儿女们,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暴君举起血腥的旗帜,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杀人民!听,战场上传来了咆哮声!他们闯来了,要切断我们妻儿的咽喉!公民们,武装起来!用敌人的污血,灌溉我们的田野!”

“这帮卖国贼和国王,都怀着什么鬼胎?这些该死的镣铐,究竟将给谁戴?法兰西人,给我们戴啊!同胞们,把队伍组织好!前进!前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23
《马赛曲》作于1792年普,奥武装干涉法国大革命的危机时刻,当时正在军中服务的诗人,作曲家鲁热·德利尔中尉,在前沿小镇斯特拉斯堡谱写了名叫《莱茵军战歌》的歌曲,后来因马赛市的共和军高唱这首战歌进军巴黎而得名《马赛曲》,井很快流行全国,1795年被定为法国国歌.

法国人民自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起开始进入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产生于战火中的《马赛曲》,表达了法国人民争取民主,反对暴政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精神,它不仅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也是世界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精神武器.

马赛曲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分节歌,主歌旋律以军号的基本音调为核心,在调性上出现了由G大调向g小调的转换,表现了共和军战士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从而激发起斗争的决心和勇气,副歌部分使用了铿锵有力的附点节奏,节奏的拉宽,表现了浩荡的大军勇敢战斗的精神.G大调一g小调一G大调的调性布局,当时革命歌曲的一个特点.
第2个回答  2009-02-23
体现了 爱国 勇敢 激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