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期有哪些厉害的诸侯国

日本战国时期有哪些名人,有什么著名的战役和事迹

严格说来,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大约百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在这个时代,传统的贵族政治土崩瓦解,土豪平民甚至浪人成为多国大名乃至于“天下人”都成为可能。另外此时日本与欧洲人之间的贸易交流正式展开,基督教和火枪的引进改变了社会和战争型态。到了战国后期,过往封建制度下的农奴地主关系也逐渐遭到破坏。以织田信长为首的各国大名逐渐摆脱以往的兵农合一制度,改采以现金雇佣浪人为职业军人。同时早期各诸侯的国人土豪联合体制也逐渐转型成集权独裁的军国政体。于是大规模的会战成为常态,统一的幕府也自战火中历练诞生。 今日多数认为日本战国始于1467年的应仁之乱,但结束时间则大致上有以下几种说法: 1568年织田信长上洛(进入京都)。 1573年织田信长攻陷室町御所,室町幕府灭亡。 1590年丰臣秀吉消灭关东地方的北条氏,收服奥羽地方,完成日本大致上的统一。 1603年德川家康创立江户幕府。 1615年德川家康于大阪夏之阵打败丰臣秀赖,丰臣氏灭亡。 由于目前尚无定论,故在此皆采用最后一种说法,以完整表述这段历史。 大事年表 年号 西元纪年 发生大事(日本古历) 应仁元年 1467 ◎应仁之乱始(1.18) ◎大内氏参与西军(7.3) 文明五年 1473 ◎山名宗全殁(3.18) ◎细川胜元殁(5.11) 文明九年 1477 ◎应仁之乱终(11.11) 文明十年 1478 ◎享德之乱终 文明十三年 1481 ◎一休宗纯圆寂(11.21) 文明十六年 1484 ◎界港的商业工会结成(11.21) 文明十七年 1485 ◎山城国一揆爆发(12.11) 长享二年 1488 ◎一向宗控制加贺国(6.9) ◎长享之乱始(2.5) 延德元年 1489 ◎将军足利义尚殁(3.26) 延德二年 1490 ◎足利义植继任征夷大将军(7.5) 明应二年 1493 ◎明应之变(4.22) ◎山城国一揆被平定(9.11) 永正五年 1508 ◎足利义尹重任幕府大将军(8.15) 永正十六年 1519 ◎北条早云殁(8.15) 大永元年 1521 ◎足利义晴继任征夷大将军(12.25) 享禄元年 1528 ◎大内义兴殁(12.20) 天文十二年 1543 ◎火枪传入日本(8.25) 天文十五年 1546 ◎河越夜战(4.20) ◎扇谷上杉氏灭亡(4.20) 天文十八年 1549 ◎摄津江口合战(6.24) ◎细川氏灭亡 天文廿一年 1552 ◎第一次川中岛合战(8月) 天文廿三年 1554 ◎武田、北条、今川三家同盟 弘治元年 1555 ◎严岛合战 ◎第二次川中岛合战(7.19) 弘治三年 1557 ◎大内氏灭亡(4.3) ◎第三次川中岛合战(8月) 永禄三年 1560 ◎桶狭间之役(4.20) ◎今川义元战死(4.20) 永禄四年 1561 ◎第四次川中岛合战 ◎长尾景虎接任关东管领 永禄五年 1562 ◎织田、德川清州同盟(1.11) 永禄七年 1564 ◎第五次川中岛合战 永禄八年 1565 ◎将军足利义辉被松永三好联军围攻自杀 永禄十一年 1568 ◎足利义荣继任征夷大将军(2.8) ◎织田信长上洛(9.7) ◎足利义昭继任征夷大将军(10.18) 永禄十二年 1569 ◎今川氏灭亡(5.23) 元龟元年 1570 ◎姊川合战 元龟二年 1571 ◎毛利元就殁 ◎织田信长火烧比睿山延历寺(9.12) 元龟三年 1572 ◎三方原合战 天正元年 1573 ◎武田信玄殁(4.12) ◎室町幕府灭亡(7.18) ◎朝仓氏灭亡(8.20) ◎浅井氏灭亡(8.28) 天正三年 1575 ◎长筱合战 天正六年 1578 ◎耳川合战 ◎上杉谦信殁◎尼子氏灭亡(11.21) 天正十年 1582 ◎武田氏灭亡 ◎本能寺之变 ◎山崎合战 ◎明智光秀被杀 天正十一年 1583 ◎贱岳合战 ◎柴田胜家自杀 天正十二年 1584 ◎小牧长久手合战 ◎冲田畷战 天正十三年 1585 ◎羽柴秀吉就任关白一职 天正十六年 1588 ◎丰臣秀吉下达刀狩令 天正十七年 1589 ◎折上原合战 ◎芦名氏灭亡(6.5) 天正十八年 1590 ◎北条氏灭亡 ◎丰臣秀吉统一天下(8.9) 文禄元年 1592 ◎文禄之役 庆长元年 1596 ◎庆长之役 ◎伏见大地震(闰7.13) 庆长三年 1598 ◎丰臣秀吉殁(8.18) 庆长四年 1599 ◎前田利家殁(润3.3) 庆长五年 1600 ◎关原合战(9.15) ◎石田三成被斩(10.1) 庆长八年 1603 ◎江户幕府建立(2.12) 庆长十年 1605 ◎德川秀忠接任征夷大将军(4.16) 庆长十九年 1614 ◎大阪城冬之阵 元和元年 1615 ◎大阪城夏之阵 ◎丰臣氏灭亡 [编辑本段]日本战国时期历史 虽然室町幕府自足利义满之后便分扰不断:政治上,除了关东的古河公方与幕府之间的对抗外,层出不穷的政治谋杀以及各地诸侯的反抗或私战破坏了各地的政治生态。社会上,各地爆发的一揆暴动如同一颗颗不定时炸弹,对整个社会秩序造成大小不一的伤害。可是室町幕府从未放弃稳定全国局势的决心,直到这一切努力因1441年的一场意外引发的全国混战而化为乌有。 应仁之乱,幕府衰败 嘉吉元年(1441)6月24日,播磨、美作、备前三国的守护赤松满佑在京都自宅刺杀将军足利义教。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幕府当局一方面拥立义教之子足利义胜担任幕府大将军;一方面派遣以山名部队为主力的大军讨伐赤松氏。而山名宗全也不负众望于同年9月10日平定赤松氏。为了奖赏持丰幕府当局将原本由赤松氏担任守护的三国交由山名氏管理。于是原本就是但马、因幡、备后、石见、伯耆五国守护的山名氏接下了三国后,很快就成为西国最强大的势力。 本能寺之变与羽柴秀吉崛起 日本天正十年,公元1582年6月2日,一代枭雄织田信长在日本京都本能寺,遭到部将明智光秀的反叛。由于织田信长的卫队人数太少,根本无力阻挡明智光秀的进攻,于是织田信长切腹自杀,临死之前,命令自己的贴身卫士森兰丸放火焚烧自己的尸体,以免被叛军割去首级。在这场兵变中战死的还有织田信长的长子织田信忠和他的贴身卫士森兰丸。政变发生之时,织田信长的得力爱将筑前守羽柴秀吉(丰臣秀吉)正在备中地区作战。当他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火速返回京都平叛,战胜了明智光秀。在接下来的家督争夺战中,他成功地拥立了织田信忠的长子“三法师”织田秀信。又在军事上战胜了织田家的首席家臣柴田胜家。小牧山——长久手一战,他虽然没能击败德川家康,但却成功地瓦解了德川家康与织田信雄的同盟。最终迫使德川家康俯首称臣,为统一日本扫清重大障碍。 [编辑本段]日本战国时代一百年下克上的时代 应仁、文明之乱以后,幕府、将军与守护大名的固有权威失坠,代之而起的则是战国大名的登场。守护大名乃室町时代由幕府任命,将地方分国委由其支配管理者。应仁之乱以后,除了部份边境地区外,许多的守护大名相继没落,进而从次层级的守护代或国人众(*)当中,产生一些实力派的新贵阶级,称为战国大名。 (*)守护代:有力的守护大名多半兼任数个分国的统辖工作,并在京协助幕府的政务。因此领国方面则委请有力的家臣以「守护代」的身分监管。 (*)国人:又称为国众。国人的历史渊源比较复杂,简而言之,即南北朝、室町与战国时代地方分国上的在地领主。 由于战国时代起于一四八0年末,并延续至一五九0年左右,因此习惯上我们常称战国时代为「战国百年史」。战国大名的人数到底有多少位,伴随我们对战国大名的认定条件之基准点不同,则有不同的数额。一般而言,大约有一百至三百位左右。 战国大名得以生存的要件各式各样,有的仰赖庄园制而生存,有的则凭藉幕府�6�4守护制而屹立不摇。支配区域的领国规模也是决定能否被认定为战国大名的重要关键。然而,例如尼子氏与毛利氏是拥有十个分国以上广大领地的大名;相对地,浅井氏则仅领有三个郡,却依然能独立自主。因此,对于战国大名的定义至今仍莫衷一是,学界也有主张以「战国期守护」称呼的说法提出。 根据战国大名的出身背景,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群。 *一种是由原先的守护大名直接转型成战国大名。例如甲斐的武田氏、骏河的今川氏、丰后的大友氏、萨摩的岛津氏,皆属于此种案例。伊达氏则是从国人身份出身,被升任为守护,再转型为战国大名,应该也可以归纳在这个案例当中。 *另一种则是经由战争的手段瓦解原来守护大名的势力,使自己的身份升格为战国大名。例如出云的守护代尼子经久将守护大名的京极氏推翻,而成为战国大名;越后的守护代长尾为景将守护大名上杉氏推翻,而成为战国大名,皆属此案例。这种以家臣的身份却将主君推翻,甚至取而代之的做法,成为战国时代的一大历史特色,被称为是「下克上」。 *第三种则是由在地领主的国人结合邻近地区众国人的势力,发动「国人一揆」,起来抗争,而转型为战国大名。例如安艺的毛利氏、近江的浅井氏都是属于这种案例。 从战国大名产生的过程中,可以了解这是一个讲究个人实力的时代,而实力养成的来源则极其多元。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战国大名乍看之下好像是实施专制君主制,但是其实却有浓厚的重臣共同经营的团队主义特质。战国时代的封建主从关系与江户时代不同。主从关系如同船与水的关系,主君是船,家臣是水,船若无水则无法前进。甚至,先有家臣才有主君的概念非常普遍。主君在处理政务时,也必须考虑到臣下是否欢心。一般而言,「加恩」便是讨臣下欢心最具体的做法。所谓「加恩」就是经由战争的手段,掠夺对方的土地,再分配给有功的将领。身为战国大名,如果无法买得臣下的欢心,就可能招致被「离反」的命运。「离反」就是指家臣放弃不成材的主君而离去。为了防止家臣的「离反」,主君只好不断地发动战争,以争取「加恩」的本钱。 战国最强的兵法 众所周知,战国时代是一个弱肉强食,讲究实力主义的时代。战国大名为了维持高度的战斗力,除了锻炼兵员之外,也必须储备大量兵器,因此在军事费上的支出相当可观。这一点与近代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所主张「富国强兵」的概念相当类似。除了强兵之外,富国更是必须考虑的课题。在农业时代的环境下,灌溉治水成为富国的先决条件。武田信玄的信玄堤、伊达政宗的贞山堀皆代表了战国大名不仅在沙场上骁勇善战,在治国管理上更是条理得法。整治河川,减低洪水氾滥的次数,整备灌溉用水,开发新田的结果,产米量自然快速激增。信长、秀吉与家康之所以能够完成统一霸业,不能不轻忽他们在治国管理上所下的工夫。其中,织田信长可说是始创俑者,扮演了先驱的角色。例如,他发明以铁壳船来抵御火箭,或是铁炮三段出击法来解决换装弹药的空档,皆是信长发挥丰富想像力而得以致胜的证明。 一五六七年(永禄十年)信长攻陷美浓斋藤龙兴的稻叶山城,并且改称为岐阜之后,便以「天下布武」四字刻印使用。学界多数都认为这是信长向天下人宣示将以武力强取天下之意,但是也有人认为这里的「武」字并非指武力、武斗,而是取武家之意。因此信长的「天下布武」是向天下宣示今后将由武家统治天下,武家将成为政治权力的中枢。 十三世纪之后,日本的社会基本上是呈现武家、公家(朝廷贵族)与寺家(佛教寺院)三权鼎力的局面。值此之际,公家的积弱不振早已是有目共赌。信长以一把无情火烧讨比叡山延历寺、或是与一向宗本山之石山本愿寺正面对决,其所觊觎的则在于使武家的政治力量能完全凌驾寺家之上。信长的这一政治路线,基本上在秀吉、家康的时代继续被传承下去。因此,武家的时代能够一直维持至明治维新为止。 本能寺之变的真相 众所周知,织田信长于一五八二年六月在京都的本能寺,为家臣明智光秀所刺身亡,也结束了信长的野望,享年四十九岁。然而,对于本能寺之变发生的原因却是众说纷纭。过去学界有各式各样的说法,例如怨恨说、野望说、内通说、或是绝望说等,但都莫衷一是。 静冈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小和田哲男先生对此则有其独到的见解。小和田先生的观点是从信长的将军任职与源平二氏之历史宿怨的角度切入,来剖析本能寺之变的事件真相。一五八二年(天正十年)三月,信长讨伐甲斐的武田氏之后,朝廷也开始认真考虑应该以如何的形式来调整朝廷与信长的关系。正亲町天皇所能做的,便是以朝廷体制下的官职赐予信长,来凸显信长作为之合法性。事实上,无论是信长自己也好,或是朝廷的意向也好,相互在私下皆认为以征夷大将军一职赐予信长是再合适不过了。然而,信长的家系可以上溯至十二世纪以前的桓武平氏。平氏祖先的平清盛也曾任职朝廷的太政大臣。虽然信长回应朝廷自己毫无预设立场,任何的官职皆愿意接受,。但是,朝廷方面也曾经考虑过,如果信长的欲求是太政大臣、或是关白之类的官职,那也无妨。然而,信长却在上京准备向朝廷回应的途中,被明智光秀暗杀身亡。 据说明智光秀的出身可追溯至美浓源氏之土岐氏末裔,虽然有些勉强,但如果光秀以自己乃源氏之后自居的话,从源平二氏之间的历史宿怨以及根据有职故实的规定,平氏出身的信长接任将军职一事则难以被源氏之后认同。换言之,光秀为了阻止信长接任将军职,乃伺机发动了本能寺之变。 当然,光秀应该在朝廷里另有共谋者支持,而不是自己单独犯行的。虽然从现存史料中,无法确知到底共谋者为何人,但仍有一些疑点被存留下来。另外,根据桐野作人先生的研究,吉田神道宗家的吉田兼见之自笔日记《吉田卿记》中对于自己与光秀之间的亲密交友关系,做了一些篡改。由此二例可以推知,在事变之后,朝廷的一些人士担心有些记事内容会被秀吉过目,而事先予以抹消、或另外重新书写。因此,信长被谋杀的事件真相还有许多可以讨论的空间。 丰臣秀吉与太阁记 相对于信长给人有冷酷、虚无的印象,秀吉则给人有平易近人的亲切形象,在加上他以一介贫农子弟,能够攀升至权力的顶点,自然散发出一股草莽英雄的魅力。因此,饱受身分制度桎梏之江户时代的一般庶民,对秀吉的成功物语充满憧憬,并多少抱有秀吉情结。江户时代也因而出版了为数不少的秀吉一代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太阁记》。同样以《太阁记》为书名的作品很多,但是由于作者不同,因此书名《太阁记》上面再冠上作者的名字。例如,小濑甫庵的著作称为《甫庵太阁记》;川角三郎右卫门的作品则称为《川角太阁记》。若只以《太阁记》为题者,一般指的是《甫庵太阁记》。另外,也有附上插画的《绘本太阁记》,由竹内却斋撰写,冈田玉山绘图,自然也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不过必须注意的是,无论何种版本的《太阁记》,其内容皆与史实有相当的距离,并且记载著各种有趣的轶事,不过那是史实或是作者捏造的故事,则不得而知。 在各种版本的《太阁记》中,以土屋知贞的著作《太阁素生记》中所记述少年时代的秀吉之信凭度较高。不过,这本书的内容与其说是著作,不如说是口述访谈的汇编,来得更恰当,里面收集了秀吉少年时代的各种情报。 话说年少时代的秀吉沿著东海道东下卖针,结果走到引马(即今天的滨松市),受雇于今川义元的家臣松下加兵卫。三年后的一五五四年,秀吉以十八岁的年纪回到尾张,遇到昔日玩伴一若。这时的一若已经成为织田信长下面的一名小者头(下层武士)。于是在一若的引荐下,秀吉也成为信长下面的一名小者。其后,秀吉乃从小者、小者头、足轻、足轻组头、足轻大将,不断地升迁上去,并且于一五六一年与以后的北政所(宁宁;八重)结婚。一五七三年信长灭亡近江的浅井氏之后,秀吉乃获得北近江三郡的恩赏。从此,秀吉也成为一国一城的领主,姓氏也从「木下」改成「羽柴」。 除了自我努力之外,秀吉的运势也很好。例如,一五八二年本能寺之变时,信长已遭暗杀的密信,由于送信的密使走错阵营,竟让秀吉因而抢得先机。 另外,在秀吉完成统一天下的同时,由于冶金技术的进步(灰吹法、掘削法),秀吉的时代日本金银产量大增。于是,秀吉在雄厚财力的的后盾下,不断地建构城池(大阪城、伏见城、聚乐第),扩大内需,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 秀吉能够成功的另一关键在于他的政治智慧。如前所述,促使秀吉最早成为「一国一城之主」的领地在近江。由于近江一带有琵琶湖、以及京都连结地方之四通八达的干道,自古便具备了商业繁盛的环境。因此,提到近江自然会令人想起近江商人。当多数的大名领主还不懂得重视商业与礼遇商人的时候,秀吉便懂得「算盘优于武器」的道理。秀吉已经看出以一把枪便能闯天关的时代将不复存在。他在近江不断录用一些善于理财的家臣,相对于靠枪闯天下的武功派,这些人则被视为是吏僚派、或是奉行派。秀吉身边近江出身的家臣为数不少,例如石田三成、增田长盛、长束正家、片桐且元、宫部继润、大谷吉继等皆属之。在秀吉的领导团队中这些近江出身的家臣,自然也会进而带动充满近江商人性格的决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9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最有名的战国三雄了:“越后之龙”上杉谦信的上杉家(越后)、“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武田家(甲斐)、“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织田家(尾张) 然后早期的强大势力有北条早云北条家(相模)、今川义元今川家(骏江)、斋藤道三斋藤家(美浓)、尼子经久尼子家(出云)、毛利元就毛利家(中国,也就是山阴道和山阳道)、 中期的有德川家康德川家(三河)、浅井长政浅井家(北近江)、长宗我部元亲长宗我部家(四国,这个貌似是他爸的时代额……) 后期的就是伊达政宗伊达家(奥州)、佐竹义重佐竹家(常陆)、丰臣秀吉丰臣家(额……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整个日本)、岛津义弘岛津家(九州萨摩) 至于名人嘛,就多的是了啦、、明智光秀、“破竹柴田”(柴田胜家);“枪之又左”(前田利家);“花之庆次郎”(前田庆次,又名前田利益);“武田四名臣”马场信房(又名信春)、山县昌景(饭富昌景)、高阪昌信、内藤昌丰;“德川四天王”酒井忠次、神原康政、本多忠胜、井伊直政;片仓景纲(也就是片仓小十郎啦)、“贱岳七本枪”加藤清正、加藤嘉明、福岛正则、片桐且元、胁坂安治、糟屋武则、平野长泰等等等等等啦啦啦……………………(LZ真想记就记这几个算了吧…… 著名战役:“战国三大奇袭”严流岛合战、桶狭间合战、河越合战;川中岛合战(五次);姊川合战;三方原合战;长筱合战;山崎合战;贱岳合战;小牧长久手合战;关原合战;大阪冬、夏之役 著名事迹……这个怎么说啊啊啊……那好吧我推荐“近江之鹰”浅井长政和“战国第一美女”织田市的爱情故事,上泉信纲、柳生宗严、宫本武藏这三位剑圣的事迹等等等等等等啦啦啦…… 还有啥问题请追问吧望采纳呢哩~谢谢哈~
第2个回答  2014-04-28
上泉信纲 剑圣 新阴流 自身武艺超群,还教出了很多出色的弟子;宫本武藏 二天一流 京都挑战吉冈流 严流岛挑战佐佐木小次郎。 服部半藏 名忍 帮助德川家康收集情报,刺探敌情,支配德川家康的主要忍者团。 狩野永德 名画匠 曾为织田信长的安土城和丰臣秀吉的大阪城绘制障壁,绘制了有名的四季花鸟图屏风。 出云阿国 倾奇踊(歌舞伎)发明人。 里村绍巴 连歌第一人 与织田信长 明智光秀 毛利元就 最上义光等举办过连歌本能寺之变前夜与明智光秀举办连歌,秀吉时代被迫隐居。 本因坊算砂 日本第一名人 指导过丰臣秀吉,在德川家康的主持下与名棋手林利玄对弈。本能寺之变前夜织田信长与一位名棋手对弈,其从旁观战,翌日发生本能寺之变。 千利休 茶圣 把茶道与禅结合,完善了直到现在还占主流的侘茶道。 求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4-29
确切来说日本战国时期没有所谓的诸侯国,都是守护大名,一个大名可以拥有多个国,一个国内也可以拥有多个势力或大名。 日本战国时期前期三强:今川义元、上杉谦信、武田信玄;后期三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