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的历史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长安街,是北京市的一条东西轴线,因位于旧时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内而得名,"长安"是中国汉唐国都,有长治久安之意。东长安门以东到东单,称为东长安街;西长安门以西到西单,称为西长安街。

天安门坐落于长安街中点的北侧,天安门广场则在其南侧。长安街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街道,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条街道之一,在中国有人认为是"神州第一街"。长安街是国内最重要的一条街道。阅兵仪式都会在这里举行。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时候,皇家就精心地在皇城的正前方安排了这样一条东西走向的横街。旧时的长安街是封建统治的中心。过去称长安街是指从东单至西单,长度为7.4华里。通常说的"十里长街",则是指建国门至复兴门的距离,长为13.4华里。所说的"百里长街"是指通州至石景山的距离,全长84华里。所谓的"十里"和"百里"均是泛称,并不是确切的数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04
  长安街驰名中外,有“神州第一街”之称。长安街修建于明代,是兴建北京紫禁城、皇城和内外城时最主要的道路。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它与皇城同时建造,是明代兴建北京城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距今有600年的历史。长安街,其名取自盛唐时代的大都城———“长安”,含长治久安之意。

  明清之时,长安街仅长七、八里,有十里长街之称。当年从长安左门至东单牌楼,名为东长安街;从长安右门至西单牌楼,称西长安街。1940年,内城城墙的东西两侧的建国门与复兴门被拆开后,成为近代长安街的雏形。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曾是矗立在天安门前东西“横街”上的两座“三座门”。新中国成立后人流大增,对来往车辆和行人不太方便,每年都在此处发生数百起车与车相撞或车与人相撞的交通事故。于是在1952年前后,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这两座“三座门”被拆除。之后,随着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长安街作为体现首都政治、文化和外交功能的中华大道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现在的长安街以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为界,分为东、西长安街两大段,东至通州,西达石景山区,路面宽度50至100米,总长约94里,有“百里长街”之誉。长安街笔直宽敞,横贯京城的正东正西,正好与纵贯京城南北的中轴线垂直相交于天安门前。有关专家学者认为,这就决定了北京城的中心坐标及其四周大街小巷的走向,使整个北京市区以科学的经纬线、纵横交错的格局,展现出“棋盘街”式的市容市貌,恢宏壮观。

  严格意义上所指的长安街,是指东起建国门,西至复兴门,全长13.4里这一段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长安街不断地进行分段改建,长安街的东西两端逐步向外延伸。即,长安街的延长线,西从公主坟向西又延伸至首钢东门,东从大北窑向东又延伸至通州运河广场,总长度达94里,亦称百里长街,也被称为“神州第一街”。

  长安街上的多处古建名胜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始建于1417年(明永乐十五年),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承天门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楼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钉,光彩夺目。在五洞牌坊后延伸着一条笔直的中央御道,穿过端门,直通皇宫正门的午门。1651年(清顺治八年)改建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在明清两代的500年间,天安门是新帝登基、皇后册封而颁诏天下的地方,是皇帝金殿传胪、招贤取士的场所,也是皇帝出征或赴太庙祭祖的必经之路。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天安门前曾上演过彪炳中国革命史册的“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开国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新中国成立以后,长安街上的天安门,这座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和血汗的建筑,以其特有的巍峨与庄严,象征着一个古老文明的新生,并出现在中国的国徽上,成了伟大祖国的象征。
相似回答